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土豆为何“瘦身”不“掉价”?

主持人:

王 雅 当代陕西杂志社记者

嘉 宾:

崔亚军 子长市市长

高文伟 子长市薯业中心主任

杨雷雷 子长市薯类研究所所长

刘海军 马家砭镇党委副书记

韩世杰 马家砭镇任家园则村村民

资源要素和特色产业“齐量等观”

高文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是决定农特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从自然条件来看,子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低,温差大,占据了天时。从地理条件看,子长地形峁梁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类别以黄绵土为主,且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含钾量高,占据了地利。

村民正在田地里收获土豆 视觉中国/供图

可以说是子长选择了马铃薯,也是马铃薯选择了子长。

崔亚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马铃薯主粮化开发,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积极探索。

马铃薯是陕西省继小麦、玉米之后第三大粮食作物,在全省特别是陕北地区现代化程度较高,成为陕西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代表作物之一。子长发展现代马铃薯产业,占得天时地利,从市级层面也在积极推动。

杨雷雷:早在被确定为主粮之前,马铃薯在陕西就已经是主粮了。马铃薯是子长的传统产业,具有300多年的历史,农民具有丰富的种植及加工经验。“子长洋芋”“子长粉条”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农民制作的手工粉条15元一斤,依然不愁卖,成了村民增收的好途径。一些村子开始探索集洋芋种植、粉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子。

高文伟:当然,子长马铃薯产业也有诸多短板。长期以来受传统种植方式影响,种植成本高、产量低、效益差,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特别是由于各种因素限制,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相对缓慢,在实际推广应用中,存在缺乏新品种引进渠道、品种资源单一的问题。

刘海军:马铃薯种植主要集中于山旱地,地块面积相对较小,大型机械无法使用,只能运用小型农业机械。目前,对小型机械研究应用不够,再加上新技术推广费工费力,增加成本投入,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韩世杰:不过,这两年马铃薯的行情都特别好,能卖上价钱,有不错的市场需求。只要抓好土、肥、水、种,在密、管上下功夫,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我认为马铃薯产业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崔亚军:做大做强县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子长来说,传统产业马铃薯就按照小品种、大产业的思路,立足资源要素禀赋,既强调特色,又突出优势。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齐头并进”

崔亚军:区域优势产业内生决定于区域的资源要素禀赋结构,只有推进区域资源要素禀赋不断升级,才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新的比较优势。

子长连续多年持续加大水利设施、农业信息、农业标准园区等产业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积极引导农户加大肥料、病虫防治、灌溉等资本投入,给予农特产品现代护养,注入现代营养。

村民售卖土豆

高文伟:为了满足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创新需求,近年来,我们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方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在共同建立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还成立马铃薯专家大院、建立了市级马铃薯专家工作站,不断加强科技交流合作,推动公共平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刘海军:为适应市场化需要、实现更好发展而进行产业升级、技术革新,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等也导致用工数量减少,散户竞争优势下降,进而使得一部分农民失去了参与产业、从中获益的机会。就连像粉条这样的传统手工产业,也开始机械化替代人工。

马家砭镇人口有6000多户、3万多人,常年在家的人却不足3000户,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人。这个群体本来年龄偏大,难以找活儿干。

韩世杰:农民如果跟不上产业升级步伐,就会被产业淘汰。现在我们还是自己种地、自己漏粉,但是一些合作社、企业已经在用各种机器了,这就需要农民提升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咱都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但还是感觉缺技术、缺文化。

崔亚军:农业发展的前途和方向是走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路径。但实现创新,必须以人为本,若没有相应的技术人才作保障,甚至连基本的劳动力都不足,那么技术创新就只能成为空话。

杨雷雷:农技人才荒,是我最大的感受。如今是招不来学农的大学生,好不容易招一个,还留不住。实际上,在岗的农技人员中,部分是退伍军人、机构裁并后的分流人员,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不够多。

高文伟:所以我们高度重视农民劳动技能的提高,常年通过专家讲座、培训给农民传经送宝,以现场演示、地头示范、农民技术互助等多种形式传授技术方法,以网上培训、线上诊断、专家咨询等现代化方式提高农民栽培技术水平与田间管理能力,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

产业链条和品牌培育“齐抓共管”

崔亚军:传统农业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除了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存在瓶颈、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外,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突出“特”字就显得很重要,子长马铃薯、子长粉条的牌子有了,要立足子长县域布局,继续做大马铃薯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丰富产品谱系。只有集聚才能产生规模效应。

高文伟:市场规模扩大推进产业分工不断深化,促进产业链纵延横扩。目前,子长马铃薯产业发展突出体现在产业链的纵向延伸。

与周边省区相比,我们的马铃薯加工业水平较低,加工企业少,缺乏龙头加工企业,加工的产品大都是粗淀粉、粉条、粉丝等初级产品,全粉、薯条等精深加工数量较少,这与子长“中国洋芋之乡”的地位并不相符。

韩世杰:不敢小瞧了小小一根粉条,对我们而言,可谓一件大事。在一些粉条加工厂,人均工资一天最低160元,只要你有技术,年龄大些都不是事,也算解决了一些老年人的就业问题。

杨雷雷:如何将马铃薯“吃干榨净”,真正做到将马铃薯产品功能最大化,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点。

2023年,我们计划在重点抓好淀粉、粉条、粉皮加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全粉、变性淀粉等重大项目的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结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加工专业村和专业乡。

刘海军:农业设施投入大、回收期长、盈利薄,多数镇、村规模性特色产业难以形成。因此,政府要聚焦优势产业,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区域农业产业品牌。

高文伟:子长市马铃薯加工产业链建设项目已经逐步开展,通过建立标准化淀粉、粉条加工厂,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负责经营管理,加工户通过租赁等方式进行生产,解决生产废水排放可能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

杨雷雷:实现产业化发展,结构调整十分重要。最近,我出去考察了一些其他省份的马铃薯产业,触动很大,特别是看了四川的酸辣粉加工厂后,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一个方向。

总之,子长洋芋和子长粉条已经有了名气,我们需要强化品牌培育。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以品牌为支撑,提升产品的认知度和市场竞争力,对品牌农产品统一进行总体包装、形象设计和品牌开发,形成名片效应。

(本文刊发于《当代陕西》2023年第8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子长   主粮   禀赋   洋芋   粉条   马铃薯   淀粉   要素   瘦身   土豆   农民   加工   产业   农业   品牌   资源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