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慕尼黑夏奥会:11名无辜的运动员,惨死在屠刀之下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为全世界热爱冰雪运动的观众,呈现着一场最顶级的视听盛宴。

而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北京,也在用她的开放、包容和热情迎接着全球人民。

纵观历史,此届冬奥会的庞大规模和豪华程度都堪称首屈一指。

北京冬奥会会徽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人类规模最大的综合运动会,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在奥运会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用竞技运动,交流各国文化,以及切磋体育技能。

其目的是鼓励人们不断进行体育运动,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以及和平的向往。

遗憾的是,在奥运会这种人类体育盛会上,却有着极其黑暗的一幕。

1972年的慕尼黑夏奥会上,11名无辜的以色列运动员,便因为德国政府的巨大失误,惨死在恐怖分子的屠刀之下。

一、和平与欢乐

1972年,第20届夏季奥运会在德国(当时德国属于分裂状态,文中的德国指的是西德)首都慕尼黑举办,这是截至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届夏奥会,在数字上创造了许多新的记录。

1972年慕尼黑夏奥会

媒体对于这届参与人数和耗资规模皆是最多的体育盛会,完全不吝赞美之词。

当时人们常常会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各种公众人物和记者,对慕尼黑夏奥会的华丽点评,其中出现最多的话就是:“和平欢乐的盛会”,日耳曼人便是天生的东道主,用热情和友善拥抱着每一位世界人民。

然而,在这届体育盛会之前,德国展示出的国家形象却充满了负面情绪:纳粹、法西斯、民粹主义、大屠杀、集中营,这些词语和德国人紧密结合。

作为二战的发起国和战败者,德国人急需一个洗刷历史耻辱的契机。

二战时的集中营

1972年的慕尼黑夏奥会,就是德国复兴的一个天赐良机。

在经历了战败、赔偿、分裂等一系列苦难后,二战后的西德从废墟上艰难爬起,并在西方阵营的帮助下重新崛起:在自身的经济飞速发展和意识形态得到了欧美国家的认可后,德国最终得到了奥委会的垂青,获得了重新展示自我的机会。

由于此时距离二战结束仅仅过去了20多年,以至于某些国家运动员和官员的队伍中,还有许多战争的亲历者和受害者。

他们对纳粹德国的仇恨难以磨灭,借用当时以色列媒体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有些人身上还有在德国纳粹集中营,留下的肉体和精神上的伤痕。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西德正视了自身的历史错误,展示出了无与伦比的诚意,希望将体育和政治剥离,举办一届纯粹的夏奥会,重新树立国家形象。

为此,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拿出了极大的诚意和积极的态度,无论是在媒体造势上,还是在细节服务上都力争精益求精。

德国的实际行动,倒也对得起媒体所称赞的“和平欢乐的盛会”了。

慕尼黑夏奥会上的以色列代表队

遗憾的是,虽然西德国内不遗余力地为夏奥会去运作和维护,但是一支来自境外的恐怖组织“黑色九月”却在背地里计划,在慕尼黑制造一起惊天大案。

这支来自以色列世仇国家巴勒斯坦的恐怖组织,希望用极端手段引起世界的注意,并借此提出自己的政治诉求。

他们之后的行动,也为慕尼黑夏奥会的举办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恐怖的夜

慕尼黑夏奥会的第一周顺利地度过了,在这一周里,各国运动员充分发挥最大实力,在赛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许多世界纪录都被改写,观众也和运动员们一起沉浸在奥运盛会的祥和与欢乐之中。

可惜这一切美好的氛围,却在9月4日的夜里戛然而止。

9月4日傍晚,以色列运动员没有参赛任务,在奥运村里进行简单的休息,吃过晚饭后,以色列运动员们去看了一会儿电影,随后就回房间早早地进入了梦乡。

慕尼黑奥运村的建筑

此时的奥运村中,许多其他国家结束比赛任务的运动员,正在举行狂欢派对,尖叫声和酒精的味道充斥着整个园区,以至于没人注意到8个模糊的身影正在靠近奥运村。

当然了,即使有人注意到这群人,似乎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他们都穿着田径运动服,拿着沉重的运动提包,活脱脱一副刚结束训练的运动员形象。

凭借着运动员身份的伪装,这群人悄然走向了奥运村25A门旁边的一段栅栏。

很快,8人翻越了外围的栅栏,来到了以色列运动员居住的31号公寓楼下,并且顺利地进入了楼内,用备用钥匙打开了以色列运动员的房门。

慕尼黑惨案现场

突然的造访惊醒了一位以色列运动员,在发现来人的恶意后,他立即和恐怖分子展开了搏斗并且向同胞示警,双方的冲突即刻爆发。

尽管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十分强悍,可是恐怖分子却具备武装优势,在2名运动员被当场射杀后,剩下的9人也沦为了他们的人质。

搏斗的过程中,枪声和呼救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凌晨4点55分,一名警察曾经前来查看情况,然而着急下班换岗的他,没有进入公寓调查,最终选择不了了之。

5分钟后,慕尼黑警察局长曼弗雷德-施赖伯,接到了正式的报警电话,于是他慌忙组织人力处理危情。

5点10分时,大批武装警察赶到现场,包围了31号公寓。

德国方面的负责人在短暂地进入31号公寓后,意识到强攻很可能伤害人质,于是他们委曲求全,暂时答应了劫匪的请求——用飞机将恐怖分子和人质送到开罗机场,并且制定了在去往机场路上强行解救人质的计划。

被击毙的恐怖分子

在转移的过程中,急于求成的现场指挥官,在恐怖分子刚走下直升飞机的时候,就突然下令开火。

两名狙击手仓促射出两发子弹,走在前面押解直升机驾驶员的两名歹徒应声倒地,然而这也给了其他恐怖分子反应的时机,开罗机场霎时间乱作一团。

随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枪战。

这场枪战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枪战结束后,德国警方清理现场时发现,恐怖分子被悉数击毙,1名警察牺牲,数名警察负伤,而被劫持的9名以色列人质全部死亡,其中有几人甚至是被警察误杀。

三、西德之耻

营救行动失败后,世界舆论为之哗然,纷纷指责德国警察无能,抨击德国政府“视人质生命如儿戏!”

这次恐怖事件,让德国政府遭受了严厉的批评,也使各国政府对逐渐变得猖獗的国际恐怖活动产生了危机感。

恐怖袭击过后,慕尼黑赛事安保的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正如媒体所说:

无论德国警方之后采取了何种补救措施,他们都对这种局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名和警方对峙的恐怖分子

首先,在奥运会举办伊始,德国政府就缺乏对安保必要性的清醒认识。

许多警察原本作为奥运村安保工作人员,却被临时征调至行政和服务岗位,身兼多职,以此来确保奥运会的各个环节可以顺利运转,安保措施则变得相对薄弱。

其次,据事后调查,奥运村附近的安保警察曾经两次和恐怖分子打过交道。

一次是在他们翻越栅栏时,警察误认为他们是晚归的运动员,并未制止其行为,任由其顺利从外部进入奥运村。

另外一次是在恐怖分子在31号公寓楼外蹲守时,恰好被巡逻警察撞见,这名警官只是对他们进行了象征性的口头询问,在未得到任何有效信息后,便放任他们离去。

这两次擦肩而过,为恐怖分子留下了充足的作案机会。

最后,则是在解决人质的选择上,德国警方为了迅速平息危机,在不恰当的节点选择了强攻,丝毫没有考虑以色列运动员的安全问题便贸然开火,导致了付出高昂的代价,却没有达到战略目的,堪称完全失败。

事后,愤怒的以色列人表达了对德国方面的高度不满。

在他们看来,德国政府希望奥运会能够顺利举办下去的愿望,远远超过了其对以色列人的关心,一些不好的二战往事也在以色列民众中被重新提起。

一时间以色列国内民怨鼎沸,对德国的批评一浪高过一浪。最后以色列民众甚至给德国警察扣上了“种族主义”的帽子,声称警方的强攻就是为了让犹太人被撕票。

以色列国内游行的民众

而首次遭遇此类意外的奥委会也是焦头烂额,出于人道主义关怀,他们不得不在9月6日暂停所有比赛项目,在奥林匹克体育场举办大规模的哀悼活动。

11个座位被空出来,代表牺牲的运动员亡魂,在场的不少以色列运动员甚至他国运动员都失声痛哭,世界人民也为之潸然。

一天之后,剩下的比赛才得以继续进行。

德国政府的失误和恐怖组织的残忍,多种因素联合酿造了慕尼黑惨案。

随着时间流逝,亲历这次事件的当事人会老去,可这起人类体育盛会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会永远警戒我们,爱好体育和和平的人们,不应该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对比彼时的慕尼黑和当下的北京,不难认识到,比起战后百废待兴的复杂政治局面,此刻的我们,更应该珍惜强大祖国为我们提供的幸福和安全的生活环境,充分享受体育带给我们的激情和美好。

注:

本文中关于慕尼黑惨案的相关内容,参考自德国之声《 One Day in September 》,刊登于1991-03-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慕尼黑   运动员   以色列   奥运村   屠刀   西德   德国   人质   盛会   恐怖分子   无辜   警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