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二阳”吗?这些信息人人都应了解!

人人都是自己身体健康第一责任人。不管你是信专家也好,还是反感“砖家”也好,曾经不关心、不关注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事关健康生活的信息,我们还是要尽早掌握的好。

继世卫组织官宣后,昨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老社区和很多人一样,曾经遭罪了的,今天就把有关信息消化速递一下。

“不再”的4个主要原因

新闻发布会分析了为什么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4个方面原因,一是报告新冠感染人数少而且越来越少,二是目前流行的病毒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三是人群免疫良好,四是已经具备良好防控能力。

一个好消息,可能性不大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介绍:国内疫情目前总体仍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各地医疗服务秩序正常,全国未出现规模性疫情。

专家研判认为,预计“五一”假期后全国部分地区的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的反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救治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的冲击。

我们如何应对?重点关注第5点

很不理解,新华每日电讯昨天下午17:10分的报道很详细,其中有如何应对的5条措施。但今天网上看到的相关信息,这一部分就没有了。内容很重要啊,为什么就省略了呢?

这里老社区还是录下来。新闻发布会上说,接下来还需要继续坚持必要的防控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风险,主要有

一是继续开展情况的监测。二是继续加强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三是继续强化临床管理和救治能力。
四是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强化基层能力建设。五是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公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心态。

新冠疫情如果说有什么积极方面,更习惯戴口罩可能是其中一条。就象当年SARS让洗手成为更多人的习惯一样,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意识到。

上述5条措施中,第5点“公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心态”,不用强调,为免“吃二遍苦受二遍罪”,大家还是好自为之吧。

“二阳”了也不用慌

症状更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新冠二次感染和新的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临床表现类似,主要局限在上呼吸道,无症状或轻型病例为主,其症状大部分更轻。

特别关注:但高龄老人、未接种疫苗和有基础也病者仍然是导致重症甚至死亡的高风险人群,要重点关注和管理。

对症处理不用恐慌:一旦咽喉痛不要恐慌,对症处理,如果是新冠,就按新冠对症治疗,如果细菌感染,必要时可用抗生素。

再次强调:仍然要做好个人卫生,包括戴口罩,避免或者减少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可能会   疫情   疫苗   恐慌   新闻发布会   症状   可能性   公众   卫生习惯   人群   心态   昨天   习惯   措施   风险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