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史流光:中国证券报三十年 - 中国证券报和我们的“股改第一股”



国证券报和我们的“股改第一股”



三一重工董事长 向文波


股权分置改革已经过去多年,但往事历历在目。每次回想,我都觉得这是一件很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记忆犹新。在“股改第一股”最终花落三一重工这件事上,我们也和中国证券报建立了良好的“革命情谊”。

2005年“五一”假期,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三一重工与其他三家企业被选为首批股改试点企业。

为什么选我们?一是我们业绩良好,市场形象不错,股权结构单一。二是我们愿意付出改革成本、承担相应风险。除此之外,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在2003年上市前就提出了股权全流通设想。2004年3月,公司创始人之一梁稳根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时,就提出了相关议案。所以对股权分置改革这件事,三一重工很早就在中国证监会那里“挂了号”。

在“五一”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三一重工获批股改试点的重大事项公告,就被中国证券报刊发在报纸头版显著位置,并在头版头条位置对公司获得股改试点进行采访报道,报纸同时刊发《历史的转折可贵的实践——论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特约评论员文章,这些都体现出中国证券报的政治敏锐度与新闻判断力。

2005年5月10日,我们披露股改预案,中国证券报再次在头版头条位置,对我们的股改方案进行了详细报道。与此同时,中国证券报组织了《股权分置改革是大势所趋》《市场转折的信号——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通知评析》等专家文章,为我们的股改工作鼓与呼。

推进过程的压力比我们想象的大很多,股改对价是关键点。当时没有任何标准,都是在反复沟通中寻找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平衡点。但是,三一重工的核心决策层都已经下定决心,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与对价,都要确保公司股改成功,为资本市场重大改革闯出一条新路。

为了顺利推进股改,当时,我们每天开新闻发布会,与媒体以及市场各方进行沟通交流。我记得当时中国证券报的记者天天守在公司,早上能见到他,中午能见到他,晚上他还在那守着,有任何消息和动态都第一时间传递到市场上去。同时,外界的声音他也第一时间跟我们沟通,传递给公司,让公司在股改的推进过程中能够与市场、股东、专家学者们顺畅的沟通。股东投票前夕,中证网更是首开先河,直接在三一重工总部进行了一场股改网上说明会直播。

我记得当时,中国证券报的记者采访了一位上海的投资者。那位投资者看了公司相关数据后,看好公司股改的方案,买入了一万多股公司股票,成本19元1角7分,而且明确表示,会上将投赞成票。这些对公司股改方案充满信心的声音不断传递到市场,为公司股改成功提供了助益。

6月10日下午两点,股权分置改革临时股东大会在长沙召开。当时清华同方已在我们之前率先投票,但是很遗憾他们没有通过。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这次会议顺利召开,得到良好结果,我们做了精心安排,大股东和小股东平等地坐在主席台下。为了安全,我们把喝水的茶杯都从瓷杯换成了纸杯。

也是因为我们前期的不懈努力和不惜一切代价闯关的决心,最后现场投票结果是190497151股同意,1股反对,通过率99.99648%。我们成为了“中国股改第一股”,开启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新纪元,中国股市就此进入全流通时代。

正如中国证券报新闻报道中写的:“今天,三一重工迈出了一小步,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跨出了一大步。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预示着中国资本市场将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股改方案通过后,我和中国证券报的记者通了个电话,当时我说:“很高兴,心里舒服、快乐!改革后的三一重工将更加美好!”如今17年过去了,三一确实越来越好,在2020年超越美国巨头卡特彼勒,位居挖掘机销量世界第一。这一路走来,少不了以中国证券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支持。

在中国证券报30周年之际,衷心祝愿中国证券报越办越强,更上层楼!

本文选自
《信史流光:中国证券报三十年》一书


编辑:郑雅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信史   卡特   同方   头版头条   重工   流光   证监会   中国   股东   试点   投资者   中国资本市场   代价   位置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