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被覆灭的世界性宗教,本名鲜为人知,但别名却家喻户晓

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三大宗教信徒人数高达约54亿人口,占据世界总人口的70%。

其实除了这三大世界性宗教以外,还有一个创建时间比伊斯兰教和佛教都早的教派。

在伊斯兰教和佛教弘扬光大之前,它早就成为了世界性的宗教。然而随着历史的推动,它没能继续发扬光大,反而彻底消失。

它就是诞生自公元3世纪左右的摩尼教,也正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明教。

摩尼教的诞生与发展

摩尼教创教者摩尼,诞生在今伊拉克境内。当时基督教已经推广开来,摩尼一家也是基督教的信徒。摩尼四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带到教派中生活,深受波斯体系诺斯底二元论的影响。

所谓“二元论”,指的是世界由善恶二元所组成,即光明与黑暗相对立。到了摩尼十二岁时,他声称自己见到了光明的代表——天使。

最开始他的父亲并没有在意,直到他二十四岁时,再次受到天使的启示。

摩尼自此产生了新的信仰寄托,准备与基督教厄勒克塞派分道扬镳。当时对于异教徒的处置手段极为严厉,好在父亲相信摩尼受到天使启示的说法,尽力保护摩尼离开了当地。

离开家乡的摩尼带着两名追随者来到锡封,并着手推广着自己的教义。由于摩尼教诞生于基督教,许多内核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故而推广过程中并未遭到许多阻力,甚至摩尼的父亲后来也加入了摩尼教。

深受“二元论”影响下的摩尼教,将“二元论”优化为“二宗三际论”,除了“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的对立关系外,添加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世界发展的过程。

就这样,摩尼教安稳发展了数年。到了公元274年时,贝拉斐国王瓦赫兰一世认为摩尼教过于“离经叛道”,他更希望统一自己国民的信仰,故而将摩尼召到宫中,将其逮捕下狱并用刑,致其身亡。

然而这件事并未摧毁摩尼教,虽然在西方没有立足地,但它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既然能吸纳基督教的教义,也能吸收其他宗教的信条。从而使它在传教过程中,不断更新迭代本教的教义,符合当地信徒们的需求。

摩尼教从两河流域可是向东延展,途径罗马、波斯和印度等地,最终于公元694年进入强盛的东方帝国——大唐。

摩尼教与中国

摩尼教着实令人听起来陌生,那么它的中文名称“明教”,就让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许多朋友对明教的认识,来源于金庸老先生的《倚天屠龙记》,男主张无忌就是明教的教主。其中最精彩的一幕,当属六大派围攻光明顶,誓要铲除魔教。那么为什么中原教派会称明教是魔教呢?

在摩尼教传入中国之前,它途经各个国家,吸收了不同地域的信仰特征。它吸收过祆教(拜火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多个教派后,又吸收了不少佛教的教义。

能将诸多教义融会贯通,确实有着它独有的特性。然而过于庞杂的内部教义,导致其很容易受到纯粹教派的抵制和反对。

武周时期,摩尼教正式进入中国,并在中原地区广泛地散播教义。众所周知,中国的国教是道教,也是李唐王室推崇的教派。武则天执政时期,力推佛教,佛道两家和谐并存。

摩尼教的涌入,极大地冲击了佛教原有的信徒思想,使得百姓彼此间渐渐有了刻意对抗的趋势。毕竟华夏文明一直是人权大于神权,或者说皇权大于神权。

老百姓从来是本着一种“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实用主义,故而扎根在中国的宗教,几乎不存在主动传教的现象。可在摩尼教信徒的推广下,老百姓或多或少会被影响。

自古以来在中国的历史上,利用宗教信仰蛊惑底层人民发动起义的事情数不胜数,黄巾起义、五斗米教以及唐初陈硕起义,都具有煽动性质。

于是公元732年,唐玄宗下诏驱逐摩尼教,表面上维护本土宗教,其实是防止老百姓会被恶意引导,用以维护李唐的统治。

安史之乱爆发后,回鹘成为维护李唐的核心力量之一。此时的摩尼教虽然远离了华夏的政治文明中心,却已经在回鹘国内扎根。经过数年磨合,受到回鹘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并被奉为回鹘的国教。

很可惜当公元840年回鹘灭国之后,摩尼教再无政治倚仗,失去了保护伞。于是,摩尼教回到最初的状态,继续向下兼容,从庙堂之上走回江湖之中,重新向老百姓散播教义。

这个时候唐帝国风光不在,朝野上下矛盾重重。经过了安史之乱的颠覆,老百姓丧失了初唐时期的自豪感和斗志,纷纷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在这个背景下,佛教香火异常鼎盛。

这个局面无疑冲击着统治者的利益,为了不重蹈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覆辙,为了不出现宗教占据大量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导致没有人愿意为国家更重、徭役的情况,唐武宗展开了史无前例的“灭佛行动”。

就连正统佛教都受到了政府的打压,就更别说“成分”过于复杂的摩尼教了。好在摩尼教始终秉持着深入民间的指导思想,任然隐蔽地活跃在最基层的人群中。

宋代时期,商品经济发达,中国掌握了巨大的财富。此时朝野上下一片欣欣向荣,对于宗教的管控也宽松了起来,摩尼教终于正式得以传播和推广。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此时的摩尼教更加贴近民众,愈发本土化。几乎弱化了西方教派的教义,彻底汉化,更名为明尊教。同时,这次它没有特意引导民众,反而被民众所利用。

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也就是宋江等英雄好汉对抗的贼首,就是借着摩尼教的教义,笼络了大批民众,与统治阶级展开对抗。

元末动荡时期,摩尼教与白莲教、弥勒教等民间教派发展迅速,再次展现出其强大的融合性和凝聚力,为红巾军起义奠定了基础,故而元末起义军的口号是“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故而到了明朝建立,朱元璋当即禁止个证异端信仰,大力镇压摩尼教。到了清朝,对于这个与明朝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教派,清代统治者更是严酷对待,渐渐的,摩尼教彻底销声匿迹。



#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伊斯兰教   基督教   被覆   宗教   佛教   教派   教义   世界性   本名   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别名   信徒   中国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