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调查研究要牢记“静、深、准、硬”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要围绕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突出重点、直击要害,结合实际确定调研内容。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谋发展、促改革、惠民生,都要立足于大量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掌握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要牢记“静、深、准、硬”,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推动新时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静”抑“速”。调研工作是一项基本功,成果绝非一蹴而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孕育成果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期静心坚持。在工作中,对于上级安排的调研任务,个别党员干部只想着如何尽快交差,囫囵吞枣地完成调研,不顾成果质量,与“解剖麻雀”细致调研精神背道而驰,也偏离了调研的初衷。我们在调研时,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只喊“快快快”,把“论述题”做成“抢答题”。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调研的对象、目的、手法,舍得花时间精力研磨,舍得下功夫苦力蹲点,树立求细、求精、求准的工作作风,才能掌握了解所需要的真实素材。

以“深”破“浅”。调研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多思多想,才能把情况摸准,把原因弄清,把问题看透,进行深层次的根本剖析。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染上了调研“虚浮症”,把调研当成一个形式、某种任务去完成,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调研的意义与价值,如此只会导致双脚“踩空”,头脑“发空”,问题“抓空”,出现“拍脑袋”决策的现象。广大党员干部在调研时,一定要下足“深功夫”,坚决丢弃走马观花、旅游打卡式的浅尝辄止的调查研究,要睁大眼睛盯住“平静”水面,查找背后的“深度”,围绕医疗、住房、教育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方面,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带着感情,了解最直接的情况,倾听最真实的诉求。

以“准”压“虚”。离开“问题”的调研,就很容易失去方向。焦裕禄踏遍兰考土地,寻得治理三害“良方”;廖俊波蹲点调研,把脉问诊,让石圳村变成现在的“明星村”;黄文秀遍访贫困户,手绘“民情地图”,找到破解贫困的妙点子……他们都以“问题导向”指引“调研方向”,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完成了使命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在调研时,一定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在充分了解上级部署要求、把握基层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分清浅层问题和深层问题,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形成为什么调研、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标准的“链条”,才能更有效、更精准地把握问题,为研判形势、作出决策提供坚实基础。

以“硬”碰“硬”。调研工作是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也是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的宝贵机会和桥梁。调研发现的问题,一端连着人民群众的殷殷期盼,另一端连着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人民群众需要敢作为敢担当、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党员干部。广大党员干部在调研时,一定要树立过硬的作风,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为民情怀,对那些不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路线、做法等,要敢于碰“硬钉子”、勇于啃“硬骨头”,秉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和韧劲,将发现的痛点难点堵点真切反映出来,将群众的期盼和诉求收集起来,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对策,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闯劲,动真碰硬出真招,求真务实办实事。

来源:中青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8-07

标签:兰考   调查研究   中共中央办公厅   惠民   目的   基本功   精准   难点   连着   群众   成果   方向   情况   发现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