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控股注销 光环还是魔咒?“电商第一股”们的挣扎与徘徊

近日,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态由存续变更为注销,引起业界关注。

如涵控股成立于2001年1月,2019年4月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被誉为“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2020年11月,如涵控股宣布私有化,次年4月退市。关于注销一事,如涵品牌部一名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属公司股东正常安排。

新黄河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许多“电商第一股”们都陷入了困局,有的艰难维系,有的甚至悲惨收场。据分析,这与外部环境变化,消费虚火褪去,资本祛魅等因素有关。专家表示,在互联网电商世界,单一的赛道已经不能适应多变的发展要求,电商企业应培育更多的发展支柱,打破货品的局限性,才能深耕长久之道。

从上市到退市仅2年时间

如涵控股曾是电商江湖里的“风云人物”。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唯一入股的MCN机构,签约网红上百位,其中最大的网红为张大奕。

时间拉回到2019年4月,头顶“网红第一股”等光环的如涵控股,在美国纳斯达克完成上市。官方资料显示,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电商公司,是国内较早的红人孵化公司,也是国内有影响力的红人营销平台。自2014年成功孵化张大奕,开创“网红电商”新模式后,如涵控股先后获得赛富亚洲A轮融资、君联资本B轮融资、阿里巴巴C轮融资,并于2019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

如涵成功上市 图源:如涵官网

然而,如涵的发展并不顺利。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在纳斯达克完成IPO,发行价为12.5美元,但开盘即破发,报11.5美元,截至当日收盘跌37.2%,为7.78美元,市值6.49亿美元。

据公开资料披露,2019财年至2020财年,如涵控股营收分别为10.93亿元、12.96亿元,但是其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根据如涵控股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当季总营收为人民币2.485亿元,同比下滑9%,净利润为亏损3120万元。

2020年11月25日,如涵对外公告宣布私有化。次年4月,如涵公告称已经完成私有化交易,公司即日起从纳斯达克退市。

这场短暂的“上市之旅”也引起了外界的热议。早在如涵控股上市首日破发时,有评论指出,如涵公司本身存在问题:亏损,过度依赖头部网红,以及营销模式没有验证成功等。

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态由存续变更为注销

5月12日,新黄河记者多次致电如涵控股,登记电话均无人接听。官方网站留取的微信二维码,扫描添加后也无人应答。不过,关于如涵控股注销,其品牌部一名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注销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股东正常安排。记者多方核实了解到,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18年底公司筹划境外上市时就已无实际业务,所有业务均由杭州涵意电子商务、杭州如涵文化传播等公司经营,两家公司均为正常存续状态。

争议不断

如涵控股上市以来争议声不断,首日破发的阴影似乎从上市持续到退市。

争议之一,就是对头部网红的过度依赖。公开资料显示,以张大奕名义开设的网店收入占如涵控股2017财年和2018财年以及2019财年前三个季度收入的50.8%、52.4%和53.5%,即2018-2020年间,如涵控股旗下头部网红张大奕的店铺对公司贡献营收比重均在半数以上。

如涵在2014年成功孵化张大奕,开创“网红电商”新模式 图源:如涵官网

这样的结构面临巨大风险:当头部艺人面临重大负面新闻时,公司承受损失的比重也被无形放大。2020年4月,张大奕负面事件曝出,对如涵声誉、业务和ADS的交易价格均产生不利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如涵控股始终没有打造出另一个顶流网红。据如涵控股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签约网红数量由上一年同期的146个增加至180个,总粉丝数量由上一年同期的1.888亿增加至2.953亿。头部网红数量由上年同期的5个增加至8个,肩部和腰部网红增加至45个。但平台模式下8位头部网红产生的服务收入只占总服务收入的28%,新增的网红没有一位贡献收入占比达到10%。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涵虽然竭力地在培养新的红人,但是目前仍困于公司超大部分的营收由头部创造,其他的红人们创造营收比例还是太少。加上从上市以来,如涵市值进一步缩水,未被资本市场完全认可。因此,如涵私有化之路也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如涵的经营模式,也一直被外界质疑。据了解,如涵前身是淘品牌“莉贝琳”,经过转型后,联合模特出身的张大奕开起淘宝网店“吾欢喜的衣橱”,一时间吸粉无数。截至目前,店铺淘宝粉丝数已超过1266万。随后,如涵转型网红孵化公司,以“网红+孵化器+供应链”的经营模式,不断签约并孵化新的电商网红。2016年8月,如涵控股正式挂牌新三板,网红经济的概念也被推向高潮。然而,这之后如涵却持续处于亏损状态。因无法复制出第二个“张大奕”,如涵的经营模式在资本界被打出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此外,在直播带货风起云涌的时代,如涵被业内指出错失了直播风口,也为其持续亏损的经营埋下了隐患。

光环还是魔咒?

新黄河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许多头顶“XX电商第一股”的企业并不好过。

2014年聚美优品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美妆电商第一股”。然而,一场始料未及的假货风波,让聚美优品深陷信任危机。2020年,聚美优品宣布完成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此时其股价仅剩7美元,不足上市之初的三分之一。

2017年,寺库头顶着“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上市。然而,首日即破发此后股价更是一路下跌。2021年底,寺库因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警告。进入2022年,又因多次被申请破产、拖欠货款、拖欠工资、长时间不发货等问题,负面不断。2022年1月至10月底,北京市消费者协会96315热线登记涉及北京寺库商贸有限公司投诉3343件。2022年6月,寺库公告称,已经申请从纳斯达克全球市场转至纳斯达克资本市场。至12月30日美股盘前,寺库当日股价暴跌13.08%,再度靠近1美元“生死线”。

寺库中国概述图 图源:百度百科

2018年,“时尚电商第一股”蘑菇街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因多年连续亏损,2022年7月,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列入“预摘牌”名单。公开信息显示,五年亏掉45亿元的蘑菇街,只好通过裁员节省成本。

2021年,每日优鲜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然而,居高不下的成本问题,让每日优鲜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累计亏损超84亿元。2022年4月,每日优鲜股价跌至1美元以下。2022年下半年,每日优鲜深陷资金链断裂、破产解散旋涡,遭遇消费者投诉。截至2022年12月,其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8946万元。

2020年,每日优鲜发布新五年“百亿俱乐部”计划

“第一股”究竟是光环还是魔咒?对此,有分析表示,很多电商企业急于“抢跑占地”匆匆上市,过早暴露了战略短板、管理不善和资金困局,在经营中很容易陷入被动。同时诸多“第一股”们的陨落,也与外部环境变化,消费虚火褪去,资本祛魅等因素有关。

据价值星球Planet唐飞分析,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垂直电商的优势在于专注和专业,能够提供更加符合人群的特定类型产品,满足某个领域的需求,更容易加深用户信任,加深顾客印象,也有利于品牌传播。但“垂直”也意味提早为自己划定了圈子,无意中丢失了更多用户;用户少、单量低,就需要足够高的客单价才能维持平台正常运转,但高价又加重了用户丢失,因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对此,有专家分析表示,在互联网电商世界,只聚焦于单一赛道的企业,无法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商品需求。电商企业应培育更多的发展支柱,打破货品的局限性。同时,及时适应最新的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才能深耕长久之道。

新黄河记者:李震 编辑:孙菲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纳斯达克   黄河   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   首日   红人   光环   股价   头部   资本   状态   收入   记者   美元   用户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