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财富夜读 - 养老投资,让收益慢慢抵达





面对市场波动,有的人采取的是“扔掉手机,不看行情”的“逃避式”投资方式,随之静待三五年甚至更久,回看收益却觉得超乎预期。这是一种通过容忍市场正常波动换取中长期收益的表现。


在长周期的养老投资中,适度增配权益类资产亦是如此。不急,“让子弹多飞一会”,让收益慢慢抵达。





我们都知道“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里所说的“风险”,一般是指短期市场波动,它带给我们的冲击强烈而直接。

但有些风险平常难以敏锐捕捉和感知,往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才会显现出后果,所以容易被我们忽略或者轻视。




年轻时,我们忙于眼前的工作和生活,很容易忽略几十年后步入老年所必须面对的养老风险。

试想这样一种场景,同样用100元买猪肉,在上世纪70年代可以买108斤猪肉,在2000年只能买18斤猪肉,在2022年只能买3斤了。相比过去,钱的购买力下降了。

这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风险,由于物价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和投资的实际收益率下降了。

从投资收益率来说,如果一项资产的年收益率是3%,通胀率是4%,实际收益率其实是负的1%,虽然资产看起来增值了但购买力实际上是缩水了。

倘若你持有现金或者收益率偏低的金融产品,短期可能没有大问题,一旦拉长时间,就可能受到通胀风险的影响,周期愈长,潜在的通胀风险愈高。

人的一生,生命长度是未知的。由于难以精准预测退休后的寿命长度,因此我们无法确定要准备多少养老钱。这是长寿风险,指的是当生存年龄超过预期年龄后所带来的风险。

年轻时,我们总喜欢“买买买”,在收大于支时,消费带来的更多是快感。但到年老时,收入不能再覆盖支出,如果年轻时积累的财富不够用,消费带来的可能就是焦虑了。

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显示:一个人一生大约2/3的医疗消费发生在65岁以后;6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医疗费用是60岁以下年龄组的3-5倍。随着预期寿命延长,年老时医疗、照护等所需费用更高。

如果我们活得够久,但储备的资金不够花,那么本来令人高兴的长寿,就变成了风险。




要想抵御养老风险,实现退休后的“闲庭信步”,需要提前规划养老投资。

虽然投资权益类资产短期难免有波动,但拉长时间来看,权益类资产的长期收益率较高,更能帮我们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适度增配权益类资产,进行更加科学、多元化的配置,通过长期持有熨平波动,增厚预期收益,才是多攒“余粮”、抵御未来风险的更优途径。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通过长期投资、均衡配置,让老去的我们享受物质与精神的富足,这或许是大部分人晚年生活的理想模样吧。

易方达基金易养老祝您晚安!


策划:丁坚铭 叶斯琦
文案:吴杨
主播:刘英杰
编辑:陈健健 王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收益   年龄组   长寿   通胀   购买力   收益率   猪肉   年轻时   寿命   周期   权益   资产   风险   财富   时间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