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家三甲医院,每年承接来自全国各地9400万人次的就诊量,上海医院是怎么做到的?数字化转型是底气来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服务正发生在上海的交通、医疗、养老、商贸等领域,探寻其原因,离不开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
当前,上海已将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统筹推进“经济、生活、治理”各领域全面数字化转型。面向全球城市竞争,上海正在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经济数字化
4月7日,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馆在杨浦区景星路465号正式开馆。预约进入体验馆后会发现,整个展馆最大的展出面积都给了经济数字化展区。
经济数字化可以从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两个层面来理解。但无论是哪个方面,上海的经济数字化建设都走在全国前列。
上海数字产业发达的一些明显表征是,上海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占全国60%的市场份额,本地生活服务企业占全国70%市场份额,网络文学企业占全国90%市场份额,网络游戏企业占全国30%市场份额,一批明星企业如哔哩哔哩、拼多多、阅文集团、米哈游在上海诞生。
2021年上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实现5367.27亿,占GDP比重12.4%,在长三角处于龙头地位。2021年上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5%,2022年预计增长8%。根据今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规划,今后五年,上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提高到18%。
商飞基于5G技术,将企业的物理资产、行业知识和业务活动进行了完整数字化,实现了人、机、料、发、环千万量级生产要素的数据实时在线和万物互联,构建出了大飞机数字化研制地图,实现了大飞机正向设计能力的数字化沉淀。
除了在线新经济企业外,上海的制造业也在积极地向数字化转型。上海工业产业基础从来雄厚,在数字化赋能下,上海的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产业空间格局也逐渐发生改变,更多聚焦产业数字化的园区应运而生。
自主研发康复机器人的傅利叶智能就是其中典型案例。2015年,傅利叶智能诞生于张江,2020年张江机器人谷成立后顺利入驻。产业集聚带来非常好的产业链优势,实验室的研究成果通过上游供应链优化,实现降本增效,又在下游的各级医院找到应用场景,推动产品商业化应用。“在张江机器人谷,我们获得了非常好的品牌效应、国际化资源、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乃至高质量人才队伍,让初创公司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傅利叶智能产品经理高崇力说道。
傅利业智能的康复机器人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介绍,近年上海重点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转型协同发展,累计建成100家智能工厂,打造8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上海机器人密度260台/万人,是国际平均水平两倍多;形成26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全国120多万家企业、822万台设备,推动一批“5G+AI+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
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上海的目标是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
生活数字化
经济数字化更多发生在产业的后方,但生活的数字化却与每个市民息息相关。
就医、出行、上学、旅游、体育、养老等是市民的高频急难问题集中的场景。针对这些场景,上海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汇聚100余家单位和企业合力,推动重点场景数字化转型建设。
例如,为方便市民就医,上海市基于健康网工程和医联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市级医院号源池统一,全市就诊检查记录跨院“一张网”。通过对病史大数据深度学习,建立255个临床专科预问诊知识模板,向全市所有医院开放共享。目前,所有市级医院预约时段均已缩短至30分钟内,20余家医院已精准到15分钟,有效缓解了“挂号难、缴费慢、排队长”现象。
出行方面,在上海市交通委的指导下,MaaS(意为“出行即服务”)建设主体随申行公司组建完成。MaaS平台将逐步汇聚各类交通出行信息,目前已实现全市公共交通“三码整合”全覆盖,建成上海停车预约一入口,全市收费道路停车场100%可线上缴费,三甲医院、重点商圈、交通枢纽100%可预约停车。
截至2023年4月底,久事公交集团已建成各类信息预报屏5364块,覆盖站点4471个,基本实现浦西中心城区全覆盖。其中低能耗墨水屏4007块,占总数75%。
在数字教育发展上,上海市成功申报全国唯一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初步搭建教育数字基座,以“标准化平台+个性化插件”方式支持85所学校开展个性化教学模式变革;完善教育资源平台和学科知识图谱,平台集聚545类3.7万教育资源,推动全市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文旅数字化方面,上海市将公安、税务系统数据接口与酒店一体化平台打通,以治理数据支撑生活便捷服务,全市3000余家酒店实现30秒扫码入住。
能解决市民急难愁盼的问题的转型,才是好转型。研究显示,在数字行政服务、公共服务和数字生活服务等多个指标,上海皆进入全国十强,其中数字生活服务指数全国第一。
治理数字化
如果说经济和生活的数字化是目标,那么治理数字化转型就是以上两者的根本保障。
2021年12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治理数字化转型现场推进会,提出努力绘就数字孪生无处不在、生命体征无所不知、智能监管无时不有、精准服务无处不享的治理新蓝图,对此前召开的生活数字化、经济数字化转型推进会进行了很好的补充。
近些年,企业对于上海治理数字化带来的变化应感受最深。市级、区级、街道政务服务点通过技术驱动,运用大数据和AI等智能化手段,努力为办事人和办事企业打造“网购式”的服务,推动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提高办事速度和质量。
以浦东新区的窗口智能办改革为例,过去,内资企业变更经营范围事项需要填报3份材料51个要素,许多企业对于政府的审查规则不清楚,容易造成填写错误或材料不规范而反复修改,来回跑。而使用了窗口“智能帮办”后,企业只需告知变更后的“经营范围”1个要素,其他全部由窗口工作人员完成。很多企业办事人员表示“没有想到还能这样办事”,以前烦琐的手续一次就办理完成了。
相较之下,市民对于治理数字化的认识还较为模糊,但每个上海人一定很熟悉一网通办。现在,一网通办已经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出门办事、就医就业里,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陪伴着上海人的成长。
截至目前,上海市已开放220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提供11个市级部门超190项高频事项办理,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2022年办件量超1200万,其中,打破户籍地限制就近办理的超240万人次。此外,为解决上班族休息日办事的需求,上海还积极拓展自助终端服务渠道,各类自助终端已上线427项事项和654类证照打印服务,累计提供服务超737万次,做到了个人事项的“全市通办、一窗受理、全年无休”。
在5月11日举行的上海高质量发展情况发布会上,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主任邵军介绍,下一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将打造“一网通办”智慧好办2.0版,推行智能申报、智能审批、“免申即享”、智能客服、远程虚拟窗口等创新服务内容,为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提供多元化、个性化、贴心暖心的高质量服务。
栏目主编:宰飞
来源:作者:吴丹璐 束涵 俱鹤飞
更新时间:2024-08-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