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密?轨道数据、多次变轨!中国没公布绝密航天器数据,美咋知道

文:文盲诗仁

编辑:文盲诗仁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3年5月8日,新华社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我国于2022年8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飞行276天后,在5月8日成功返回了预定着陆场。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无数国人振奋,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而感到激动。

而在同一天,美国一家媒体在报道这件事的时候却披露了该航天器在轨飞行时的一些数据。

文章中提到:中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进入了一个初始的346*593公里,倾斜50度的轨道,然后将轨道环化为597*608公里,而这轨道数据也只是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小部分数据而已。

那么,什么是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为什么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会受到世界各国的追捧?为什么我国航天器未公开的的运行数据美国却知道?

什么是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提到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大家会想到什么?美国人的“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苏联人的“暴风雪”号这些航天飞机,还是马斯克的猎鹰9号?其实他们都属于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一种。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包括货运类和载人类的飞船,推进飞行器行星着陆器和各种航天飞机等。

它们可以携带成员和货物迅速穿越大气层在地球和太空之间自由往返,有一些还可以长时间在太空的各种轨道上停留和机动,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两国进入了疯狂的军备竞赛之中,而这军备竞赛的疯狂,也同样影响到了航天领域。

一枚接一枚的火箭不断升空,为人类带来大量科研成果的同时,人类的足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地球的大气层之内。

1961年4月22日,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成功进入太空,并在太空遨游了108分钟,开启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新时代。

而紧接着,同年的5月5日,美国也将自己的第一位宇航员送上了太空。

到了1969年的七月21日,美国更是将三名宇航员送到了月球表面,让人类第一次踏足了地球之外的另一个星球。

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无论俄国还是美国,他们在航天领域却几乎没有什么新的进展,俄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宣布要登陆月球。

美国也曾宣布要重返月球,但他们都没能达成这一目标,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

传统航天器的缺点

发射火箭是一件极其烧钱的事情,需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进行支撑。

发射一枚火箭,需要花的不仅仅只有材料的制造成本,还有设计、研发、生产、组装、测试等等,每一步的成本都是天文数字。

毕竟火箭几乎没法量产,上面哪怕是一个螺丝钉都可以说是人类工业的结晶,可能都需要专门设计定制和加工,先前央视报道的大国工匠中,就有专门负责为火箭加工药柱的工人。

另外,这仅仅是火箭的本身需要的成本,发射火箭还得有专门的发射中心。

需要建造一个制造火箭的工厂,还需要有将火箭从工厂运载至发射中心的运载车,以及为观测火箭发射后运行的各种观测站,以及从事上述行业的相关人员的人力成本等等,每一项都是巨大的开支。

以阿波罗登月为例,NASA为此定制了15枚土星五号巨型火箭,每一枚的成本就高达1.85亿美元,而这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85亿,购买力可比今天的美元强大多了。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昂的成本,NASA才不得不将火箭生产承包给波音和洛克希德等公司,试图通过外包的方式将成本降下来。

然而,火箭发射的成本却依然水涨船高,美国到现在也没能再次登月,最主要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经费问题。

如此高昂的开支,就连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也直呼肉疼,于是,为了节约经费,降低成本,科学家们也开始绞尽脑汁在各种方面下功夫。

科学家发现,火箭发射之所以成本这么高,就是因为几乎所有的部件都是一次性的,用完一次就只能扔了,但如果可以重复使用的话,成本自然不就降下来了?于是,航天飞机应运而生。

航天飞机是一种在近地轨道和地面之间往返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像传统的航天器一样使用运载火箭升空,又像普通的飞机一样使用机场降落。

据计算,航天飞机飞一次的成本仅需3000万美元,比火箭便宜了不少,于是,美国就研发并制造了“企业号”“亚特兰蒂斯号”“奋进”“发现号”“哥伦比亚”号等一系列航天飞机。

然而,这些看似便宜又好用的航天飞机,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它们所需要的维护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我们通过计算,发现航天飞机一次运行的综合成本居然高达15亿美元,简直是省钱省了个寂寞,并且,航天飞机技术非常复杂,时不时还会来个空中爆炸,所以美国早早的便将其全部退役了。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优点

新世纪以来,随着民间火箭发射需求的不断增加,市场上的民营航天企业也开始不断增多,火箭发射不再是“国家队”的专属。

而这其中做的最好的便是马斯克所创立的space x,据称,他旗下的猎鹰火箭单次发射成本仅需4300万美元,相比起传统的火箭,拥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传统的运载火箭是一次性使用的,在发射后坠回地面,或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往往只剩下一些金属残骸,不仅十分浪费,甚至有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但如果火箭可以重复使用的话,那么,每一次发射所需要付出的,就仅仅只是燃料成本和维护成本罢了,设计制造的费用也可以被多次发射所分摊,这就是Space x超低发射成本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并发展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并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就。

美国对中国的监视

从中国建国的那一刻起至今,美国对中国开展的情报搜集活动从未停止。

最开始,美国派出各种有人,无人侦察机进入我国领空,对我国各种重要目标进行拍照。

后来,随着我国空军不断壮大和地对空火力不断增强,美军再也无法入侵我国领空。

于是他们转变了方法,开始依靠间谍,雷达,网络,卫星等等手段搜集我国的各种情报。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强国,依托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和遍布世界的军事基地,其情报网络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美国间谍在中国一方面收买各界知名人士,同时,雇佣大量水军进行文化输出,舆论控制,另一方面,则通过各种手段窃取中国国家机密。

根据美国情报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情报部门就开始在中国收买各种文人与学者,并引导其向社会各界输出反动思想与偏激价值观。

其目的就是扰乱中国的舆论,并在中国的国内制造混乱。

另一方面,美国情报网在布局的时候,会用重金收买大量相关人士,窃取科研,军事等方面的机密信息,这也是美国情报网在中国的重要工作内容。

例如2016年破获的“黄宇间谍案”,犯罪嫌疑人黄宇是中国国家安全部的一名中层干部,在2003年至2013年间担任该部门的情报工作岗位。

黄宇在此期间出卖了大量机密情报,涉及军事、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在十年间共卖出15万余份机密材料,具有高保密性,危害极其深远,最终,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除了间谍以外,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各种军事基地和盟友也是美国监视中国的重要力量。

2002年,美国批准向台湾地区出售“铺路爪”大型相控阵雷达。

该雷达的最大探测角度可达270度,理论最远探测距离可达5000公里,对于不同雷达反射特性的目标。

它的有效探测距离是1,500公里到3,000公里,可以说它的探测范围基本覆盖中国全境,被公认为台湾地区监控、侦搜大陆军事动态的“千里眼”。

再比如,2016年,韩国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将“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到韩国星州基地。

“萨德”反导系统雷达探测范围达到1000至2000千米,最低射高达40千米,囊括了中国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区,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

此外,各种卫星也是美国搜集情报的重要手段,根据UCS卫星数据库显示,截止至2022年5月1日,美国拥有的在轨卫星数量达3433颗,位居全球第一。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一号”以来,卫星就与军事日结下了不解之缘。

间谍卫星具有侦察范围广、飞行速度快、遇到的挑衅性攻击较少等优点极高的运行高度让它成了最安全的侦查手段。

在它诞生的年代,几乎没有什么手段可以有效摧毁一颗在轨运行的卫星,而即便到了今天,也仅仅只有中美两国掌握了有限的反卫星能力。

间谍卫星一般通过它上面搭载的光学摄像头,雷达,无线电接收机等各种手段搜集目标的各种信息,并通过地面回收或者是无线传输等各种手段发送回地面。

一般而言,分辨率达到30米级的卫星就可以分辨出港口,军事基地,桥梁公路,水面舰队等目标,分辨率达到一米七的卫星甚至可以识别出具体的某栋建筑物,以及一辆汽车。

美国甚至宣称,他们最先进的0.01至0.05米级分辨率的卫星可以看清士兵手中所持的枪械的型号和报纸的标题。

此外,还有一种并不怎么引人关注的手段,美国也用的不少,那就是网络攻击。

2022年6月,西工大发布了一则声明,称该校的系统遭受网络攻击,有来自境外的黑客组织向该校师生发送包含木马程序的钓鱼邮件,企图窃取相关师生邮件数据和公民个人信息。

此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360公司联合组成了技术团队,最后发现攻击源自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

相信国家,无需担心

那么,说了这么多,美国是如何得知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运行轨迹的呢?

首先,美国媒体发布的这一则数据并未得到我国官方的承认,也没有其他可信的数据加以佐证,因此其真实性存疑,并不一定就是真的数据。

有可能是故意放出一组假的数据来,试图“钓鱼”,也可以让网上的各种间谍和水军趁机攻击我国政府以及航空航天事业。

其次,利用雷达对卫星进行跟踪的技术,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成熟。

借助这个技术,可以得知敌国卫星的过顶时间,于是己方的重要目标就可以在敌方卫星过顶之前进行必要的隐蔽,防止重要信息泄露。

2018年上映的印度电影《核武英雄》中,就对这一方法做了详细描述,但是,这一方法也仅仅是能跟踪卫星运行的轨迹,以及轨道高度等,其他信息则无法获知。

同时,为了安全起见,各国在发射火箭的同时,也会向其他国家通告,避免同时有两颗卫星进入轨道而增加碰撞的危险性。

所以,无论美国媒体发布的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轨迹是真是假,我们都不需要太过担心。

要知道,中国对于国家机密信息的保护,一向毫不含糊,能为外国媒体得知的数据一般都是那些不太重要的数据,所以我们大可放心。

阅读完此文,您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呢?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航天器   中国   轨道   数据   军事基地   美国   绝密   间谍   航天飞机   情报   火箭   手段   人类   成本   目标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