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6:影视版和原著到底有哪些不同?竟被原著党骂得如此之惨

《庆余年》作为国产小说影视化的标杆作品,即便第一季完结已经数年,但热度仍是不减。

如今第二季终于即将上线,那些翘首以待的粉丝终于是苦尽甘来,春暖花开。

但可能对于原著党来说,已经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毕竟第一季相比于原著就做了诸多的修改。

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庆余年》在影视化中,被修改的设定和剧情。

风格基调魔改

如果看过原著《庆余年》的人,再看影视化版的《庆余年》,一定会有浑身不适的感觉。

就是因为风格基调的变化,这也是《庆余年》被原著党喷的最惨的地方。

关注过原著作者猫腻的都知道,猫腻的文风十分细腻,措辞严谨,但也不是完全走传统文学的路子,已经有幽默诙谐的一面,也有大量打脸的爽文片段。

和如今流行的快节奏的快餐文不同,猫腻更喜欢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讲一个严谨、幽默的权谋故事。

推动剧情走的,是人心。

原著的节奏也很明显,前期讲述大量的俗事,用于爆发的铺垫。

待到篇幅达到三分之一的时候,猛然发力,将之前埋得所有炸物,用一条剧情作为导火索,将其骤然全部引爆。

由于前期铺垫的够多,所以剧情可以持续不断的作为爆破点,一次一次的震撼着读者。

最后,将力量最大的主线引爆,夹杂着此前所有的灰烬残骸,上演一场终极华丽的谢幕表演。

有人这样评价《庆余年》的原著:当一口气看完《庆余年》有一种冲锋战场的感觉,刺激,肾上腺素狂飙,最后是胜利的满足。

但影视版的《庆余年》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感觉,用点赞最多的原著党的话来说,就是:慢!

原著小说在前期就交代了大量的世界观设定,无论是神庙的势力组成,还是神庙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以及叶轻眉和始终笼罩在迷雾之中的太平别院。

这个神秘的元素早早就被猫腻摆在了观众的面前,一来能引起观众对未来剧情的期待,不至于被前期繁杂的细节搞得失去耐心。

其二,如此多的情节设定也能为后文做铺垫,不至于在引出某个剧情之后令观众感到无所适从。

但影视剧版的《庆余年》就不同,他的节奏更像是徐图缓之,图穷匕见。

通过一个个事件的剥开和完结,相互勾连,形成一个巨大的世界观。

当然,这也能让人理解,毕竟小说和影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播载体。

如果在影视剧的开篇就抛出大量剧情设定,为了保留神秘性,自然要用旁白来诉说。

如此就会给观众一种抓耳挠腮的不痛快感!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观众明白,这不是影视化的错,而是影视化的局限,但还是忍不住骂。

给范闲的一封信

但我们还是能看到编剧为剧情做的贡献,比如在影视版的《庆余年》里面,叶轻眉给范闲的那一封信,这一封信在影视版《庆余年》里面是必不可缺的。

而在原著里面,却根本就没有这一封信。

要想了解为什么,我们要明白两个问题:

叶轻眉为什么会死?死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在原著里,叶轻眉的死牵扯到多股势力,有原著里面的话来讲:全城的人都在杀小姐!

小姐就是叶轻眉,这是五竹的原话。

在众多杀叶轻眉的势力里面,有两个势力起到了主导作用。

一个是庆帝,另一个则是神庙。

庆帝之所以下手,是因为害怕。

虽然从宏观上看,是叶轻眉杀了两位皇子,帮助庆帝成为了皇帝。

叶轻眉更是怀上了庆帝的孩子。

问任何一个人,叶轻眉对于庆帝都是绝无二心的,甚至是最忠心的那一个。

但真是的情况是,叶轻眉是现在的人,她的思想注定她不是一个男人的附属品,她有雄霸天下的才能。

而庆帝最忌讳就是雄霸天下,对于他来说,天下只能是自己的,任何人都不能染指,包括自己的妻子。

除此之外,叶轻眉还有两个地方最令庆帝赶到忌惮。

一个是商业帝国,一个是监察院。

叶轻眉是现代人,她的商业手段秒杀同时代的所有人。

所以叶轻眉不费吹灰之力,就足见起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这个帝国是一个恐怖的存在,她可以在一个呼吸的功夫,就搅乱了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富可敌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血淋淋的现实。

古往今来,有多少君主帝王倒在了金灿灿的钱财上。

第二个就是监察院。

这是庆帝最为恐惧的东西。

叶轻眉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来到这个愚昧的封建时代,她的理想就是传播人人生而平等。

这是她的信仰。

为了将这句话传播到每一个人的耳中,他设立了监察院。

监察院不是为了某个人设立,而是为了某个帝皇而设立。

人人生而平等,是监察院的初衷,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庆帝。

皇权的力量太大太足,叶轻眉担忧过高的权利会腐蚀庆帝的心,所以她设立监察院,监督皇权。

而这,直接触碰到庆帝的逆鳞。

皇权至高无上,岂能被他人监视!

庆帝彻底动了杀叶轻眉的心。

但他没有把握,因为叶轻眉有一把枪,拒敌千里之外,一枪可杀大宗师。

此时,第二股杀叶轻眉的势力出现了,那就是神庙。

神庙和其他势力不同,它从不注重自己的利益,而是注重天下的利益。

神庙是从上个文明毁灭中幸存下来的,他知道一个不加以节制的文明是怎么的后果。

所以,在无尽岁月以来,神庙一直承担着维持世界平衡的重任。

而叶轻眉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平衡。

叶轻眉先是从神庙带出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知识和强大的武力,又拐走了一个超级强大的初代战斗机器人五竹。

毫不夸张的说,那个时期的叶轻眉是当世无敌的存在。

为了再次将世界拨回正轨,叶轻眉必须死,这是神庙自新世界一来,下达的第一个死命令。

但有五竹作为帮手,在加上神庙中的人在外界行走多有不便,所以神庙必须要有一个合作者,而且是一个权利无上的合作者。

于是,他们找到了庆帝。

如此两股势力狼狈为奸,又煽动其他力量,一起攻杀待产的叶轻眉。

为了能杀掉叶轻眉,庆帝也是煞费苦心,几乎将一座城都填满了杀手,又调走了五竹和三千黑骑。

这下,我们终于可以串联到那封信了!

原著叶轻眉临死没有留下那封信,因为全城杀手追杀,一个女子,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时间留下那份信。

在原著里面,叶轻眉的死讲得很清楚,是惨死。

这就说明他死得很仓促,完全没有时间让她做其他的事情。

可影视剧里为什么要这么拍呢?

只有一个原因:题材所限。

由于影视剧的前期不能猛然抛出太多的设定,否则会引起读者大量的反感。

所以就突兀的出现了这封信,以叶轻眉的口吻,将世界观转述给观众。

这样的做法好吗?

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毕竟这是在不破坏影视传播体系规则的最优解。

角色性格的变化

范闲作为主角,他的变化是所有人物最为明显的。

所以第一个被原著党骂的,就是范闲人物气质的变化。

可能是《庆余年》的文学造诣实在太高,即便是出自网络文化,依旧是一本过硬的权谋百科。

所以,影视化剧组请来了编剧大神王倦。

可无奈,王倦笔下的人物色彩异常显眼,再加上虽然是“改编自小说”但任何一个才华性的创作者就想在里面加入自己的东西。

而此次范闲呈现出来的不一样的气质,就是王倦在里面加入的私活。

张若昀饰演出范闲给人一种张狂大度的感觉,走到哪里,独自一副不拘泥于小节的样子。

可原著中的范闲可不是这样的形状,原著的他用两个来形容,就是心机。

原著里面的范闲是一个走一步想百步的人,他从来不肆意的狂,反而是极致内敛的克制。

有人这样形容原著里面的范闲:

他像是一个窥不见深度的海,一个低洼的海,姿态很低,低得让人忽略了他的宽广,不想测量他的深度。

可突然一个瞬间,他能从那低沉的姿态里面,迸发摧山毁城的力量。

这样的形容,可以说是十分恰到。

如果以这样标准再来看张若昀版的范闲,只能长叹一声,毕竟这不是演员的错。

如此一个深沉复杂的角色,没有演个几十年戏的老戏骨,是接不下这样的角色的。

可一个四五十岁的人,有怎么能演出范闲爆发时的气势磅礴呢?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一个永远解不开谜题。

但这也不意味着影视化就可以改变范闲身上的色彩,既然无法呈现其中的多个方面,那就选出两个方面,单独呈现。

如此上上之策,竟然没有人提出。

只能说是令人惋惜。

综上所述,我们能看到,原著和影视化之前有许多区别,虽然大多数属于传播途径的差异,但只要肯用心,依旧能自圆其说。

如今,《庆余年》第二季即将上映。

不禁让人捏一把汗啊!

【码字不易,点个赞,下期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余年   原著   雄霸   监察院   影视   皇权   帝国   猫腻   神庙   世界观   影视剧   势力   观众   剧情   力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