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岁总理秘书宋平:9年周总理身边当秘书,官至正国级两袖清风

忆过往,在峥嵘岁月中,血的挥洒仿佛更会让人铭记。然而,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从峥嵘走过来,可能没有那么轰轰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但他们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奉献终生。

夜,已深沉,一个瘦削却挺立的身影,借着昏暗的灯光,依旧整理着白日中周总理所说过的问题。他就是宋平,在总理身边当了9年秘书,后任正国级官职的男人。

遭遇退学再考清华

在中国山东莒县一个贫穷的农村里,出生了一个名叫宋平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困苦。然而,宋平深知唯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他求父母送自己上学,家中情况虽的确艰难,但最终宋平的父母还是答应了。

在学校,聪明且勤奋的宋平一直保持着优秀的成绩,成为村民们眼中的神童,学校里的传奇学长。这份努力耕耘也终得偿所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平大学。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一次与老师的误会,宋平被老师冤枉,学校本想在给宋平记过处分后,让他当众宣读检讨。但宋平坚持自己的原则,他认为自己本身就没有错误,为什么要受如此处分呢?

于是,他拒绝接受处理结果,最终被北平大学开除。本是少年得志时期,却被学校处分开除,这对于其他人来说,无疑是不小的打击,甚至可能就此心灰意冷。然而,宋平并没有被失败打败,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重新站了起来。

经过一年的努力,宋平考入了与北平大学同样知名的清华大学,考试成绩甚至比他进入北平大学时还要高。在清华大学,宋平依然保持着对学习的执着追求,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乐于助人,实干能力突出,成为了清华大学的知名人物。

在1937年,才华横溢的宋平被任命为北京新华社负责人,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宋平一直对共产党充满向往,通过在清华大学的共产党负责人,他接触到了组织并成为了一名杰出党员。同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面临日军侵略,清华大学作出了历史性的决定——南迁。

1938年,经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共同努力,西南联大成立。尚未完成学业的宋平随学校迁至西南联大继续求学。毕业后,他毅然前往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决心要为理想事业奋斗。

被总理青睐,成为总理秘书

宋平不论是在日常还是在工作中都认真负责,在工作上作出巨大成绩。这样的他也被周总理耳闻,于是周总理亲自邀请他来当面汇报工作。

总理看着眼前嗓音铿锵、眼神明亮的宋平,非常满意。随后,组织询问宋平是否愿意成为周恩来总理的政治秘书,激动的宋平立刻点头答应。

他开始负责周总理的文件整理、会议召开等琐事。虽然工作繁重,宋平从未抱怨。在日后的采访中,他表示与周总理共事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虽然在刚开始胜任总理秘书这一工作时,还会磕磕绊绊,略显生涩。但宋平并没有任何不满抱怨,而是努力掌握知识,向前辈请教问题,这样勤奋的他工作也有了质的飞跃。

1947年,宋平离开周总理身边,被组织派往哈尔滨工作。这次工作是周总理向组织推荐的,他有意培养宋平。

对于哈尔滨这首个被解放的城市来说,哈尔滨急需战后管理与重建。上任后的宋平深入实地调查,连夜组织人员开会。在他的领导下,曾经混乱的哈尔滨逐步走上正轨,宋平的工作能力再次得到了组织的认可。

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家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宋平在政治生涯中屡次升职,权力逐渐扩大,但他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原则。除了事业上的成就,宋平对子女教育的严谨态度也值得称道。

宋平的儿子,宋宜昌,自小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强调拒绝权力寻租、坚持勤俭节约。为了培养儿子良好的消费观念,宋平给宋宜昌每天只提供一顿饭的费用。

某次因工作繁忙而出差,宋平忘了给儿子提供几天的饭钱,导致宋宜昌不得不向同学借吃。同学们看到宋宜昌连饭钱都没有,都以为他家境困难,纷纷主动分给他吃的。

当宋平意识到自己疏忽的问题几天后,他叫来宋宜昌,道歉并给他两倍的餐费。宋平告诉儿子,多余的钱要用于还给同学,以免养成不良习惯。

当宋宜昌长大需要找工作时,尽管宋平可以依靠自己的权力轻松安排工作。但他却让儿子到基层去锻炼,敦促他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不要依靠父亲的关系走捷径。

当年72岁的宋平,凭借在甘肃省委书记任上的卓越表现,晋升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正国级干部。身居高位,宋平以两袖清风、朴素生活的品质闻名遐迩。他在工作上毫不马虎,积极赴基层调查研究,关注贫困地区发展,特别是教育问题。

高龄老人,仍心系贫寒学子

1991年,宋平建议在全国人大上召开人口资源工作座谈会,这个建议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评价,解决了我国青年就业的诸多问题。

尽管年事已高,宋平却从未放慢为祖国人民谋福祉的脚步。2012年,95岁的他冒着健康风险,出席了中共十八大开幕式,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他还积极参与慈善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募集善款,帮助他们实现求学梦想。

宋平通过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关注甘肃地区的贫困学子,建议发放助学金,让他们都能进入大学。基金会采纳了宋平的建议,在甘肃会宁设立了“圆梦班”,并由宋平亲自题名。自成立以来,圆梦班的高考成绩一直优异,让宋平倍感欣慰。

直到2017年,宋平还在与中远助学帮基金会负责人会见,为下一步捐资和慈善事业提出建议。

结语

这是一个关于勤奋、坚持和毅力的故事。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尽管在人生道路上遭遇了许多挫折,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价值,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宋老一生,可谓传奇。但这样一个人,却始终有着自己的坚持,将他的诚恳、朴素、对家国和人民的热爱,刻进了骨子里,更是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向他学习。

时至今日,宋老106岁高龄,但这位老先生依旧时刻心系国家和人民,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发挥自己的余热

本文由历史千晓生原创,喜欢的烦请留下您的点赞与关注支持,为您奉献更多优质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北平   总理   秘书   两袖清风   清华大学   哈尔滨   甘肃   基金会   优异   儿子   成绩   身边   努力   组织   建议   学校   工作   宋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