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启、契和后稷:真的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吗?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以及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死亡方式异乎寻常。但认真说起来,死亡并没有一种“固定格式”,因此所有的死亡方式都算不得稀奇。相比之下,很多人的出生却是奇奇怪怪的。

正常来说,我们的出生都是这样的:男女结合、怀孕、生产。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也是这样。但在古代,很多人的出生却不是这样的,按照传说和文献记载,他们的出生都是一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

最常看到的就是,某帝王、某圣人、某大才出生时,天现异象,而且他们一出生就不同于常人,或机智聪明,或长相奇特。特别是在帝王这里,独特的出生方式成为了“开国之祖”的标配,似乎出生得太平常了,都不配作立族立国的元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最初的夏商周三代,他们的祖先或元首是怎么出生的。

三个“爸爸去哪儿”的故事

夏商周三代三朝,均是以族立国。夏朝的建立者是华夏族,商朝的建立者为商族,周朝的建立者为周族。以族为国名国号的现象,在今天的世界里仍然能看到。比如在中东地区的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国名就取自他们的民族名。

以色列及周边国家

夏朝的建立者是启。在关于启的出生传说中,有一种解释了他为何叫“启”,把出生和名字联系了起来。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这段故事讲的是,大禹的妻子涂山氏来见丈夫,却看到他变成了熊,于是她就离开丈夫来到了山脚下,变成了一块石头。这时,她已经将要临产了,大禹哪能让她变成石头呢?于是,大禹便追上来,对她说:“把孩子给我!”意思是说:你想变成石头还是什么,我不管,但你要把儿子给我留下。这块石头应声开裂,被启开(就是打开、裂开)了,启就这样诞生了。

如果照这个故事发展,启在童年就失去了母亲;他的父亲禹又忙于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也没有照顾他。是别人把他带大的,这个人可能是涂山氏的妹妹涂山姚。传说涂山氏去世后,其妹嫁给了禹,帮他抚养启。启的童年一整个就是“爸爸去哪儿”和“妈妈去哪儿”的故事。

夏启登基称王

商族的祖先也是这样,不过好一些的是他只是没有爸爸。商族的祖先名叫契,传说他的出生是这样的:他的母亲简狄,吞服“玄鸟”下的蛋后,怀孕生下了他。这就是“玄鸟生商”的故事。可见,契是没有父亲的,他的一生也是一出的“爸爸去哪儿”。

周族先祖的故事就更惊险了。传说上古时候,有一位名叫姜嫄的女子,踩中了一个巨人的脚印就怀孕了。生下孩子后,她不想要这个孩子,就把他丢弃了,所以这个孩子的名字就叫“弃”。但弃的命大,被遗弃却没有死,还是存活了下来。弃就是周族的祖先,他还有另一个名字,比较为人熟知,叫“后稷”。后稷的遭遇比前两位就更惨了,不仅没有父亲,母亲也不要他。

后稷

三个故事,三种出生方式,但其实又有相似性或共同的地方。在启的故事中,我们也看到他的父亲禹变成了一头熊,而且还至少十三年不在家。也就是说,他们三位都是没有父亲的,或者说他们的“父亲”有些奇怪:能变成熊的人、鸟蛋、巨人的脚印。可谓是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有人据此猜测,这三个故事证明了先有的母系社会,然后才是父系社会。除此之外呢?我们还能从这三个故事中看到什么呢?

古代版的“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历史的答案有时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去找。因为历史是延续的。我们会认为这些传说和故事,只是古人愚昧和无知的反映。但真是这样吗?

我们很多人肯定也问过父母这个问题:“我是从哪来的?”当这样问时,你有没有得到过这样一个回答呢?父母说:你是我们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垃圾堆里捡来的!”

有没有发现,古人也和我们一样,或者说我们也和他们一样,是羞于谈性的,是耻于或者是不想谈性的。

有了这样的理解以后,我们可以试着来复原一下这三个故事是怎么产生的。

有一天,启问父亲大禹说:“爸爸,爸爸,我是从哪来的呢?”禹想了想回答道:“有一天,你母亲来看我,我当时正在治水,浑身都是泥土,满身就是个黑。你母亲没有认出我来,竟把我当成了一头熊,吓得她拔腿就跑。我就追她,因为你当时已经在她的肚子里。当我追上以后,却发现你母亲已经变成了一块石头。于是,我就大喊了一声:石头,石头,还我儿子!那石头听了以后就裂开了,于是你就出生了。知道了吗,孩子?你是从石头缝里出来的。”

启会问的问题,契当然也会问。有一天,契问自己的母亲说:“妈妈,妈妈,我是从哪来的啊?”他的母亲想了想说:“有一天,我捡到了一只鸟蛋,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于是我就吃了。没想到吃了后肚子就变大了,后来妈妈就生了你。”

玄鸟生商

不同于启和契,弃(也就是后稷)可能问了母亲更多的问题。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呢?”弃问道。母亲回答说:“妈妈年青的时候,有一天出去玩,一不小心踩在了一个大脚印里面,回来后就肚子疼。后来,我就生了你,肚子这才不疼了。”

“是这样啊。那我出生之后又有什么事发生吗?五岁以前的事我都不记得。”弃继续追问。母亲回答说:“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只有你不是。这我哪敢要啊?我就有些害怕,把你放在了其他地方。哪知你长着长着,也和别的孩子一样。妈妈这才放了心,又把你接到了身边,抚养你长大。”

只不过是变了样子的“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自古以来,历代的帝王都神化自己的出生。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间却是在不断地丑化自己的出生。古今皆有取贱名的习俗,认为贱名好养。而名字又往往联于出生,就像我们在启的故事中看到的那样。在这些“阿猫”“阿狗”之类的名字里,隐藏着不能言说的性爱与繁殖。这样来看,所谓的皇帝是真龙天子,也和民间的取贱名没有两样,只不过是换了法儿地来掩饰着对性的言说。

“狗”常出现在人的乳名里

总结起来,这种不谈论性的文化成功地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上至帝王,下到百姓;无论是神化自己的出生,还是丑化自己的出生,都是对性的讳莫如深,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古代版本的“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超级稳定。所以这种文化也延续到了现在,有了现代版本的“你是充话费送的”“你是从电视机里出来的”……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就是: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性教育需要的是整个文化的改变

人们注意到这种现象后,往往会从性教育的角度入手,大声疾呼要增强对孩子们的性教育。但教育需要的是一个生态,如果整体的文化环境还没有为性教育做好准备,以及留出空间,那么为了性教育而性教育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因此,性教育就不仅仅是孩子们需要的,乃是整个社会都需要的。只有这样,那个谈性色变的文化才能被破除,新的文化才能被建立起来。有了这个新的文化的土壤和生态,我们再来和孩子们谈性,谈他们是怎样出生的,就会水到渠成和得心应手,也会事半功倍。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要经历几代人才能完成。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今天就什么也不做,而是更应该积极努力,把这个需要的时间尽可能缩短。所以,有很多事情是今天就可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比如当你的孩子听到启、契、弃的故事时,你就可以借机告诉他:人的出生肯定不是这样的,而是需要经过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最后经过母亲的分娩,一个人才能出生。

生命的孕育

当前,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这里面有经济的因素,但其实也有文化的因素。如果大家就是认为,生孩子是不能光明正大言说的,是需要编造一个“垃圾堆里捡来的”的谎言才能说的,那人们的生育意愿也不会是太强的。

你可能会说,古代和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人们的生育意愿就很强啊。但这其实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关:人口的死亡率比较高,很多孩子会去世,多生养意味着降低了无后的风险。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寿命普遍提高了,这时如果再没有一个可以正常谈性的文化,人们的生育意愿只会持续下降。

跌破警戒线的人口出生率

夫妻之间的性是美好的。他们通过性的结合,生养出来的孩子也是应该被尊重的。这种尊重,可以是三胎补助、上学的学费减免等,但首先应该是告诉孩子,他出生的真相,他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不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他是人,是父母生养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大禹   性教育   石头   父亲   母亲   垃圾   妈妈   孩子   故事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