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通三迤」文旅融合以诗意共远方

作者:鲁莎莎

前不久,全国各地的文旅局长“花式内卷”,他们变身古装侠客、拍摄科幻大片、身着民族服饰,为各地旅游城市带去了知名度,增加了客流量。文旅融出新天地,关键还看各旅游城市如何将客“流量”转化为客“留量”。

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搭牢“产业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从购物场所走向文博场馆,从走马观花“到此一游”打卡式旅游变为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体验当地风俗人情,人们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的体验,使旅游有了更加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为此,各地应顺应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坚持市场导向,积极探索休闲农业+旅游模式,大力丰富产品供给,走“品牌化”发展路线,使一系列文旅产品更贴合广大游客的胃口。

强化文旅管理能力,夯实“压舱石”。一个旅游景点好不好,不仅取决于旅游景点本身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也取决于整体环境的安全性和相关市场主体的诚信度。因此,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通过构建文旅产业融资平台、降低准入门槛等方式,破解资金短缺难题,推动文旅产业市场化运作,严格市场监管执法,加强对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安全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同时,通过打破文旅企业单打独享、市场监督多头管理等思维定式,以更严格的文旅管理,推动文旅产品向高品质转型、向高附加值提升。

提升文旅服务质量,铺就“幸福路”。近年来,随着文旅产业投入的不断加大,文旅行业的各项配套设施得到很大的完善,服务质量也逐渐成为文旅行业竞争的突破点。谁能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树立良好口碑,激发文旅市场更大的吸引力与消费力。各地旅游城市要高度重视旅游服务文化建设,从人本情怀出发,制规范,定标准,强软件,提供精细服务,让文化有“温度”;要通过主动提供精细化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文化的“温度”、服务的“温度”。同时,与铁路、城市公交等部门做好交流对接,畅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实现车站与景点的无缝衔接,提升老百姓出游的体验感与满足感。加强以文化引领优质旅游,以旅游挖掘文化内涵,让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有诗意更有温情、有远方更有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风俗人情   服务质量   诗意   旅游景点   吸引力   内涵   远方   温度   主动   游客   品质   产业   旅行   文化   旅游   市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