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堂设在历史现场

文艺情景课演出现场。胡智媛摄

“这句话译为‘富人与穷人’更具有鼓舞性!”“不妥,我认为译为‘有产者与无产者’更为准确。”

在北大红楼学生教室内,两名身着长衫的演员手捧《共产党宣言》,一边仔细翻阅,一边轻声讨论着陈望道对具体字词的翻译。

教室一侧,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员樊双待表演结束,便为学生们讲起中国共产党建立早期的艰辛历程。这间不大的教室里,挤满了驻足倾听的游客。

这是“五四”前夕,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在北大红楼开展文艺情景教育课的一幕场景。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育人质效,该院多次调研后,决定与驻地革命旧址、历史遗迹等红色场馆联教联训,将课堂“搬进”红色故事发生地,让学员们身临其境,感悟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让红色历史宣讲与学习“活”起来。

“自己浏览,不如听讲解员讲解,不如在情景还原中真听、真看、真感受。”据该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李石介绍,教学团队围绕“对谁讲、讲什么、怎么讲”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探索了将思政小课堂与历史大课堂相结合、理论讲解与现地表演相结合的路子。

“在革命旧址配合‘沉浸式’情景剧讲课,我还是头一次。”在课程交流研讨会上,樊双说:“寓教于‘景’的教学设计,能让学员代入真实的历史背景,加深他们对革命先驱人生选择的理解。”

为使情景更加真实、表演更加生动,该院剧本编创团队熟读北大红楼系列历史文献,从中选取了“五四”游行筹备、组织平民教育演讲团、翻译《共产党宣言》等5方面的内容,让情景课充分展现百年前先进青年的忧国忧民和爱国情怀。为了避免情景表演“喧宾夺主”,他们将每段情景表演时长控制在3分钟,着重发挥表演的情景代入作用。编剧查阅了大量有关五四运动的图文资料,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细节。

排演的过程,也是学习、感悟的过程。饰演李大钊的学员张泽昊说:“在一次次排演中,我仿佛一次次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感受到了先驱们为国为民的坚定与无畏。”

“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演出现场,学员们激情昂扬的话语,让现场观众备受感染。该院军队文化工作专业学员张月婷说:“感到心头被什么击中了,爱国情怀被点燃。”

在毛泽东同志工作过的阅览室、学生教室以及新文化运动陈列馆等旧址,一次次“沉浸式”文艺情景课讲演,带领年轻学员探寻红色青春的活水源头。据了解,该学院还计划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展演,进一步拓展丰富讲演场景,引导学生在回望历史、感悟历史中,继承发扬“五四”精神,让青春之花在广阔军营绚烂绽放。

来源:解放军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国防大学   课堂   共产党宣言   爱国   历史   旧址   讲演   学员   红楼   北大   文艺   情景   教室   红色   真实   现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