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筑牢防震堡垒 守护美好家园

调查城镇房屋297707栋、农村房屋2287601栋,房屋建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成率达100%;完成611个测点的野外观测任务,初步构建盐穴勘探项目三维地震构造模型;恩来防震减灾科普馆布展工程项目通过验收,不断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

2022年以来,市住建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突出灾前预防、重视风险防范、强化综合治理,着力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为推进新时代淮安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不懈努力。

聚焦主责主业 织密震情信息网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地震监测预警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2022年,市住建局“软硬兼施”,不断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一方面,不断提升“硬实力”:制定震情跟踪方案,印发《淮安市2022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方案》,要求县区防震减灾服务中心加强台站建设及管理,做好震情跟踪工作。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在金湖地震台增设电场监测设备,协助淮阴区完成地震台站土建工作。淮安市所有监测资料连续率保持在99.7%以上。

一方面,不断夯实“软实力”:落实震情监视与短临跟踪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向省局上报淮安市震情监视报告。积极开展地震异常跟踪,强化震情监视,积极应对异常落实。加强台站管理工作,按监测预报效能考核要求,对辖区所有7个地震台站进行例行巡查和每季度的接地电阻测量,并按规定及时上报省局,确保台站仪器工作正常、运行规范。

与此同时,做好地震应急保障工作。完成《淮安市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印发工作,参与《淮安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2022-2035年)》防震减灾部分内容编制。每月开展应急指挥平台测试,每月参加省市应急指挥平台和无线电系统点名,保障应急通讯时刻畅通。定期做好地震监测中心日常维护工作,前兆、测震、强震等测项软件系统正常运行。运用EQIM地震短信平台自动发送震情短信息,便于各级地震应急指挥人员更快掌握震情信息。

严抓举措落实 打好防御组合拳

做好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变震后被动救灾为震前主动防御,是实现科学防震、主动减灾的有效途径。去年以来,市住建局持续开展完成抗震防灾规划修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抗震加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等工作。

完成抗震防灾规划修编。市县(区)完成《淮安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专项)》(2011-2030)修编工作,内容涵盖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镇和乡村房屋建筑抗震防灾、市政公用设施抗震防灾、灾前应急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目标,进一步明确抗震防灾工作指导方针、目标和主要工作,成为制定抗震防灾政策、安排抗震防灾工作的依据。

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强化应急避难场所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公开应急避难场所信息,做好避险疏散宣传演练。淮安市建成应急避难场所累计66个,占地面积1074.59万平方米,有效避难面积366.72万平方米,避难人数79.42万人,构建了以城区为主,远近结合、设施配套、覆盖面广的应急避难体系,总规模在江苏省名列前茅。

严格抗震加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下达《2022年淮安市抗震加固计划和补助经费指标》,投入380万元用于淮安区室内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建设。起草《淮安市抗震加固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和《淮安市抗震加固专项经费使用与管理依据表》,对资金使用情况和执行效果开展绩效自评,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确保专款专用,切实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绩效。

推进地震易发区重点区域房屋设施加固工作。成立淮安市加固办,组建市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络员队伍,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开展加固设施信息采集业务培训,编制工作方案,公布抗震设防烈度。

提升宣传引领 画好安全同心圆

2022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淮安市实验小学开展了一场有序高效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全校师生仅用时3分6秒就完成了疏散。

在淮安市民防馆,每年都会组织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来“零距离”体验地震现场,学习地震自救方法和应急避险知识。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市住建局联合应急、教育、消防等多方力量,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活动,通过知识宣讲、案例解说、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教,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让群众形成防御灾害的准确认知和基本技能,在心里筑起预防灾害的“长城”,养成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提高主动避灾避险的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市区26列有轨电车共计208块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防震减灾科普公益短片;在淮安公共频道、综合频道黄金时间连续滚动播放防灾减灾公益广告片;在市区主干道悬挂横幅。在淮安市范围内开展“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活动,淮安市近30所学校积极响应;通过淮安移动燃信系统向市民累计发送2万条信息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开展淮安市第一届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工作,淮安市掀起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热潮。

强化重点突破 谱写发展新篇章

奋进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市住建局坚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与防震减灾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融入“全灾种、大应急”工作模式,让“防”有的放矢、让“减”事半功倍,当好党和人民地震安全的“守夜人”。

完善防震减灾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防震减灾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发挥。落实《关于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和应急工作的指导意见》,构建新时代防震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新体系、新机制,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

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水平。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评估工作的监督管理,开展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确保新、改、扩建建设工程全面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积极推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研究分析社会对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需求,推进公共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广泛开展针对不同受众的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深入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基层行活动,强化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强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创作和队伍建设。

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对照防震减灾监管事项清单,开展监管事项行政执法,切实推进防震减灾领域“互联网+监管”,推动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进步。

(来源:淮安市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淮安市   震情   淮安   堡垒   灾害   经费   专项资金   专项   场所   主动   事项   设施   美好   知识   城市   家园   工作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