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五分校是在哪里成立的?

在审校《海安红色之源》的书稿时,看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五分校(以下简称抗大五分校)在海安成立的表述,当时就有些疑惑,因为在我的印象里,较多的说法是抗大五分校成立于盐城。

带着疑惑,我通过微信请教了老领导陈强书记。当时还在病中的陈老书记回复我抗大五分校是在海安成立的,待病愈出院后帮我查找相关资料。后来陈书记找来了《海安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将书中有关抗大五分校的相关史实记载页面夹上标签,送给我学习研究。

手头可供检索的研究资料十分有限,网络上也没有查找到有关研究文献,于是我再次向我的老朋友王益来先生求教,烦请他帮我查找抗大五分校在海安成立或教学的史实资料。

王老是个热心人,接到我的请求后就到有关部门查询,还专门请教了对苏中文史研究的海安专家。并将查找到的资料,包括打听来的有关信息及时传达给我。

抗大五分校的成立背景是:苏中抗日局面打开后,1940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致电中共中央北方局:“要下决心抽调三百至四百个有经验的党、政、军、民工作干部,随杨得志南下,交胡服(即刘少奇)使用。另从抗大抽一个团的教育干部南下,以为建立江苏抗大分校之用。”

1940年11月7日,刘少奇抵达海安,为统筹华中敌后抗战的全局,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和巩固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任务。

1940年11月14日,刘少奇、陈毅、赖传珠、冯定等领导同志研究决定,以原苏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为基础,成立“抗大五分校”,明确了抗大五分校的组织编制、干部配备等问题。原苏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正副校长陈毅和冯定分别任抗大五分校校长和副校长,冯定负责日常工作。抗大五分校组织编制、干部配备的确定,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五分校在海安正式诞生。11月30日,又任命赖传珠兼任抗大五分校副校长。12月10日,《苏北各方人士政治态度和参政会情况》致中共中央电载:“抗大五分校已开学,学员1400余人,内多为上海青年与苏皖当地青年”。

1941年4月28日。洪学智带领抗大总校第三团部分教职员100多人组成第二派遣大队到达盐城,编入抗大五分校,加强了抗大五分校干部队伍和教学力量。洪学智亦转任抗大五分校副校长。

抗大五分校的诞生,培养了大量军政干部,适应了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该校后改称为华中抗大总分校。

不少海安的研究者都肯定地认为,抗大五分校就是在海安成立的,并且在海安开展了教学工作。那么多学生、教师,必定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教学场所,即便是全部半军半学,学校总也应该有个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吧。有人说,有啊,就在虬湖庄上。也有人说不在虬湖,应该是在韩公馆后面的某个场所里面。无论在何处,都没有能够佐证的史料。

综合各方汇集而来的资料,我们推演出抗大五分校的运行轨迹:抗大五分校确实是在海安成立,其组织架构也是在海安确定的。甚至连学员招募也已经完成,校舍也已初步选定,大致就是位于韩公馆北侧的紫石中学。后来由于军事部署发生改变,尤其是1941年的皖南事变,让华中新四军八路军面临严峻考验,党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1月25日,新四军在盐城举行了军部重建庆祝大会。

因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指挥中心北移至盐城一线,我军主力部队也顺势北撤,在这样的政治军事背景下,原本设立于海安的抗日军政大学五分校,仅在海安完成了一系列的组织创建之后,也北迁盐城。从现有历史资料看,抗大五分校在海安完成创建后,并没有能够在海安全面展开教学活动。正因为如此,很多人甚至忽略了抗大五分校的创建地是在海安。

本文文史资料由我的好友王益来先生帮忙搜集整理,专此致谢。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海安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抗大   皖南事变   海安   苏北   盐城   华中   中共中央   军政   史实   分校   副校长   干部   政治   军事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