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生肖学历史,考古人讲述华夏民族与动物同行五千年的故事

鼠牛虎兔……属相文化,是中国人最特别的精神文化符号,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所接触。那么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动物那么多,为什么古人偏偏挑了这12种作为生肖纪念?这里面有什么名堂?或许很多人就不清楚了。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推出了考古学者袁靖的科普考古作品《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此书试图从考古人的角度去探究十二生肖,重述华夏民族与动物相处的漫长历史。

袁靖,国内知名的考古学家,主要研究动物考古、科技考古。拥有30多年考古经验的他,现任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是动物考古领域的权威学者,著有多部相关的教材专著,如《中国动物考古学》《中国科技考古导论》等。

袁靖教授

《动物寻古》浓缩了袁靖30多年考古工作的精华,大体介绍了四部分内容:首先是十二种生肖动物的前世今生,它们的起源、演变,它们如何融入华夏人的生活,如何被记录乃至神话化;其次是实操式地展示了考古学家是如何考古的,尤其是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去还原几千年前古人的真实生活;第三是关于古人图腾与信仰的由来、演变的轨迹,他梳理出了清晰的脉络;最后是对一些出土的文物进行专业性解读,其中不乏诸如马王堆辛追墓T形图、殷墟亚长青铜牛牺尊等国宝。书中配有200余幅精美图片,使用了轻松、亲近的语言,图文并茂地科普性介绍动物在华夏文明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

袁靖表示,十二生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经典体现。这十二种生肖动物中,除了龙是虚构的,其余均在考古遗址中有所发现。基于长期奔走在第一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他在本书中,以“生肖”为主题,将相关的动物遗存、带动物意象的各种文物所提供的信息,再结合流传下来的文字、图像资料,重述了华夏民族与动物相处的漫长历史。

袁靖介绍,所谓动物考古,就是研究古代动物跟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从动物的角度,去研究古人的历史,研究古人怎么利用动物,人类的活动又对动物本身造成了什么影响。“动物离开人类,并不会消亡;但人类离开动物,几乎是寸步难行。”袁靖说。

2018年,袁靖教授在王府井动物考古实验室

在《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华夏文明是一个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文明,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为了更加便利地生活和生产,许多动物提供了莫大的帮助。例如我们的新春对联中常见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种字眼,这是农业时代人们的美好期望。其中的“六畜”指的便是鸡、猪、狗、牛、马、羊,这些都是家养动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构成了十二生肖中的六种。而另外的六种——鼠、蛇、龙、猴、虎、兔则可以视为野生动物(龙比较特殊),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则更侧重体现在文化方面。

在谈及十二生肖中的野生动物时,袁靖也做了一番解读。例如猴,他表示,在考古上,大量出土猴相关文物的地方是云南,例如昆明的石寨山古墓群、玉溪的李家山古墓群。这是因为云南是雨林地带,森林资源丰富,是动植物的天堂。猴子在这里是常见的动物,古人长期与猴打交道,便将对这种动物的观察反映到各种器物中去,例如猴边青铜扣饰、猴头铜柄剑。而对比云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猴形文物,也能发现南北方人在塑造猴子的形象时的气质完全不同,北方的相对呆滞、刻板,不如云南地区的多变、灵气。这也是因为北方并非猴的天然栖息地。此外,他也对美猴王孙悟空形象的来历探索了一番。

云南晋宁石寨山遗址的猴形柄铜剑

在旁人看来,考古可能是一项很枯燥的工作,整天趴在泥土堆里摸索,弄得灰头土脸,但对袁靖而言,这却是他在与古人直接对话的过程。通过骨头、遗物这些第一手资料,考古人员可以跨越几千年,一点点地拼凑古人生活的侧面。这是或许很多人难以理解的一种浪漫。

袁靖还科普了考古工作的迷人之处,他将之提炼为“识骨寻踪”,即通过骨头去发现动物、古人过往的痕迹。他表示,在做动物考古的时候,经常要做的就是搜集和检测骨头。骨头是动物遗留下来最多的身体组织,它能够告诉人们很多信息。例如骨头的表面状态,考古人可以观察它是否有诸如被刀砍砸过、被牙啃过或形态变异等痕迹,断裂处的痕迹是否为新碴,以推断骨头主人生前的部分经历,例如是被狩猎说杀还是被豢养屠宰,是否被人役使,进而判断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形态。接着他们还可以将松散的骨头拼一下,看是否能拼出完整形状。

袁靖以猪为例做了一个说明。有一次,他在安徽的尉迟寺遗址(距今约4800—4000年)的一个墓葬里发现了一些随葬的骨头,拼完后可看出骨头是属于猪的下巴、猪蹄、股骨。为什么只有猪头、猪蹄和猪腿呢?为何没有其他部位呢?他揣摩了一下古人的心态:祭祀对古人来说是大事,但肉食资源毕竟珍贵。反复权衡后,古人献祭了猪的部分位置,其他位置则保留下来,既表达了心意,又不至于让整头猪放在墓里烂掉,两全其美。他还发现,商周之际的祭祀用猪,多半只使用前肢,他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后肢靠近排泄处,古人觉得不洁净。根据骨头的痕迹揣摩古人的想法和行为,接近古人世界的某一个侧面,这就是考古的有趣之处。而完整的历史,就是基于这许许多多的侧面组成的。

河姆渡遗址带刻划猪纹的陶钵

何郢遗址的祭祀猪骨,头部被用石头取代

袁靖表示,骨头透露的可不只这些表面信息,通过一些科技手段,还可以判断出骨骼主人的基本情况,例如属于什么动物,公的还是母的,死时年龄为何,甚至体形、毛色、眼睛颜色等诸多细节,都能一一还原出来,就如同凶杀刑侦案件里根据DNA结果给受害者做测绘一样。在得出尽可能多的骨头信息后,可以据此总结相关的遗址里主要出土了哪些动物?年龄结果是怎样的?性别比例怎样?是不是被人使用过?——以此揣摩古人是怎么获取肉食的,是渔猎还是饲养,规模如何,是否用于祭祀与陪葬(精神领域),有用来骑乘劳役或者作为宠物吗?这些都是一块小小的骨头透露出来的秘密。

《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将科学、可信的知识,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说、典故相结合,做到了理性与浪漫的交融,从动物的角度观察了华夏文明的缔造和演进,正如学者李零与袁靖在一次对谈中所言,“动物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人类自身”。

南都记者 朱蓉婷 实习生 康紫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华夏   古人   生肖   动物   历史   云南   祭祀   遗址   中国   骨头   文物   痕迹   同行   人类   民族   发现   故事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