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赶鹅少年到知名作家:因为你不知道何时会成为命运的宠儿

一、


2004年,韩寒和郭敬明因为《萌芽》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大火时,潮州男孩陈崇正也拿了这个比赛的二等奖,以为可以像他们一样出名。

然而并没有。

获奖作文因为写到家族往事,还引得母亲十分伤心。

陈崇正至今也没见过自己的生父,他两岁时,母亲改嫁,他跟着外公生活。据说生父是一个能言善道的农民,好吃懒做,关于生父欠债的劣迹和传言伴随着陈崇正的童年。他在一首叫《爸爸》的诗歌里这么写道:

我的爸爸陆陆续续的

从门口进来

先是走进了一些脚印,接着是脚

手和怀抱,还有影子、气息

跳动的基因

然后才是他自己,他的脸

我透过人们的传说看到他的软弱

从妈妈愤恨的语气,虚构了他的孤独

后来,母亲生了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继父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穷,一家六口为了生活奔忙,日子过得很艰难。

从小时候起,陈崇正就要每天4、5点钟起床,帮父母做油条,到街上去卖油条。

正是贪睡的年纪,但他不得不打起精神去干活。因为干得不好会挨揍,卖完油条后,他才可以去上学。为了不迟到,他几乎要把单车蹬出火花。

当时每根油条卖1毛钱,买得多可以优惠,1块钱可以买11根。陈崇正就靠这些卖油条赚来的钱,交纳自己的学费。

每次交学费,他都很尴尬。因为别人都是50、100的大票,只有他,提一袋子一毛、两毛的毛票去。

而且毛票上还经常泛着油光,似乎是在叫嚣着自己的来历,故意让他在女同学面前难堪。

但即便这样,他依然坚决地拒绝了学校的困难补助。因为他不想再给别人一个,瞧不起他的理由。

曾姥姥和外公相继去世后,陈崇正的童年更灰暗了,每天不是干农活,就是去赶鹅、看守竹林,他常常对着天空出神,有时候还会跟鹅群对话……没有人会料到,这个孩子以后,会成为知名作家。


二、


一言难尽的童年里,唯一能给陈崇正慰藉的,是外公留下的几本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为陈崇正打开了一扇想象力的大门。

他甚至跟着武侠小说研究经脉穴道和气功,以便母亲一次又一次拿棍子打来时,能施展轻功及时逃命……

但逃是逃不掉的,一个人总必须面对现实。

顶住了家里让他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的安排,他争取到了上高中的宝贵机会,很快表现出写作天赋,第一篇作文就被高一语文老师刘金萍当作范文。

后来,他多次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靠着好笔头,一点点找回了自信,还成了学校文学社的社长。

高三那年,陈崇正在一次偶然中阅读了王小波,在医院走廊昏黄的灯光下一口气看完《青铜时代》,彻底成了王小波的门徒。

如果说,当初金庸的武侠小说打开了陈崇正想象力的大门,王小波则把他带入了一个新世界,告诉他,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背后的思维操练。

这对于一个初窥文学门径的年轻人而言,意义十分重大。可惜王小波已经离世,陈崇正只能用拜谒王小波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上了大学,陈崇正在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就读期间,写了不少青春文学和武侠小说,担任诗社社长。在编印校园刊物《后来》时,他突发奇想,和同学一起将自己的小说印制成册,用其中一篇小说的题目当书名,叫《生命不过是一种意淫》。

那段日子,他和同学一起摆摊卖他自己印刷的个人作品集,竟然还有学生购买。现在在韩山师院还有很多人记得一个叫“傻正”的校园作家,不少人手里还收藏了这本不像书的书。

2004年,他获得“第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

他本以为自己也能像前辈韩寒、郭敬明一样出名,从此靠写作养家糊口甚至大红大紫,然而,现实与他的想象大相径庭。

大学生活给了陈崇正最大的财富是接触到了互联网世界。他通过博客和论坛发表了许多文章,也拥有了第一批读者。陈崇正说他很怀念那时候的网络文学江湖,“我还常常想起那时候在网络上认识的朋友,比如有一个叫吾同树的诗人,后来在家里上吊自杀”。

互联网打开了一扇窗口,在榕树下和红袖添香等网站,那个叫“傻正”的写手正在成长。


三、


青春文学的热潮很快退去,陈崇正没有赶上“80后作家”被市场追捧的风口,大学毕业后,选择离开潮州,到东莞松山湖,做了一名中学教师。

他知道,抱上教师这样的“铁饭碗”,一直是母亲希望他走的路。

陈崇正一度以为他会从此告别写作,但所幸没有,他在松山湖边读书、写诗、谈恋爱,默默完成自己的写作积累。在长达8年的教学生涯里,陈崇正终于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他可以读书写字,不断在修正自己的创作路径和艺术感觉。

可就是这段潇洒的日子,让陈崇正陷入了迷茫。

校园生活限制了他的生活经验,陈崇正的稿子接连被退。同时,教师这个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职业,也与他的文学梦想并不契合。他在一首叫《一个人站在高处》的诗歌里写道:

你的写作被完全停止下来

你活在一片美丽的土地上

当一个教师,教孩子们写作

一个人站在高处,每天

看一滴露水如何落在课本上

然后低下头,修改错别字

多一横的,被生活压垮

少一撇的,笑容里油腻奸猾

他多次想过辞职,但总觉得差一个契机。

2011年,陈崇正的中篇小说《半步村叙事》,获得了梁斌文学奖。同年6月,他的中篇小说《香蕉林密室》又获第25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提名。

遗憾的是,《香蕉林密室》最终以数票之差,错过了新人奖。

但这两部小说的成功,给了他信心。他觉得时机已到,毅然扔掉“铁饭碗”,辞了工作,转战广州的著名文学期刊《花城》,成为一名编辑。

之所以选择《花城》,是因为《花城》开放包容,也因为《花城》是最早发表王小波作品的刊物。

他想在这里,开始自己的职业文学之路。他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了一篇类似宣言的文章,题目就叫《因为你不知道何时会成为命运的宠儿》。是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可能,也必须充满可能。

可惜,事情没那么简单。


四、


陈崇正来到《花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通微信公众号,打造新媒体矩阵,把传统文学的战场拉到了互联网上。

仅用一年时间,《花城》杂志就成了“广东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单位”。

后来,他与同事一起,把《花城》的线上项目做大做强,就是现在的“爱花城”文学平台。

担任文学总监兼编辑部主任的陈崇正,负责整个项目,还要承担《花城》杂志的一部分审稿工作,经常忙得天昏地暗,连家都回不了。

“爱花城”项目虽然十分成功,但陈崇正却一直觉得哪里不对劲。

有一个周一的早晨,他刚要跨城去广州上班,5岁的女儿拉住他的手说:

“爸爸,能不能不要去赚钱钱了?”

陈崇正一愣,意识到自己因为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回家陪女儿,感到很愧疚。

不光是忽略了家庭,在高强度的工作下,每天不是看稿子就是鼓捣App和新媒体,他也有很长时间,没有沉下心来写作了。

这与他来《花城》的初衷背道而驰。他明白,是时候做个改变了。


五、


2017年,34岁的陈崇正,出人意料地重返校园,入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作家研究生班,创作导师是著名作家苏童。

住在隔壁宿舍,经常一起混的同学,则是海南作家林森和广西作家朱山坡,三人经常把酒言欢,畅论古今,一起自嘲是“南派三叔”。

作家班要求在北京脱产学习一年(另有两年搞创作和写论文),在此期间,陈崇正终于沉下心来,写了一部酝酿了十年的长篇小说《美人城》。

导师苏童看完初稿后,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叙述非常扎实,写出了未来感和科幻感。”

陈崇正根据苏童老师给出的修改意见,陆续修改了一年才最终完稿。

2020年,陈崇正的首部长篇小说《美人城》,分为上下部,先后在《作家》和《江南》杂志上发表。

同年10月,陈崇正研究生毕业,调入广州市文艺报刊社,担任《广州文艺》编辑部主任,终于续上编制,重新抱上了“铁饭碗”。

2021年8月,还不满38岁的陈崇正,当选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几个月后,2022年的2月,他又升任广州市文艺报刊社副社长。

如今,陈崇正已经名声大震,成为“新南方写作”代表作家。他最新的长篇小说《悬浮术》,也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六、


陈崇正的小说,向来以想象力见长。从一开始的《黑镜分身术》到《折叠术》,再到如今这本《悬浮术》,他把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悬浮术》构建的未来世界中,人类将与人工智能相互角力。但与很多人的想象不同,科技并没有让人类过得更好,反而打乱了人类原有的生活秩序。

一些不法商人开发出的智能机器人,甚至出现攻击人类的行为,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这个构想,与现实中一些人的担忧不谋而合。

chatGPT的出现引发了新一轮技术革命,未来人类与智能机器人该如何相处,让很多人都深陷焦虑。

针对这个问题,陈崇正在书里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小说中,有一块违背万有引力的石头,永远漂浮在人与人工智能之间。而这块石头背后的真相,就是破题的关键。

在陈崇正的写作规划中,《悬浮术》是“寓言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前两部《黑镜分身术》和《折叠术》虽然内在风格一致,但都从不同角度开拓了新的想象疆域。

陈崇正坦言,这次的《悬浮术》是一次充满不确定性的创作。他在小说中预留了很多没有确定答案的解读空间,希望读者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来给出一份不同的答案。

《悬浮术》出版之后,《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认为《悬浮术》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的一支文学幻想曲。著名评论家谢有顺也同样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陈崇正是一个被低估的作家:

陈崇正这样的作家更愿意把人放在更复杂的时空、更迷幻的世界里面来进行审视,所以他创造的笔下的人,更多是人类想象和机器想象的合体。


从陈崇正的写作可以看到,有一些作家的创作甚至改写了“现实”这两个字,我们过去讲现实主要是由事实所构成,但现在即便是想象的部分,我们也认为它具有某种精神真实,就好比卡夫卡笔下的甲虫具有某种精神真实,它依然属于人类认定的事实中的一部分。

《悬浮术》入选“探照灯好书4月十大中外文学佳作”等多个图书榜单,《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给这本书进入榜单撰写了推荐理由:

陈崇正的长篇《悬浮术》绝不是追逐热点的跟风之作。


这部小说显然承续其《黑镜分身术》《折叠术》等过往作品的探索方向,甚至再度使用了“碧河镇”“美人城”等陈崇正自创的文学地标,借用作家本人喜欢的比喻,或显或隐相互钩连的叙事,宛如不断向四周拓展的蜘蛛网。


李敬泽先生当年的评价依然适用于本书:“世界正在剧烈的颠簸中失去形式,而陈崇正力图创造一种似乎源于萨满或精灵的幻术,使不可能的看似可能,使不可理解的得到讲述。”

与其为《悬浮术》贴上“科幻”的标签,不如将其视为从“半步村”生长出来的“幻术叙事”。


在信息传播方式急剧变化的时代,陈崇正依然用古老的手工艺人的方式,设计机关、拆装部件,将光怪陆离的经验碎片与乡土、悬疑、科幻等诸般元素拼接起来,并用想象力为其注入一口生命的元气。

这位颇受苏童、吴义勤、毕飞宇、邱华栋等著名作家看好的“新南方写作”代表作家,经历过底层岁月,写过青春文学,混过网络论坛,也接受过科班教育,他的小说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深掘的同时,更为注重普通读者的阅读感受。

本文作者:万小刀,写明星、写八卦,有凭有据;形象正、影子斜,皆由自取,欢迎关注@万小刀头条号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花城   毛票   作家   分身术   生父   铁饭碗   广州市   科幻   油条   宠儿   时会   想象力   武侠小说   知名   命运   母亲   人类   少年   小说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