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客户端系列策划③丨云南这种生活,为什么人人向往?

来源:【云南日报】

古语云:“一日长一丈,云南在天上”。

最初,云南因为自然美景和包容多元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半个中国”,而在越来越多的当代人被焦虑裹挟的今天,云南不仅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理想家园,更成了向往的精神故乡。五湖四海的人们,选择来到这里慢煮时光。

我们不禁要问,云南生活,魅力何在?

一、治愈

旅行是对平淡生活的一次突围。在路上,去拥抱陌生,去期待惊喜。云南的每天都是不一样的,每天都是看不腻的,来到这里,眼睛会被好风景收买,收获的全是好心情。

青石板铺就的街巷,四季花开的小院,牵马走过的草甸和湖边,绿油油的稻田,阿奶的饭菜和手工,精美的木雕、刺绣和扎染……今年年初爆火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以“慢”为基调,从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离开都市找寻自我等多个维度交织,谱写出当下年轻人对自我实现、心灵自由的看法。

以乡村的“慢”来疗愈城市的嘈杂,以牧歌的恬静来反观都市的压力,现代都市年轻人在这部剧中看到了久违的治愈力,至少一半的功劳应该给大理恒久的山水美景。

山水,是中国人心中的独特美学和精神哲学。中国人,在山水中懂得了“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的自然美,懂得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情怀,也感受到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空灵禅意。山水,让每个中国人心中都保存着的一种对自然的亲和力和心灵的向往。

“化城楼阁壮人寰,泽国封疆镇两关。云气开成银色界,天工斫出点苍山。”苍山洱海在明朝“第一才子”杨慎笔下,渲染得极其生动,让百年后的人们也无比向往。杨慎被贬谪云南三十年,他在这里博览群书、纵情山水,留下了众多传世诗篇,云南的大美风光在给予他灵感一展其才的同时,也疗愈着他仕途不幸的心灵创伤。

从沟壑纵横的怒江大峡谷到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云南湖泊恬静秀美,重峦叠嶂起伏,高原草甸野花遍地,雪山冰川庄严肃穆,岩溶地貌令人叹为观止。云南的山水,是气势磅礴的,也是温柔博大的,好像是上帝创造的专门安置人类灵魂和内心的地方,为想要寻求治愈的人,提供了诗意的漫游和栖居所需要的一切因素。

当然,治愈人心的不止山川湖海,还有厨房里的柴米油盐。

在云南生活的日常大致是这样的:晚饭后和爱人一起看落日余晖,周末陪老人孩子漫步湿地公园,空闲时三五好友围炉煮茶,闻花香、听虫鸣、吃烤串、吹散牛......这些大都市人听起来有些奢侈和古怪的举动,在这里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它似乎在提醒我们,即使身处城市,同样也在拥抱着田园。

二、好在

“好在”是一句云南话,舒适之意。云南好在,所以人们选择云南。

云南绝对是被大自然偏爱的宠儿,一年里天气晴朗的日子尤其多,横断山脉挡住了大部分的台风和冷空气,沙尘暴、雾霾或者黄梅雨,都和这片土地没有关系。风和日丽的天气是云南印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阳光拨弄着人们大脑中看不见的神经递质转盘,调节着情绪,让人每一天都深感愉悦。

在云南和煦的阳光里,生活快不起来。走过全国很多的城市,很容易有一个发现,云南人走路的步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着急、不紧张、不焦虑。缓慢是日常,拖延往往也不是“症”,从北上广回家偷闲的云南人常常说:“回到云南,一天好像就有了48个小时”。

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随便一颗种子丢进土壤里,它都能疯长,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给了生活在云南的人“自由任性”的资本,可以慢下来享受生活,做一些喜欢的事情。

这里的人们总爱抬头仰望天空。办公大楼里的键盘敲击声让人焦虑,转头看向窗外,流云快速变换的姿势会勾起儿时的好奇心,想去窥探大自然一切的奥秘;下班路上车流轰鸣涌动,但日落会让城市每个角落的天空都充满惊喜,从明到暗,塑造出无法复制的红、橙、紫、粉,每个时刻的色彩都能让人心动好多遍。这些场景,融入在云南人的每一天。

人生不过76000顿饭,云南人爱美食,而且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菜单上。云南人与大自然链接颇深,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食材,赋予了云南人在美食上面的绝大多数灵感。所以,云南成为了一个鲜花可以做成宴席,雨后的菌类可以做成佳肴,普通的米线、土豆和豆腐都能有无数盘佐料、上百种吃法的地方。

烟火气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慢时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总能自洽地过着寻常而不平常、慵懒而不庸碌的日子,体会着一半烟火、一半清欢的生活带来的无数小确幸,不知不觉间实现了人生的大幸福。

三、丰富

“云南”这个标签,当然不止于大自然给予的馈赠,那太单薄了,它有太多画面值得人们来感受。

到普洱小熊猫庄园体验一次研学,到德钦松赞梅里山居酒店等候一轮日出,到保山新寨“中国咖啡第一村”寻一抹咖香,到滇南临安老城淘一把建水紫陶壶,到怒江老姆登村嗨一场“达比亚舞”......传统的观赏式旅游正在向体验式旅游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云南,抛弃了走马观花式的旅行,“成年人过家家”式的体验游、旅居式出游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新的吸引力,离不开云南丰富的文旅场景、越来越高品质的度假目的地,以及越挖越精彩的云南生活。

丰饶的物产给予了云南人富足、平和的气质,自战国以来,云南就是东亚文化、南亚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汇中心,在神奇、美丽的红土地的怀抱中,2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因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但还是能和谐圆融的相处,让云南生活的每一个部分都如此多彩,人们总能找到自己属意的那种方式。

1946年2月,林徽因最后一次来到昆明休养病体,住在北门街唐家花园。她说:“我终于又来到了昆明!”,“来看看这个天气晴朗,熏风和畅、遍地鲜花、五光十色的城市”。住地唐家花园被她称为“梦幻别墅”,宽敞的窗户之外,碧空如洗,能够看到远处的山峦岩石。午后的阳光将桉树枝丫的影子投影在天花板上,像是“精彩戏剧的布景”。她称赞道:“昆明永远是那样美。不论是晴天还是下雨”。

Gil来自法国,在亚洲做过20年记者、摄影师,2014年,他把家搬到苍山脚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里,开了家私房菜馆,他说自己只做跟自己生活有关的菜,“我做法国菜,因为我是法国人。也做西班牙菜,因为我爷爷是西班牙人,我在西班牙住过。现在,我的菜有很重的云南味道”。

背着菜篓去菜场买菜,是Gil的日常

“新大理人”中,有许多喜欢“慢生活”的文化人、艺术家、手艺人,他们在山水田园间找到了心灵的安居之所。毕业于广州美院的曾纪荣,原先在广州从事摄影工作,2018年初来到大理,古村落里安静古朴的生活吸引他留下来,创建了插画工作室,田园生活成为他取之不竭的创作素材。

曾纪荣的选择很有代表性。在中国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的今天,面对都市职场压力,人们开始渴望慢下来,走进田庄、山林、马场,重新认识自我。

在云南,生命的价值实现没有既定的标准。对于向往的生活,不同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但不同的理想总有相似之处,渴望被治愈、渴望幸福感、渴望人生的丰满,是亘古不变的关键词。

《去有风的地方》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台词:“风的本质,就是空气的流动。冷空气向热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世间万物呢,就有了生机……鸟都要去南方过冬,人在感到疲惫寒冷的时候,也需要向温暖的地方流动。寻找快乐的力量,幸福的力量,美好的力量,或者说,重新出发的力量。”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目睹这样的景象时,你可能会被山海之大美感染,但内心深处被触动的地方,一定还是浮现出,回家路上的那轮月亮、那些温暖的灯光和那个想见的人。

乌托邦的意义不在于使人沉溺其中,而在于让人获得力量,继续前行去追求自己对美好的向往。云南,就是这样一个,为你治愈身体和心灵、为你滋养精神园地,而后还能承托你重拾方向的地方。

所以,快来感受这种“叫云南的生活”吧!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云南   洱海   怒江   苍山   大理   昆明   中国   客户端   山水   力量   地方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