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贡集团有限公司深耕特色农业-一粒米的产业链之旅

来源:经济日报

万年贡集团生产车间自动码垛机器人在码堆贡米成品。 刘存文摄 (中经视觉)

万年贡集团自动化生产线。徐声高摄(中经视觉)

地处江西东北部、鄱阳湖畔的江西省万年县,是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一大早,万年县裴梅镇荷桥村水稻种植户程忠仁便来到田间放盘、铺土、播种、覆土……几道工序一气呵成。“我们这的水稻可金贵着呢,种在丘陵峡谷地带,一年只栽一季。”程忠仁爱惜地摸了把禾苗乐呵呵地说,“这是‘坞源早’,属野生稻,是最传统的贡米”。

万年贡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我们依托当地优质农业资源,不断延伸贡米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将一粒米做成一个大产业,带动企业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万年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年贡集团”)总经理蔡阳锋说,2022年,公司实现销售额43.44亿元,利润1.31亿元。

做强加工兴品牌

“大米市场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品牌不断涌现,万年贡米却经历过一段低迷期。”蔡阳锋说,产品单一、渠道狭窄、市场竞争激烈等都是考验与难题。

唯有转型升级方能破解发展困境。万年贡集团整合当地28家粮食加工企业,确立集团品牌经营战略,把“小、弱、低、散”的资源整合起来,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我们要加强创新,研发新稻种、培养新业态、开拓新市场,赋予贡米产业新动能。”蔡阳锋说。

从哪里开始创新?从客户需求开始。“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全社会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吃好,更要吃得健康舒心,这给大米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课题。”蔡阳锋说,公司创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组成大米产业创新团队,培育出多个大米作物品种。

“创新需要团队,更要舍得投入。”蔡阳锋说,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围绕一粒米,公司在加工环节强化技术创新。投资上亿元,引进业内的先进设备及生产工艺,建成年产20万吨优质大米的生产线,生产精制小包装贡米,拓展中高档市场。

记者在稻米加工车间看到,稻谷经过除稻壳、除糠层、砻米等约20道工序变为大米。“稻米80%的营养留在胚芽中,我们在加工过程中只磨去糙皮,尽量保留米胚,减少营养损耗。”蔡阳锋说,他们还注重低温储藏加工,避免加工储藏温度过高导致大米破碎率高、风味流失。

据介绍,在大米精深加工方面,公司围绕将大米“吃干榨净”的研发思路,在破解深加工工艺难题、增加稻米附加值上做文章,启动了大米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项目建设,使稻草、米糠、成米样样都成为宝贝。比如,米糠可以加工成米糠食用油,榨油后形成的米糠粕继续加工可提炼出卵磷脂、肌醇等多项高附加值产品。

在抓产品创新基础上,万年贡集团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线上线下齐发力,多措并举拓销路。一方面,采取区域直销、产品代理、开设直营店等多种营销方式培育线下市场;另一方面,成立电商事业部,与多家电商平台合作,开发一系列专供电商渠道的产品。“近期,我们入选一家电商平台的农货项目,在百亿元补贴的加持下,用更实惠的价格回馈消费者。”万年贡集团电商负责人徐双志说,公司目前可实现日均数千单的发货规模。

增收致富助振兴

万年贡米原产地,一片片青翠的田野里,时有白鹭从田中飞起,青山在周边静静地耸立,绿油油的禾苗在农民的精心呵护下茁壮地成长。

一粒米富裕一方百姓。订单农业串起产加销产业链条。“好米不愁卖,有订单就更踏实了。”大米种植户张雨光道出了种粮秘诀:“早在今年年初,我们就跟公司签下优质稻收购订单。按照今年的行情,每斤收购价1.65元,比市场价高0.15元。”

张雨光跟着万年贡集团做订单农业已经16年了,今年准备再扩种100亩。“我和公司签了订单,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技术人员都指导得明明白白,我们只管放心搞好种植。”张雨光说,虽然去年农业市场不景气,但公司依然按照订单协议给予种植户最低保护价收购,整个过程种植户没有后顾之忧。

据了解,万年贡集团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特色水稻品种订单式种植运作模式,通过粮食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生产订单,引导农民种植优良品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订单农业实施过程中,为解决农户生产资料问题,我们创新开展延伸产业链经营服务,先行垫付资金购买良种、化肥,送到农民家门口。为方便农民卖粮,公司还开展多项便民收购服务措施,组织机械分户集中收割,当场计量验收并给予高于市场价的收购保障。”徐双志说。

此外,万年贡集团还不断探索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就业带动、技能培训、产销对接等多渠道助农增收,既调动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也保证公司有稳定可靠的货源供应。目前,公司通过大米种植技术推广带动种植面积40万亩,促进近1.68万农民就地就业,范围辐射包括江西上饶、鹰潭等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助力万年贡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万年县出台了《关于发展万年贡米产业的实施意见》,对优质万年贡米种植基地、品种培育、产品认证和万年贡米龙头企业进行奖补。蔡阳锋表示,有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公司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通过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农旅融合促发展

当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潮流。万年贡集团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和创新不停步。

“我们通过农旅结合延伸产品链、服务链,不断挖掘水稻产业附加值。”徐双志说,公司依托区位优势、特色农业产品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将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打造特色农业。

万年贡集团投资兴建国米文化生态产业园。“秉持‘产业复合、旅游关联’的建设理念,以万年贡米生产为基础,以工业理念提升农业效率,以文化、旅游产品提升农业内涵,提高农业附加值,努力建设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工业参观、文化博览、休闲旅游、特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生态产业园区。”徐双志说。

此外,公司还开通“原产地直销”模式,打造“1512私人定制农场”。通过电商众筹,将万年贡米原产地2270亩优质有机水稻种植基地零散地有偿出租,让客户在旅游、度假期间进行插秧、收割,公司则负责日常的田间管理并代为生产加工,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模式带动稻米产业延伸发展的样本。

“我们还组织插秧节、丰收节等农耕文化庆典活动,有效促进万年贡米文化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徐双志介绍。

“一粒米顶起一个产业。只有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徐双志表示,公司将继续探索创新稻米深加工方式,不断提升水稻生产附加值,形成完整特色产业链条,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经济日报记者 刘 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万年县   农业   米糠   稻米   水稻   附加值   集团有限公司   产业链   大米   订单   特色   加工   产业   集团   文化   市场   产品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