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

劳动最光荣,奋斗最美丽。“五一”小长假是法定节假日,很多人或者休息在家,或者陪家人外出旅游,放飞心情。然而,仍有不少人,他们默默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他们用坚守诠释劳动最光荣,用执着演绎劳动最美丽。“五一”假期,记者走近坚守岗位的一线劳动者,用笔触和镜头展示他们劳动的风采,感受他们的平凡和美丽。

李嘉璐:为幸福美好生活积蓄能量

□ 本报记者 刘少伟

4月29日,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多地已开启“人从众”模式,朋友圈里各种人潮汹涌与景点打卡视频齐飞。旅游热度的飙升,甚至让“今年的五一疯了吗?”上了微博热搜。据央视新闻的报道,今年“五一”假期预计会有超过2.4亿人次出游,将恢复到2019年的104%,预计平均出游距离将达到270公里至280公里左右。

李嘉璐坐在离石区永宁东路的一家便利店里,一边在手机上刷着五一出游的各种短视频,一边准备随时招呼进门的顾客。作为一名销售人员,五一出游的热度,只是她和好友们聊天的话题之一,按时做好每天的工作,才是她必须关心的重点。

“今天八点就过来上班,白班虽然忙一些,但是不影响休息,所以我还是更喜欢白天上班,虽然没时间享受五一小长假,不过明天白天就可以休息了。”李嘉璐告诉记者。

2022年3月底,李嘉璐从太原盛世技工学习学习美容回来,进入离石区的一家美容机构当起了学徒。由于学徒工资较低,加上不太喜欢这个行业,两个月后她就离开。随后,又在时下正热门的新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在离石的一家加盟店里找到一份岗位。当时,按照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和店里的规定,工作人员必须一直佩戴口罩。就是这一措施让她的脸上开始起痘,无奈之下,她只得再次转行,来到了这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

“由于是24小时营业,隔两天我就得上一次夜班,但好处是上完夜班第二天就可以休息一天,所以算起来,我的休息时间还不算少。”李嘉璐笑着介绍。

虽然只拥有碎片化的休息时间,但只要有空,李嘉璐还是喜欢和朋友们一起逛街购物、一起寻觅美食,一起拍照打卡。4月22日,离石区王营庄文旅小镇盛大启幕。4月28日,市葫芦文化博物馆开园又在信义镇严村开门迎客,纷纷赶在五一假期前开业的各种旅游资源,为她们提供了更多出门游玩的选择。

“现在的这份工作,我暂时感觉还比较满意,所以想珍惜机会,先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挣钱,希望能为以后逐梦诗和远方打个好基础。”李嘉璐说。

刘晋峰:给群众触手可及的“安全感”

□ 本报记者 刘丽霞

“五一”小长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日子,当人们沉浸在与亲朋好友外出游玩的欢乐愉悦中,或是与家人团聚一堂的温馨惬意中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甚至比平时更加忙碌、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他们就是人民警察。

“同志,您好,这里是行车道,不能停车,请按照指示牌将车停放在指定位置,谢谢您的配合。”5月1日,在离石区王营庄乡村振兴示范区吕梁市公安局离石分局网安大队长刘晋峰和他的队员们正在忙碌地执行安保任务,同时维护着周边的道路交通秩序。“‘五一’期间人流量大,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离石公安分局加强全区‘五一’假期的社会面治安管控,从4月29日开始到5月3日,对王营庄、白马仙洞、大东沟、安国寺景区及新城壹号美食街等重点部位开展安全保卫工作,以景区、商圈秩序维护和治安管控为工作重点,按照 ‘五个严防、三个确保’的目标要求,强化执勤值守,开展服务引导、纠纷调解、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努力为景区、商圈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节日氛围。”刘晋峰告诉记者。

采访期间,一名身着表演服装的人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警察同志,您好,我的表演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可我的车还有点故障,时好时坏的,入口处人又多,短时间内我到不了怎么办?”听到群众的求助后,刘晋峰和他的队员们热心帮忙、积极协调、迅速反馈,有的寻找场地指挥停放车辆,有的协调执勤点工作人员重新安排路线,有的拦停了路过的搭乘车辆……最后,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帮忙,这名表演人员终于按时到达了场地。“其实对于我们的职业来说,类似这样的事情会遇到很多,节假日在岗不仅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更是要通过自己的坚守和努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刘晋峰说。

头顶警徽、身穿警服,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他们,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用一个人的辛苦换来整座城市的安定有序。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付出是为了让城市秩序井然”、“让更多人安心过好节日”……正是因为他们的守护,这个“五一”假期分外祥和、安定。

王艳花:让每个孩子都能“发光”

□ 本报记者 白凯冰

五月,春光灿烂,温度终于升了起来。今年的五一假期,王艳花依然坚守在岗位上,5月1日早上八点,王艳花已经来到吕梁职业中专的值班室,开始了假期后课程的备案工作。

从200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吕梁职业中专任教,到现在已经有15个年头,王艳花感慨:“在大学的时候,教学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模糊而抽象的概念,一种不得不完成的学业任务。可是当我走进真正的课堂,面对着一张张陌生而稚嫩的面孔,用充满新奇和渴望的眼神看着我,那一刻,心中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了上好课,王艳花利用所有的空闲时间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认真备课,悉心琢磨上课方式。一开始,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放松一些,课堂就会乱糟糟的;抓严一些,孩子们又没了学习兴趣,教室里死气沉沉。由于学生都是中考落榜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让王艳花很是头疼。

在苦恼纠结中度过了一段时间后,王艳花明白了教学并不是站在讲台上把课讲完这么简单的事。她不再一天到晚伏在办公桌上写教案,而是跑去别的老师的课堂上听课,看着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在讲台上高谈阔论,潇洒自如,举手投足间毫不费力地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那些枯燥生涩的知识点就在一阵阵笑声中被学生轻松吸收。那种情景让王艳花艳羡不已,也在心中确立了新的努力方向。王艳花每篇课文都用一首歌曲导入,让学生们观看名家朗诵课文的视频,并延伸了很多课外知识,同时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小组竞赛,成功调动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成为班主任之后,每天除了大量的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工作,王艳花还会尽力挤出时间走到孩子们中间去,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动态和情绪起伏。她知道,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即使再不起眼、再不听话的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她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发掘他们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做一颗发光的“宝石”。

15年来,一次次加班加点准备教案,只为了学生更容易学懂新知识,王艳花收获的,不止是一个奖项或一个荣誉称号,更是收获的学生们毫无保留的爱和信任。“在三尺讲台上,我就是孩子们的老师;而在讲台之外,我希望自己更是每一个学生的朋友。”王艳花对学生持之以恒的热情,将“劳动模范”体现的淋漓尽致。

薛改爱:用坚守保障蔬菜的新鲜供应

□ 本报记者 罗丽

五一假期是今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较长的假期,在大部分人计划着如何出游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时,超市工作人员却在节假期间坚守岗位,服务群众,确保市场供应充足稳定。市区惠利多生活购物超市理货员薛改爱就是其中的一位,对于她来说,别人的节假日就是她的工作日。

50岁的薛改爱是蔬菜区的一名理货员。清晨6点50,整个城市渐渐苏醒,薛改爱早已在生鲜库房里忙活着分拣。为了让前来购物的市民能够随时买到新鲜蔬菜,她每天都要在负责的30多平米的区域里穿来穿去地忙碌着,陈列货物、整理货箱、台面清理,一遍遍地重复着一项项操作。

4月29日上午10时,记者走进惠利多生活购物超市,各色生活必需品琳琅满目、丰富多样,市民们正仔细地挑选着心仪的商品,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龙。在蔬菜区见到薛改爱时,她正忙着将顾客翻乱的台面排列整齐,眼睛还不时在观察其他区域的情况,脑子里迅速记下哪些菜品已空架要及时补货,让前来买菜的每个人都满载而归。虽说蔬菜区面积不大,但却是市民需求量最大的地方,种类多、上货的频率高,这也让薛改爱停不下来。“补得勤一点,不新鲜的就撤下来换上新鲜的,还要及时清理菜架上被不慎折断的菜叶,并对一些有损伤、影响销售的蔬菜做下架处理。”薛改爱说,五一期间,超市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活动,像西葫芦、豆角、茴子白等大陆菜由于价格实惠,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选购。

“平凡的工作也要用心才能做好。”今年是薛改爱来到超市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在她看来,超市理货员是个细心活,每种蔬菜的摆放位置都要记得清清楚楚,当台面出现一小块“空白”时,要勤添少补,第一时间将新鲜的蔬菜填充上来。同时,理货员也是个体力活,每天大几百斤的蔬菜,员工们分工合作,搬不动就抬,抬不动就用车拉,“一个班上下来,光是搬运货物就要跑十几趟。干得多了,也不觉得累了。”薛改爱笑着说。

由于工作原因,几乎所有节假日薛改爱都没有休息过。薛改爱说:“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感觉,这就是我的工作,看到顾客每天都可以吃上新鲜的水果,我觉得也挺有意义的。现在我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感觉每天从早做到晚也感觉不累,一心只想着把事情全部做好。”目前,惠利多生活购物超市有一百多名像薛改爱这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理货员,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劳动、坚守岗位,我们才能在节假日随时购买到新鲜健康的水果、蔬菜等一切生活物资。

白唤娥:把最美的风景留给乘客

□ 本报记者 张娟娟

白唤娥是临县第一位女公交司机。47岁的她自2019年10月成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以来,出车1400多天,行驶20多万公里,零事故、零投诉。也因其几年如一日坚持以爱心、热心、耐心、细心、贴心为乘客服务,被群众誉为“临县最美公交车司机。”

“这位公交车司机阿姨好厉害,开这么大的车往返于一条条街道和站点,看着好威风,好潇洒。”“这就是咱们女人中的佼佼者。”“对大家天天都是笑脸相迎,扶我们老年人上车,很热心,很文明。”往返于临县高级中学至文峰苑4号线的公交车上,白唤娥听到的夸赞声天天不绝于耳。诚然,作为一个县城里第一位女司机,大家在新奇中只是夸赞她的飒爽和文明,四年来,渐渐地,大家更清晰地看见白唤娥身上坚韧、踏实、勇敢的一面。

驾驶公交车是一件辛苦活,但白唤娥仿佛有源源不断的热情和活力。偶尔倒班同事有事请假,她可以早餐多吃一个馒头,就这样坚持一整天。她非常爱笑,同时又有一颗细腻的心,在营运过程中,她时刻留意周围的车辆动向,并留心注意每一位乘客的细节状态,有的人可能身体不太舒服,有的人行动不便,白唤娥就会多等一会,并协调车上的乘客让座,耐心等大家都稳稳地坐好,这才放慢车辆起步的速度启动公交车。

一边观察白唤娥驾驶车辆的细节,一边看她和群众文明互动,在不影响驾驶的情况下,偶尔和她聊天了解过往的事。

去年疫情期间,临县公交公司承载着运输感染新冠病毒感染人员的重任。出于对家人的健康等因素考虑,好多人显得很为难。这时候白唤娥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愿意去,其他人看着一个女司机主动站出来,也纷纷加入。尽管穿了防护服,但往返几次后,白唤娥浑身酸困并且发冷,还伴有干呕现象,身体不支的情况下,白唤娥报备了公司领导,立即去就医,休息了一晚上,次日身体轻快起来,想着自己的职责,立即又加入抗疫的队伍中。

拾金不昧的事更是做了不少。有一次,临县高级中学的一位男同学将手机、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物品落车上了,白唤娥心想:“孩子第一天开学,东西都落车上,该多着急啊。”于是立即想办法,最后辗转联系到临县高级中学的一位教师,最后将东西一样不少的送到孩子手上。

“五一”当天, 白唤娥中午12:10分上班,要到晚8:00才能下班。“说不累是假的,但是每次看到乘客开开心心上车,开开心心下车,身体上所有的酸痛都一扫而光了,我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白唤娥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热情服务乘客,她将自己的真心、真情充满了整个公交车厢,也把最美的风景刻进了乘客心里。

闫长保:鞋修好了,路就顺了

□ 本报记者 李亚芝

在热闹的步行街对面,货源街巷口,多加留意就会看到一个补鞋摊,补鞋匠闫长保师傅坚持每天出摊,坚守在这个位置,日复一日。

闫师傅的摊位不大,一看就很有年代感的木箱子装着剪刀、钉子、铁锤、胶水、尼龙线、防水布等,还有一台补鞋机。除了补鞋,闫师傅还配钥匙,这就是他这个摊位的全部。记者刚走到摊位,闫师傅就问:“补鞋?”说明来意后,他爽朗的笑了笑,热情地让坐下。因为常年在外风吹日晒,闫师傅古铜色的脸上已见岁月的痕迹,一见人就露出整齐的牙齿憨厚地笑着,他眼睛不大,却也有神,不时地看着过往的行人,判断是不是来修鞋的人。

闫师傅今年57岁了,结婚后跟着同村的师傅学了一年后就自己开始摆摊,这一干就是三十年。以前补鞋的人多,生意好,在货源街这一带补鞋的师傅有十几个,现在也没几个人再坚持了。说起现在的补鞋光景,闫长保轻轻地叹了口气,低下头说:“现在补鞋的人少了,补鞋的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耐穿、舒适,还要美观。”即使每天钱挣得少,却也每天的出摊收摊中倒也获得一份简单与自在,这也是闫师傅坚持的原因。

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时有三三两两的顾客过来,一位附近工地上的工人拿着一双沾满泥土的胶鞋走过来拿给了闫师傅,他仔细地看了看被划破的鞋面。闫师傅的手干裂,布满了老茧,却也灵活,只见他熟练的搓线、上线、转动着机器,不一会,一双鞋就补好了。修鞋的时候,闫师傅很认真,一直半蹲着,不坐凳子,也不说话,等修好了鞋,顾客走了,闫师傅才接着和记者介绍他的这台补鞋机。这是他的第二台机器,也已经用了8年,第一台补鞋机陪伴了他20多年,可以说是他们家的“功臣”,在过去的日子里,都是靠它支撑着一家人的生计。“现在生活好了,儿女都挣上了钱,女儿很争气,考了大学,现在已经毕业当了老师。”说到这,闫长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补鞋是一项传统手艺,要清理、剪裁、上线、粘胶、上钉……等工序,不仅如此,还要面对很多刚脱下脚的鞋子,难免有味道。闫师傅一脸真诚地和记者说:“最开始年轻的时候也觉得有点不舒服,现在把鞋子修补好,顾客满意才是我最关心的。靠双手劳动挣钱才是最大的体面。”喝了一口水,闫师傅继续说道:“人就是要多劳动,我现在不干活就觉得心慌。”

谈到五一假期,人们都出去玩,闫师傅告诉记者,三十年来,从来没给自己放过假,每天早上9点左右在家吃过饭,就骑上摩托从交口镇石盘村出发,到了摊位,直到晚上7点才收摊。中午也不回家,买个饼子喝口水,就是一天,也是他的每一天。回忆起自己去过最远的地方,大概就是年轻时去石家庄进货的时候,也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我修过的鞋就是我走过的路,鞋修好了,人生的路也就好走了”闫师傅豁达地说。

车来车往的路边,闫师傅的衣服上已经布满了一层灰尘,但是补鞋机却在他的不断擦拭下,始终保持着锃亮。明天同一地点,依旧能看到闫师傅的身影。

本版图片由记者刘少伟、刘丽霞、白凯冰、罗丽、张娟娟、李亚芝提供

本文来自【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离石   吕梁   临县   劳动者   乘客   师傅   蔬菜   假期   超市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