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医留下的珍贵经验方



“太和医室”始创于清咸丰年间,由姚氏第一代先祖姚福年先生所创,被清廷赏封四品花翎,至今传承六代。如此有名望的医室流传下哪些珍贵的经验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方!

皆因久病肺虚,痰浊内伏,又遇外邪,引动内饮,故而发病。

处方:红参,白术,防风,麻黄,桂枝,茯苓,半夏,细辛,五味子,山药,辽沙参,川贝母,甘草,黄芪,杏仁,桔梗,山萸肉,远志。水煎服。

方义:本病正虚邪实两相急,治应扶正祛邪两相宜。

此方专治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气喘、咳嗽、吐白痰,以及经常感冒者。


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玉屏风散、小青龙汤、甘桔汤加味:黄芪、白术、防风固表益卫以防外寇来扰;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辛温解表,疏散风寒;又以小青龙汤内化痰饮,使表邪祛、内饮化、肌腠固;医者虑其病久根深,又以参术苓草,四君之药,补土生金,祛痰之源,更可使金旺而气自下行,喘满得解;更用山药、山萸肉养肾精而断痰根。中医指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痰之根。”至此,脾、肺、肾皆得补益,则痰无藏身之地。本方配伍严谨,既解标疾,又固根本,标本并治,才使久病宿疾少时日而见奇功!

糖尿病方:

很多消渴病人,久施养阴清燥套药套方罔效。细审其证,并无阴虚之象,虽见口渴无舌红少津,反多舌淡齿痕、苔滑之象。且每多阳衰诸症,其口渴者乃因肾阳虚衰,气不化津,津不上达所致;有降无升,故小便清长;脾不散精,精微不布,随小便排出,故多食善饥。

处方:附子,茯苓,白芍,白术,干姜,桂枝,麻黄。

方义:方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茯苓、白术健脾渗湿,白芍敛阴和阳,生姜味辛性温,既可协附子温肾化气,又能助苓术健脾和中,共奏温和化气之功。对于阳虚而阴竭者,需配人参,气阴双补,乃克有济。配伍适宜,效果方佳,神而明之,存乎于人。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附子   白芍   麻黄   白术   桂枝   肺气肿   茯苓   黄芪   山药   甘草   清代   珍贵   中医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