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各区出炉一季度经济数据,哪个区贡献大,后劲足?

文/韬略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春夏交替之际,从线上到线下,“深圳速度”又刷屏了。那个“搞钱”的鹏城,回来了。

五一节前,深圳正式公布重磅数据。2023年一季度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772.19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549.24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217.60亿元,同比增长7.6%。这给年初定下的6%预期目标打了一剂“强心针”。

随后,深圳各区陆续公布“一季报”,不少城区的经济指标更为精细地展示了深圳的经济走势。从中抽丝剥茧,便不难挖掘今年深圳的经济发展透露了何种信号。

Part1

增量领跑一线城市

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今年一季度,深圳经济增量排全国第一,高增长的背后必然离不开核心产业的支撑,而个别城区正是依靠这样的核心产业优势,实现两位数的经济增速。

四大一线城市,深圳成第二产业正增长“独苗”

纵览GDP二十强城市,深圳是增量唯一超700亿的城市,且增速位居四大一线城市首位,深圳还是四大一线城市中唯一一座实现第二产业正增长的城市。

我们也看到,一季度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而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8%。可见,制造业是深圳当之无愧的制胜法宝

深圳夺冠,这个区贡献巨大

我们愈发感觉,在深圳经济转型中,新动能主要集中诞生于制造业,这座“工业第一城”,正潜移默化地发生变革。各区所公布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

可以看到,深圳一季度夺冠,宝安与南山的贡献巨大。其中,宝安在深圳一季度成绩中的贡献与地位更是极其显著,不少单项指标成绩显赫,据统计,一季度,宝安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以及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均为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长贡献率也为全市第一。

尤为特别的是,今年一季度,深圳GDP前四强区均为千亿级别。其中,南山区首次在第一季度突破两千亿大关;宝安区不仅首次在第一季度挺进千亿大关,而且一跃冲破1100亿大关。

按照增速来看,宝安区在今年完全具备迈进全国区县“5000亿俱乐部”的势头,龙岗区也有巨大的可能性。须知,去年全国也仅7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突破5000亿元,它们分别是北京的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深圳的南山区、福田区,广州的天河区,以及苏州的昆山市。

放眼深圳内部,一季度,宝安、坪山、深汕特别合作区均实现两位数增速。这三者都聚焦于制造业,其中宝安区、坪山区均喊出了“制造业立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前身本就是工业园。但综合来看,宝安区是在基数大的情况下实现两位数增速,更为难能可贵。

假设深圳近年来高速发展是以“雁群模式”展翅飞翔,那么南山区就是这个“头雁”;而如果深圳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腾飞,那么宝安区则是这个“头雁”。

Part2

制造业当家

深圳一季度动能来自何处?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今年,制造业不仅成为聚焦点,更是定调为未来的永恒风口。深圳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是一季度经济行之稳健的关键。

那么,一季度以来,深圳及其工业大区、制造业强区,坚持制造业当家、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能来自何处?

我们发现,深圳在这方面可谓多招谋划,多管齐下,其中主要四大方向为招商引资、土地整备、“工业上楼”和各区争创“专精特新”。

腾挪空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土地整备作为布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的必要一环,是坚守现代化产业的基石。谁占位多,就代表着制造业发展机遇愈大。

在日前出炉的《深圳市2023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本年度全市计划供应产业用地300公顷,其中新供应240公顷产业用地,更新整备供应60公顷。而宝安35公顷,龙华52公顷,龙岗15公顷,罗湖23公顷,南山2公顷,福田0公顷。

值得一提的是,宝安去年全年土地整备达496公顷,创历年之最、深圳各区之最,产业供地宗数超前三年总和。

工业上楼,“上下楼”成制造业“上下游”

深圳山海连城,资源有限,注定要向天空借空间。“工业上楼”提高单位亩产,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产业空间,帮助企业降成本、增活力。

其中,宝安和龙岗是深圳“工业上楼”项目的大户。而在近期深圳72个“工业上楼”项目中,宝安10个项目的面积就占据了全市“工业上楼”面积的1/4。

据我们观察,以深圳最大“工业上楼”试点园区、深圳首个平方公里级以上的“工改工”重点城市更新单元项目——宝安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为例,这里将规划提供160万平方米厂房、近100万平方米研发用房以及160万平方米的居住和配套商业的全球标杆产业园。

这一园区,实则就是深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样本,即上下楼成制造业“上下游”,一栋楼就实现产研平台一体化,一座产业园就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各区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娘家人”

深圳发展制造业转型的另一个举措,则是打造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遍地开花的优良格局。此间,深圳深刻意识到,既要“灯塔大厂”,还要“专精特新”,不仅要大项目、大投资,还要小企业、创新企业。如此,创新环境和科技发展才永葆活力。

其中,全深圳共有442(待确认)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南山和宝安是“小巨人”强区,两区占据了全市的六成数量。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则是,上海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62家、广州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23家.

其中宝安数量最多,拥有136家,居全国县区第一。从这一纬度看,宝安一个区,足以媲美一个市。

宝安何以达成如此成就?作为制造业转型的标兵,宝安区有着一套逆向做法——“企业实验室经济”,即推动企业自建或与科研机构共建国家级或省级研发平台。这一做法,在当下深圳仍缺高校“智”力支持的现状中一项重要解决方法。

此外,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区,宝安更是不遗余力地打造园区品牌——“科技桃花源”,其融合空间、服务、资本、科技、市场等要素,加速科技转化成果,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目前,108家桃花源科技孵化器现有的科技桃花源。令我们侧目不已地是,宝安“科技桃花源”有一套考核标准。若是考核不达标,宝安区将对桃花源的运营单位实行淘汰机制。

如此“狠心”,深圳制造业质量怎能不高?

Part3

制造业“大鹏展翅”

深圳未来黄金地带在哪?

很明显,制造业转型成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核。那么,未来深圳制造业发展的黄金落脚点,将会出现在哪里?

“大鹏展翅”,制造业黄金双翼起飞

制造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宝安、坪山两座制造业强区取得经济高增速发展,犹如“大鹏展翅”,共同打造出深圳制造业的“黄金东西双翼”。

制造业转型发展模范生,C位宝安迎来新一轮蜕变

先进制造业的生存发展,必然会走转型路径。作为深圳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宝安拥有深厚的工业发展历史、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人无我有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初期,得益于广深与香港贸易频繁,107国道宝安段沿线两侧逐渐形成了集镇及工业园区布局,它们野蛮生长,见证着宝安从农村迈向现代化城市,也是深圳飞速发展的缩影。这里坐拥全国最多的7000多家国高企业、全国最多的13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名副其实的赛迪创新百强区全国第二、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榜单全国第三、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全国第四、综合百强区全国第五。

因此,深圳制造业转型发展,基础实力雄厚的宝安必然是扛大旗的角色。

当下,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才是当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纵观国际知名先进制造业高地,无不是服务要素占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越高,制造业质量效益便越高。

宝安,恰巧坐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深圳乃至大湾区最强基建两大基本盘,加之宝安机场扩建、会展业重启、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将虹吸大湾区乃至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未来的宝安,必将蜕变成湾区的CBD、科创中心。

结语

毫无疑问,一季度以来,四大一线城市的经济格局再次发展转变,透露出“制造业是深圳取胜关键”的信号,深圳各区的数据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我们此前曾抛出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的产业链向高端进化,向价值链上游进发,我们认为,这一进程很可能在宝安发生!

如今看来,这是事实,也是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深圳   桃花源   经济   后劲   南山   制造业   贡献   产业   工业   数据   城市   全国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