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如果不迁都邯郸,长平之战未必会败

#历史开讲##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公元前497年,赵简子定都晋阳(太原),国都几经变迁,在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从此邯郸就一直成为赵国的都城。随后在公元前260年,赵国和秦国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赵国惨败,秦将白起坑杀40万赵国降卒,从此赵国一蹶不振。终于在公元前222年,秦军攻灭赵代王嘉,赵国灭亡。

笔者认为如果长平之战当时的赵国国都仍然在晋阳,而不在邯郸的话,赵国未必就会输。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晋阳的地理位置。晋阳坐落于太原盆地,往北是忻定盆地和大同盆地。说到大同,大同原是游牧民族聚集区,后来逐渐被赵国占领,是赵国北方的军事重镇。大同古称云中,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那里曾经是阴山脚下,跃马边关,驰骋疆场的边塞,苏轼的一句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道出了多少热血男儿建功报国的梦想。晋阳的东南是长治盆地,长平就坐落在此,也是长平之战的主战场,晋阳的西南是临汾盆地。我们拿出山西的地形图你会发现,整个山西东面是太行山,西临黄河,南面有往王屋山和中条山,北有恒山,再往北还有阴山和燕山余脉。如果仅仅有山川阻隔也就罢了,俩大山脉之间还有河流,河中又有山,形成了五六个盆地,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和关中媲美,而且盆地和盆地之间还有山脉阻隔,标准的战略纵深地区。

我们再看一下邯郸的地理位置,它地处河北地区的华北平原上,这样的地势虽然有利于东扩,但也无险可守。太平时期有利于快速发展,但在战乱频发的战国时代显然弊大于利。

让我们再回到战国时代看看当时的情景。当时秦国要攻打韩国,韩王恐惧,遂遣使入秦,表示愿意献出上党郡求和。上党太守冯亭不愿献地入秦,为了促成韩赵俩国联合抗秦,他把上党郡献给了赵国,秦国大怒,攻打上党,秦赵两国就长平展开争夺,爆发了长平之战。后来有人认为,赵王因为贪图土地导致了长平之战的爆发。笔者认为,长平赵国必须要拿下。我们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当时屯留是晋阳和邯郸的中转站,长平在屯留的南面。长平一带有山,屯留一带是平地,守长平是为了保屯留。屯留在韩国手里,韩国弱小对赵国构不成威胁,一旦长平被秦国拿走,屯留根本就守不住。所以并不是赵王贪图小利,而是长平对于赵国来说特别重要,不可能交给秦国。

之后老将廉颇和秦军硬刚正面败了几仗,之后固守坚城拒不出战,战争打到这种地步拼的就是后勤补给。很明显赵国国力不如秦国最先坚持不住,再加上赵国的运粮的通道异常困难。于是急于求成的赵王让赵括替换廉颇向秦军发起攻击,结果被白起切断赵军后路和粮道,导致战争的失败。

别的因素我们先不看,就单独看一下赵国的粮道。赵国把都城迁到邯郸后,晋阳就没怎么发展,长平之战的粮食主要是从邯郸运来,从邯郸到长平只能走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太行山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高林密,道路狭窄,运粮非常困难,而且运到长平的粮食十不存一。前线四十多万的赵军每天的消耗也是个天文数字,时间一长赵军就面临断粮的危险,这也是赵王为什么着急发动进攻的原因。如果当时首都仍然在晋阳,虽然发展受限,但是防守有余,未必就会有长平惨败了。

如果喜欢作者的文章欢迎点赞评论加转发,互加好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邯郸   阴山   太行山   秦国   都城   山脉   屯留   韩国   盆地   公元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