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彝族传统婚礼仪式与婚嫁歌的功能

彝族,原来被称为“夷族”。“夷”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多少如同“南蛮”一般带有贬义。1956年,毛主席认为“夷族”不好带有贬义,于是提出建议将“夷”改为“彝”。

“彝”字上有房,下有米,整体的意义就是象征兴旺发达,夷族人便欣然接受了这个改动。作为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甚至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方言,其中还包含了5个次方言,25个土语。语言是文化的最直接表达方式,当然歌曲也不例外。

相传,彝族先民与西部古羌人有密切关系,在两个民族所生活的区域内,大多是从事游牧的部落。因此,性格都较为豪迈,但对礼节非常重视,特别是对待婚姻大事。

彝族婚礼要举行三天,这点倒是和我们所熟悉的习俗相同。

婚礼头一天,新郎在锣鼓喧天的庆婚乐中,举行婚前必须进行的仪式,献天地、敬祖宗、拜父母等等。舞族信仰自然,又供奉祖先,献天地敬祖宗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少的。

第二天,新郎到女家娶新娘。在祖堂前,男方要把带来给新娘的服饰摆上。之后,还要请阿闭念经文,新郎再一次进行头天的仪式,而后设宴招待迎亲的人们。待席散后,便接新娘。晚上时,女方母亲要请当地本民族的歌手来唱“娶亲歌”或“送亲歌”。

在婚礼的宴席上,还有一道独特的跳菜。跳菜是在等八席坐齐之后,大喊一声上菜,随后便大号、唢呐、锣鼓齐鸣。只见上菜之人将托盘置于头顶,步步跳着欢快的舞步把菜肴献上,其间还不停变幻着舞姿。虽跳得欢快酒脱,但头顶上的精美菜肴一丁点儿都不洒。

在结婚前夜,新娘的姐妹会前来相伴,新娘若因与父母分开而哭泣,女伴们也陪哭而歌。歌曲要婉动人,依依难舍之情从曲调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哭嫁歌》、《咒媒歌》等批脍炙人口的歌曲被人们传唱。

除了哭嫁歌外,在婚前三至五天,由村寨里被村民认为德高望重的妇女开导并组织传唱。开始传唱的第一首就是《阿嫫尼惹》,随之《玻哈牛牛》以及其它歌曲对唱相继展开。

婚嫁歌的价值功能不仅仅只体现在待嫁和出嫁之与父母姐妹互诉衷肠,表达不舍情感,文化的价值功能是各具特色又多样性的,在文化价值与社会方面存在举足轻重的价值功能。具体如下:

文学艺术价值。如歌词的押韵,词里叙述的事件等,都有文学艺术价值。此外,悠扬婉转的曲调以唱歌的技巧展现出来,尽显艺术之美。而对唱和传唱的形式,将一首歌地的欢乐悲伤传递出来,尽显文学之情。

音乐艺术源泉。任何音乐都可以作为创作的源头,也是艺术的源泉。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可以流传几千年,自然有其原因。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唾弃它,反而很多音乐创作人会深入研究传统民歌去为自己的作品增添一笔亮色。

娱乐和社交功能。像布依族一样,彝族人遇见中意之人或熟悉之人会以歌问候,对方也会回以山歌对唱,以歌叙话。彝族的哭嫁歌、婚嫁歌,对双方来说既能充分表达无法言语的的情感,又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婚礼宴席上,大家欢聚一堂又能以歌为乐,岂不乐哉。

传播知识功能。婚嫁歌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里面的唱词都与民族经历、生产生活、天文地理、古代谚语有关,若只是单单地去教授这些知识,就如同我们上课般是被动接受。

而编进歌里,易接受又易流行。同时,彝族不仅把本民族知识文化传承给后代,也把其传播到了族外,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到不曾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文化。

道德教育功能。一系列的婚嫁歌,大多以一个彝族妇女的一生为线索,出生、成长、婚嫁、归宿等,既是人的成长历程又是人生经历与事发展的必然规律。

彝族妇女在本家生活了多年,家道早已深深影响着每个即将出将嫁的彝族女性,家道教育是须铭记的。另外,感恩之情也可以通过婚嫁歌,向抚养或培育自己的人表达。

最后就是宣泄功能。彝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土司制度和奴隶制,加上当时的包办买卖婚姻,引起了人们的极度不满。婚嫁歌既表达了对妇女命运的不平与人生地位低下的诉苦,也可以将悲痛情绪宣泄,这些都暗示了一个民族不断与命运抗争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彦如,羌族与彝族婚礼歌曲比较研究,文艺争鸣,2017年10期。

[2]黄清林,倾听彝族婚礼中的过山号和唢呐声,民族音乐,2009年01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彝族   婚嫁   婚礼   黔西   功能   家道   唢呐   民族音乐   贬义   新郎   仪式   新娘   妇女   传统   民族   价值   文化   歌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