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见-《漫长的季节》:豆瓣40万人打出9.4分,它真的值这么高的分数吗?

目前最火的原创悬疑剧非《漫长的季节》莫属。大结局播出后,口碑直接“封神”,豆瓣评分一度狂飙至9.5分,目前共有超40万观众打出了9.4分的超高分数,五星占比75%。该剧也被称为近五年来最好看的国产悬疑剧,甚至被誉为“悬疑剧+演技的双重天花板”。

豆瓣评分。

你觉得《漫长的季节》值得9.4这么高的分数吗? 神剧,绝对值 不好看,这么高分不理解 是好剧,但分数太夸张 还没看 提交

暖秋的艳阳下,老式火车从碧绿与金黄的苞米地旁呼啸而过……从一开始浓烈饱满的视觉色彩,就打破了《白日焰火》《双探》《平原上的摩西》等东北题材影视作品偏爱的阴郁、冷峻美学基调。

故事以一座虚拟的东北重工业小城“桦林”为背景,分1997—1998年和2016年两条时间线索展开,从“套牌车肇事案”引出18年前的碎尸案。出租车司机王响(范伟饰)与妹夫龚彪(秦昊饰),还有原刑警队队长马德胜(陈明昊饰)等人的命运,在那个短暂又漫长的秋天就此相逢、交织。

中老年三人组。

就如主人公王响之子王阳写下的这首诗:“打个响指吧,他说/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

因为“一个响指”,许多人原本貌似有序、安稳,实则暗流涌动的生活,从出现第一道细小的裂缝,到不断地扩散、撕裂, 直至最终以一种惨烈的“共鸣”土崩瓦解,无人幸免。

《漫长的季节》虽然借用了悬疑犯罪小说的壳,但并不急着抽丝剥茧追踪缉凶,也不刻意营造戏剧化的冲突,或者用“反转套反转” 来刺激观众的“烧脑感”。相反,它一反常态地采用了一种类似《马大帅》《乡村爱情故事》的节奏,以一种拉家常、唠闲嗑的方式,去碎碎叨叨地展开一个“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故事。

这种散淡的叙事方式,配合地道的东北风味台词,是该剧最鲜明的特色,却也恰恰给观众体验和口碑设置了第一道分水岭——喜欢的越看越“上头”,沉浸在剧中人的互怼、撕掰和扯闲篇中不能自拔,甚至逐渐忘记主题;而不喜欢的人给出的评价是“东拉西扯,叙事低效”,第一集就直接“劝退”,就此告辞。

王响和龚彪。

即便觉得拖沓,但仍然耐着性子追到完结的观众也不在少数。而支撑他们追下去的理由当中,必定有一条:主演们的神级演技。

由范伟、秦昊、陈明昊组成的“热血探案中老年组合”当中,最有话题的是秦昊。在《漫长的季节》中,秦昊奉献了被网友们戏称为“整容级”的表演——主动增肥20斤,加上化妆,变身面色潮红、满脸坑洼、邋里邋遢的油腻大叔。

中老年三人团。

演了很多文艺片的秦昊,不仅是在外形上彻底“放飞”,在内心也褪去了“长衫”,不再有那种“端着”演的感觉。无论是腆着肚子的姿态,还是和人互呛、互怼的场景,都显得格外的松弛,逐渐进入“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境界,把龚彪这个自视甚高、又虎又横的潦倒书生,塑造得叫人捧腹,又叫人叹息。

龚彪和老马街头互怼。

顺便说一句,秦昊和陈明昊是中戏同班同学,老马和彪子蹲守拌嘴的这场戏,是他俩“现挂”(临场发挥)的。

陈明昊饰演的“桦林舞王”马德胜高光时刻俯拾皆是,和前下属小崔“合谋”请李局吃饭的那场戏,明明二人有事相求,却话里有话、夹枪带棒,里应外合,把傲娇天性展露无遗。

马德胜这个角色老年部分各种带劲,但年轻时的个别戏份,譬如不愿草草结案、顶撞上司、愤而辞职的那场戏,就有点过火了。像剧集里王响一不小心把锅包肉给炸煳了的感觉。

范伟一如既往地贡献了具有强大共情力和感染力的演技。王响在河边看到儿子尸体的一幕,先是发懵、难以置信,高声怒斥;接着是跪倒在地,转为夹杂着哭声的哀求;最后是极度的心碎之下,痛苦到说不出话的呜咽和痛哭。这一连串的情感转换,层层递进,每层的意味都不相同,但过渡却极为自然,毫无痕迹。

王响目睹儿子遗体伤心欲绝。

全剧终结时,真相终于大白,王响一个人颤颤巍巍走在小凉河桥上,跪地不起,再次陷入恍惚。被养子唤醒之后,心结解开,眼神从迷茫到释然,这一段完全可以放到《演员请就位》里做考题。

剧终桥上王响和养子的对话令人泪目。

难得是配角也个个出彩。侯岩松饰演阴险狡诈的养父沈栋梁,把“笑里藏刀”四个字演出了新高度,无论是威胁王阳时的一连串耸肩、顶撞的动作,还是捆绑殴打沈墨时,妻子无意之间闯入房间,那声压低音量、但狂躁到发抖的吼声“出去!”,令人不寒而栗。

沈墨和养父沈栋梁的对手戏。

年轻演员的表现可以说有些超出预期。作为女一号的李庚希是个好苗子,养父和沈墨的对手戏,稍稍被侯岩松一带,就“有料”了。沈墨被掐住脖子时,从怒视到嗤笑、挑衅,再到突然醒转过来的难受、害怕、无助和哭泣,身体从僵直到瘫软,一气呵成。

不过长镜头的独角戏部分,还是有些青涩单薄。沈墨杀死殷红的那场戏,那种貌似平静之下翻江倒海的情感冲击,包括面部细微的五官变化,都还稍微差点味。

沈墨杀死殷红的高潮戏份。

值得一提的是傅卫军这个角色(蒋奇明饰),因为是个聋哑人,只能靠表情、眼神和少量手语来交流。对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 主动暴露被人制服时流的眼泪,还有录像带被砸时的那声嘶吼,都让人印象深刻。

傅卫军。

除了演技的上乘,《漫长的季节》就完成度而言,完全不像一部没有小说原著作为支撑的原创剧本。全篇充满各种暗喻,例如,“白月光”沈墨的“墨”,既代指书香、文化,也代指人性黑暗;陪酒女殷红的“红”,是象征欲望的颜色,也是鲜血和死亡的色彩。

许多看似游离于主线之外的段落,回过头来都被证明是为人物塑造和剧情走向铺设的草蛇灰线。 丽茹和龚彪第一次看电影约会,男方大谈弗洛伊德,而女方只关心“分没分房”,两个人一个务虚、一个务实,婚后的分歧可见肇端。处处看似闲笔,其实无一处多余。

龚彪和丽茹第一次约会。

绵密的细节铺设,加上怀旧氛围,和考究的道具布景,为《漫长的季节》注入了厚实、丰沛的“血肉”。剧中有很多场景都暗藏玄机,例如,卢总死后的一场戏,镜头远处是烧车的傅卫军,王阳和沈墨凝视着他的背影, 一人在明、二人在暗,有点“白夜行”的意思;

烧车一幕。

而在口碑吹爆的“熄灯黑化”戏份中,站在前方的人变成了侧对观众的沈墨,其余两人则是转头朝着她、背对观众。这里就非常明显地看出,三人当中沈墨是真正掌控局面的“引擎”,两个男孩的一举一动都是受其牵制。

熄灯黑化戏份。

导演辛爽是搞乐队出身,配乐才是本行。KTV里老年三人组一起尬舞,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场戏。老马跳拉丁,彪子跳迪斯科,王响跳的是说不上什么的自创舞蹈,怪异、但特别撒欢。三个人 “轴”的“轴”,“彪”的“彪”,各自的不堪回首都在《Surprise》的旋律里一锅乱炖,把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苦中作乐的萧瑟感演得十分精彩。

KTV欢乐尬舞。

天亮之后,彪子发生车祸、老马陷入昏迷,背景响起的是Joyside的《if there is a tomorrow》(假如有明天)。“假若有明天,我们将合为一体,重新诠释生命的意义;不再有恐惧,不再有哀伤;我们将崛起,带着心中的骄傲……”头一晚还在欢乐今宵,转眼就开始下刀子,够狠的。

《漫长的季节》 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很多,但尴尬也在所难免。18年的时间跨度,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城市变迁,赋予了故事一种苍凉而复杂的况味。除开时间带来的怀旧滤镜,在DNA和天网系统尚未普及的年代,刑侦手段的质朴,案情遗留下的悬念和猜想空间,这些都是《他是谁》《尘封十三载》等近期刑侦题材影视作品对20世纪90年代情有独钟的重要原因。

但大量作品聚集于同一时间段的大案要案,同样是隔世追凶的情节设置,包括多重时间线“嵌套”的艺术手法,不免给人审美上的相似感和疲惫感。即便《漫长的季节》和《尘封十三载》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情节推动机制,仍然不可避免地在此“撞车”。

《尘封十三载》海报。

而就青少年犯罪题材而言,通常还会面临一个岔路口:要么让主角经历成长升级,多年后再执行报复计划,那么就有顺着《黑暗荣耀》的爽片路子一路滑下去失控的风险;如果选择弱者抱团互救,那么主角们在后续的人生中,命运各自浮沉又相互纠结,要想逃出《白夜行》的影子也不容易。

从这个角度来说,优秀的悬疑推理影视作品,无论是原创剧本还是小说衍生物,往往是建立在类型文学的风行和发达基础上。任何一种文艺作品从建立模板,到类型成熟,再到成为颠覆的对象,都要走过很长的道路。

在《白夜行》的背后,是日本推理小说本格派和社会派的长期摸索和相互切磋;而《杀人回忆》的背后,是韩国犯罪电影的根深叶茂、佳作迭出。对于内地探案类悬疑剧集来说,《漫长的季节》是一个珍贵的收获;而在戏外,我们仍处于“漫长的季节”当中,还得继续朝前看,往前走。

全剧最后一幕。

【南方+记者】郭珊

【图片】均源于网络

【作者】 郭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桦林   漫长   季节   响指   剧集   养父   白夜   戏份   中老年   悬疑   豆瓣   演技   影视作品   分数   观众   时间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