做事只管朝着完美的方向去做-河科大一附院一名从业35年的护士的心声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高菊 实习生 赵程远 通讯员 谢雅敏 梁靓

视频加载中...

“她用35年的时光,检验自己对护理事业的执着,她用笃定从容地坚守,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她用温暖善良的微笑,传递白衣天使对患者的呵护,她用坚韧果敢的探索,实现了手术室创新的局面,睿智真诚,平等公正,敢于担当,铁血柔情,是团队成员对她的评价。她就是李君,开元院区手术部里一道能量满满的风景……”

这是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手术部护士长、主任护师李君荣获医院“五一劳动奖章”时的颁奖词,更是李君作为一名护士,工作几十年来的真实写照。

【1】这名护士,建造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迷宫”

“有人说,一家大型医院的手术部就像一个迷宫,陌生人进去不一定能出得来,你们这手术部有多大?”

“我们医院开元院区手术部有3000多平方米,设置16个手术间,目前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采访当天,李君向记者介绍。这座3000多平方米的“迷宫”正是由她一手“建成”的。

李君1988年毕业于开封市卫校,1989年被分到了周口市郸城县的一家医院,1992年在河南省显微外科研究所手术室任护士长,2005年至2011年在河科大一附院景华院区手术部任副护士长。

2011年11月11日,李君受命到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手术部“开荒”,刚刚建成的开元院区还处于筹备运营阶段。她第一个来到开元院区,要在短短的70天内筹备完成一个现代化洁净手术部。“刚来的时候,包括我在内,一共只有14名护士,这么大面积的空间,每一平方米、每一面墙、每一道门,怎样设置?甚至屋里放几个柜子?柜子的高低?柜子设置几个隔层?这些问题都需要去考虑。我没有参与过手术部的整体谋划,当时压力很大。” 李君说。

李君在做术前准备工作

但是李君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她说:“逆风的方向,才最合适飞翔。”她凭着多年来的手术部管理经验,带领陆续到来的护士们一起“逆风飞翔”。当年12月15日下午,一名妇科大出血的急诊患者来到开元院区需要做手术,手术进行顺利,患者转危为安,李君会心地笑了,只要能够服务患者,一切都值得!

如今,开元院区手术部已经开放16个手术间,共有57名护士。“现在大家都各司其职,高效率运转,高质量服务患者。”李君说。

【2】“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一定要负起责任”

李君常说:“患者一生可能只进一次手术室,他们把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一定要负起责任,保证他们能得到最优质的服务。”每天晨会结束后,她都会来到患者等待区和患者见面,拉着患者的手,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轻轻的问候给手术患者减轻了术前的焦虑和恐惧。在术前访视、术后回访等方面,她制定了详细、标准、人性化的流程,让每一名手术患者都能得到手术部护士统一、规范、热情的服务。

李君(左)在为患者测量血压

2018年,一名患者为他们写下了这样一封感谢信:灯光无影,室内声声静。不问谁家人患病,妙手潜心救命。空劳百鸟和鸣,辜负花径溪亭。如此年年月月,换来户户安宁……

对于科室护士的管理,李君一直奉行“只有被关爱的护士才会更关爱患者”。手术部护理团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不足28岁,作为护理工作的领头人,她把每个护士的大事小情记在心上,经常和大家如朋友般的交心谈心,了解大家心中所想,心中所需,并尽量解决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了确保手术连续进行,护士们中午不能按时吃饭,她就一个一个地接替他们。她把关爱传递给护士们,护士们将甘霖雨露般的关爱传给患者和同事,营造出互帮有爱的氛围。

【3】从护理到科研,她带出一个“学习型”护理团队

“医疗水平飞速发展,医院在提速发展,患者健康意识提升,都会倒逼我们护理工作者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所以,只有不断学习、强化自身,才能真正跟得上医疗事业发展的步频。”在日前的采访中,李君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2012年,李君开始担任洛阳市手术室专业委员会的主委,不但负责开元院区手术部的发展,还要负责洛阳市手术护理事业的发展。从那时候起,每年她都举办手术护士岗前培训班,迄今已经培训了将近6000人。

2016年,李君把参加全国第四届品管圈大赛的收获带回洛阳,反复研究学习,后来经过严格考核,她加入了河南省品质联盟的师资团队。如今,她已开展8期品管圈培训活动,培训学员600余名,在洛阳市及医院开展“圈长训练营”活动4期,培训学员400余名。医院的品管圈活动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级奖励7项,市级奖励3项,个人获得2018年及2019年推动河南省医院品质管理活动先进个人。

不光自己热衷科研学习,她还要求科室的护士们都要重视学习。她在科室设置了由王昉护士担任的教学岗位,针对工作年限不同的护士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还引进了“云班课”学习小程序,让大家在工作之余开展线上学习。“护士长不光是我们的‘大家长’,还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导师。”王昉说。

1995年出生的男护士刘英阁说,跟着护士长学了很多知识。在李君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不仅是科室里手术配合做得最好的护士之一,还擅长讲课、带教、课件制作、视频剪辑等。他说:“很多人认为护士就是打针发药的,其实并不是这样。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除了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技能,还要有科研、教学、管理等能力,只有不断精进个人技能,才能成为高水平护理团队中的一员,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李君(右)在检查手术包

不光培训,李君还细心地把每次岗位培训班、专科护士培训、教学比赛、操作比赛、教学与科研能力培训班的资料、授课代表的PPT等都打印并且装订保存起来。她说:“我有一天会退休,但是护理事业的发展不会断,这些原始资料可以作为资料传承下去。”

“护理科研工作一直是困扰临床护士的难点和痛点,我们要迎难而上,逐步解决这个难题。今天刚接到科研工作部通知,我们科室有3项科研课题立项通过了院级审核,可以申报河南省科技攻关联合共建项目。全院从近150项课题中遴选出50项进行上报,此次成绩的取得也为我们坚持科研学习增强了信心。”李君说。

【4】“护理之树”常青,靠的是一代代人的义无反顾

采访中,记者偶然发现,李君的工作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不要为了利益而看病,看好了病,利益就有了。她说:“这句话是我的好友、我们医院的一名医生说的,虽然我不是医生,但是我们都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而努力工作的人。我们认为,做事情不要去求结果,事情做好了,结果自然就有了。”

李君(横排中间)在督促晨间交班工作

几十年来,平凡的护理工作实践,让李君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热衷于从事护理工作。但是,她也牺牲了很多,对爱人和孩子疏于陪伴,对老人疏于照顾。这么多年来,她总是科室每天下班最晚的一个,工作至深夜12点更是家常便饭。然而她从不遗憾,不后悔,甚至感到欣慰。她笑着说:“以每天加班2小时来算,加班时长达4000多个小时,相当于比别人多出了2年的工作时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这是赚到了。”

付出终有回报,多年来,李君的身份也越来越多:硕士生导师,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洛阳市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洛阳市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医院开元外一分工会主席……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论文 16 篇、主编论著2部、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14 项、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应邀参加国内学术交流30余次……

“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护士’这个称呼。”李君说:“我普通平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我希望能够多为年轻人留下一些护理上的经验,为他们的成长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护理之树常青,靠的是一代又一代护理人义无反顾地付出。”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曹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洛阳市   开元   护士   大河   培训班   护士长   河南省   手术室   科室   心声   患者   手术   科研   团队   方向   完美   医院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