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分拆议案被否!发起人回应

作 者丨尹琛 实习记者 张伟泽

编 辑丨朱丽娜 和佳

图 源丨图虫


关于汇丰分拆的争论已经持续多年,这轮从2022年4月开始的分拆提议,是汇丰历史上第五次关于分拆的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提议受到了汇丰最大股东平安资管的支持。而在股东大会投票否决相关提案后,汇丰的分拆之争暂告一段落。拆或不拆,难点究竟何在?未来,这一提议又是否可能以其他形式再次唤起讨论?



议案获80%反对票,分拆暂告段落



5月5日,汇丰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汇丰”)举行股东大会,商讨包括分拆、派息等在内的多项议案,广受外界关注。


会议初始,汇丰集团主席杜嘉祺的发言就被抗议声和歌声打断。让人意外的是,当天会议的提问环节上,分拆议案并未获得特别多的关注。除了议案发起人吕宇健对投票表格含有误导性进行抗议之外,其他股东并没有过多提到与分拆重组以及定期发息议案的相关内容。


最终,有关分拆重组亚洲业务以及定期发息的议案经股东投票后均被否决。尽管两份提案得到部分小股东与汇丰最大股东平安资管的支持,大多数股东还是选择了反对,反对票占已投票数的约80%。


杜嘉祺在会上表示,汇丰得到了股东的明确支持;与此同时,针对董事会的一些决议,也见到了比几年前更高的反对票数,而这主要源于平安持股所转化的18%-19%的投票。据了解,过往5年汇丰股东大会上的提案投票中,有近90%以上的股东投票与董事会意见保持一致。


黄国英资产管理公司创始人黄国英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投票结果反映出更多股东希望能够维持现状。”主要原因则在于汇丰分拆是地域性上的分离,而不像GE(通用电气)的分拆在业务上有较多的变化。“分拆没有新的卖点,对于汇丰的价值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5月8日,股东大会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汇丰股价高开高走,当日收盘报59.5港元/股,涨1.796%。本周至今,汇丰股价则累涨约1.5%。


虽然分拆议案遭否决,但作为发起者的吕宇健仍然满意结果。5月10日,吕宇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最终提出的决议案是要求管理层重整亚洲业务,以提升公司价值,并不限于分拆,“其实已给予管理层空间做一些有利集团的策略重组”。


吕宇健称,这次对汇丰的提案获得了100位股东的支持。作为汇丰小股东代表的他,曾自称拥有价值近一亿港元的汇丰股票。2020年3月底,汇丰取消承诺发放的股息后,他与其他股东一起创办了“汇丰小股东权益大联盟”向汇丰施压。


值得注意的是,吕宇健除了是前述“大联盟”的发起人外,亦拥有多重身份,包括现为创业板(香港)公司创天传承的股东。该公司2022年11月曾发布公告,表示ACCP Global于公开市场购入其股份,但未有披露入股比例,而ACCP Global则为平安资本(平安集团的投资部门)的离岸合作伙伴。早前亦有多家港媒报道,吕宇健为香港中小型业主会创办人等,近年来他常以“Ken Sir”名义举办讲座,曾开班教人借私贷及以杠杆方式炒汇控。


股东大会后,平安资管发布声明表示,“我们尊重汇丰股东的选择。与此同时,我们建议汇丰董事会和管理层以开放的心态听取股东的建议,并改善他们的经营和管理,以提高公司价值。”


第一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师叶尚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此次的分拆争议告一段落,但这一话题未来还会有讨论空间。如果亚洲区的业务持续发展得更为成熟,可能会有利于汇丰业务的分拆。



拆或不拆,难点何在?



这已经是汇丰历史上第五次关于分拆的讨论。


回顾分拆争议史,多次分拆提议都出现在“危机时刻”。早在2015年,就有投资者提出分拆建议,当时的大背景是英国脱欧公投;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英国监管当局要求汇丰暂停派息,又一次唤起对分拆的讨论。


叶尚志认为,从技术层面来说,分拆一直都是可行的,主要难点在于时机的选择。“很多资产、业务的出售会受宏观环境的影响变得困难,例如近期汇丰出售法国零售业务的交易因当地利率大幅上升而搁浅。”他分析指出,与此同时,汇丰股东众多,“大家诉求和意见不一致也是分拆难点之一。”


不同于其他上市公司,汇丰的股东分布较为分散,除了贝莱德和平安资管分别拥有其近8%的股份,大多数股东持股比例低于1%,因此小股东的意见也非常重要。


此次股东大会讨论的第17、18决议案,就是由以吕宇健为代表的小股东提出,其中第17项决议案要求汇丰考虑进行结构性改革,包括但不限于将亚洲业务从西方业务中分拆出来,进行策略性重组;而第18项决议案则是要求汇丰制定明确而稳定的股息政策,将每季度的股息派付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即不少于0.51美元/股/年。


吕宇健认为,推动汇丰亚洲业务的战略重组,可为汇丰的所有股东带来收益,包括亚洲业务重新估值可能释放出的巨大价值、减少资本要求、提升长期效率以及缓解地缘政治风险等。


但汇丰此前曾在公告中回应,转变汇丰亚太区业务结构的建议会严重影响汇丰环球业务策略的成效,并且蚕食集团的收益、回报、股息及股东价值,损害汇丰独有的环球业务的定位。


独立投票顾问机构Glass Lewis 则认为,由少数股东团体在香港提交的战略审查提案“不符合股东利益”。


然而,平安资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勇在4月18日的一份的声明中表示,平安资管原则上支持第17、18项决议案,认为汇丰有必要推动结构性的战略重组改革,此举将从根本上提升汇丰的市场竞争力,助其改善业绩、提升价值、把握亚洲增长机遇。


吕宇健回复记者询问时则表示,为了争取更多股东支持前述决案,他曾聘请Alliance Advisors顾问公司,在其协助下邀请投票顾问以及汇丰的主要股东进行会谈。吕宇健还称,自己在4月下旬的一个周末,与平安资管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视频交流,讨论了汇丰的业绩和业务结构等问题,双方看法接近,认为汇丰需要通过结构重组,更专注于亚洲的发展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平安资管拥有汇丰控股约8.38%的股份,但其投资纯属保险资金的财务性投资,并没有谋求决策权或经营权,平安资管在汇丰董事会亦没有董事席位。



分拆或削弱声誉与竞争力?



股东大会上,杜嘉祺表示,汇丰的环球业务贡献了集团很大部分收入,亦是该行整套策略的核心,重组业务或分拆意味会失去这项收入。更会在未来多年虚耗庞大开支,以及构成重大的执行风险。


凯基证券亚洲公司投资策略主管温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直接分拆会将汇丰从一个环球金融公司变成一个亚洲公司,对于集团整体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与此同时,他指出汇丰的业务体系较为复杂,能够预想到分拆成本和费用将会非常大。“考虑到目前的市场形势和公司运营情况,分拆成本会是一笔很大的压力。”此外,完成分拆后,由于公司整体规模减小,发债成本也可能增加,而这也会成为汇丰未来的一个“劣势”。


吕宇健并不同意汇丰的看法,他向记者表示,“若汇丰分拆业务,汇丰控股仍作为汇丰亚洲主要股东,双方可签订代理合作协议,继续维持全球协同效应。”并认为汇丰有“夸大负面影响”之嫌。


安里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郭家耀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分拆并非完全不可能实现,但关键在于,分拆后两个独立的主体将面临不同的监管环境,未来是否能在业务合作等方面保持当下的一致性,这是存疑的。


与之相比,部分中小股东的考量更具现实性,比如汇丰在亚洲区的收入更为出色,整体业绩被欧美市场“拖累”——这也是其要求分拆亚洲业务的核心原因。由此也衍生出争论的第二个焦点,即对汇丰的派息政策不甚满意。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汇丰接到英伦银行要求暂停派息,目的是为保留利润,防止银行受到冲击。2020年汇丰仅在第四季度派息,每股派息0.15美元;2021年和2022年派息减少为两次,远低于疫情前每年四次派息的水平。同时,2021年和2022年全年汇丰分别派息0.25美元和0.32美元,金额也较疫情前的每股0.51美元大幅降低。


汇丰表示,无论对银行或一般企业来说,固定派息都不是审慎的财务管理策略。董事会必须考虑财务业绩和市场环境,汇丰的抗逆力、资金及储备水平等来酌情设定股息。而在5月2日的业绩发布会上,汇丰宣布恢复派发季度股息,每股派息0.1美元,并提出将2023年和2024年的派息比率定于50%。


郭家耀分析认为,由于汇丰主要盈利来源是亚太区,特别是香港和内地,拆分之后对亚洲区的派息水平亦有一定帮助。



2023年首季度业绩亮眼?



5月2日,汇丰公布今年第一季度业绩,集团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加64%至202亿美元;税前利润约为129亿美元,较2022年末季度环比增长超2倍,其中收入增加贡献53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收入中包含高比例的一次性利好项目,包括拨回与计划出售法国零售银行业务相关的减值21亿美元,收购英国硅谷银行而增加的暂计增益15亿美元,共计36亿美元。只有剩余的17亿美元才是真正来自主营业务的收入增加。


这一业绩并未令平安资管改变其立场。该公司认为,汇丰第一季度业绩的改善受到多个一次性利好项目和利率上升的影响,并没有减轻平安资管对汇丰战略和潜在业绩的根本深切担忧。


黄国英则分析指出,“对于汇丰来说,目前的高利率环境带来的高息差极为有利,且美国经营不善的地区银行给大型银行带来更多的机会。”因此他相信,平安会继续持有汇丰的股票作为长期投资。


记者翻查汇丰近年的财报数据发现,2022年,亚洲区的营收占总营收的55.67%,欧洲区的营收占比为32.68%;但亚洲区的税前利润占比高达78.30%,欧洲区则是录得税前亏损。


事实上,不止2022年如此,2015年至2020年期间,汇丰约75%或以上的税前利润均来自亚洲区业务;而欧洲区则连续五年(2016年-2020年)录得税前亏损。不过,在最新的2023年首季度财报中,汇丰并未以地区列示业绩,而是以法律实体列示。


吕宇健则直言,未来将续以股东身份监察汇丰管理层的表现,不排除提出罢免不合格的管理层,甚至重提决议案。


(实习生国华文对此文亦有贡献)



SFC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黎蔼慧

专访汇丰集团马励涛: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前景可期

汇丰收购硅谷银行英国分支


专访汇丰银行环球研究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范力民: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5.6%,中国将为亚洲经济复苏提供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议案   决议案   股息   税前   平安   亚洲   环球   发起人   疫情   股东   业绩   记者   美元   业务   集团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