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突然“消失”的4个人,至今毫无音讯,他们究竟去了哪里?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痕”,空中飞舞的蒲公英,是春风留下的痕迹;普照大地的阵阵暖意,是阳光留下的痕迹;经久不衰的精神,是伟人留下的痕迹

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就有四个声名远播的知名人物,曾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绚丽的痕迹,却在突然之间“销声匿迹‘,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沉寂在浩瀚的烟尘里。

直至几千年后的今天,他们是生是死的下落依旧是无数人不愿遗弃的关注焦点,甚至有不少痴迷的研究者不愿意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常常为此争论不休,毕竟在每个人的认知中,无论一个人是死是活,终究都是有迹可循的。

第一位”销声匿迹“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老子原名李耳,生于春秋末期的陈国苦县,他所创立的道家思想,不管是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展现出深刻的影响和显著的作用。而老子的毕生成就主要集中在《老子》一书中,这本书竟是老子在解甲归田在途经函谷关时”被迫“作出的。

众所周知老子处在周敬王三十五年左右,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曾经的光彩照人、辉煌耀眼的周王朝,现如今早已是日薄西山,越来越衰败了。而老子不忍心看到平民百姓万分受苦的惨状,便选择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西行,希望在四处云游的过程中能教化众人。

当时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一直以来都非常敬佩老子,在听说他要来函谷关时自然是是万分欣喜,可是当尹喜得知老子只是要出关云游的时候,又觉得非常的遗憾和可惜。于是为了能留住老子,尹喜就想方设法的对老子死缠烂打,对老子”放狠话“:”先生要出关的前提是留下一部著作“。老子无奈之下在临走之前将五千字左右的著作《老子五千言》交给了尹喜,而这便是被后世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道德经》。

不过据《后汉书》中的相关记载,老子在把五千字的著作交给尹喜后,便骑牛出了函谷关,之后便只剩下”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结尾。而”入夷狄为浮屠”的意思是老子进入了西方,在教化众人后产生了佛教,而这也是“老子化胡”这一说法的由来。

再加上道教的诸多弟子之后将《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经》,将老子视为神格仅次于西王母娘娘的“太上老君”的化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清道德天尊。但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站不住脚的,毕竟它没有令人信服的有力证据作为支撑。

第二位”销声匿迹“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生于春秋时期的越国苎萝村,相传她从小跟随母亲在江边浣纱,本就五官端正的俊美身影,在清澈江水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就连河中的鱼群看到她的倒映,都忘记了游泳慢慢地沉入水底。于是“沉鱼落雁”中的“沉鱼”一词,便成了西施的美称,代表着倾国倾城的绝世容颜。

而西施的“消失”其实与越王勾践的复仇大计脱不了干系,当时越国计划骑起兵攻打吴国,不料越王勾践在兴兵之际,不听军师范蠡的劝诫,在五湖之战中遭到吴国的猛烈一击,最后在溃退到会稽山之际无奈向吴王夫差求和。

表面上勾践似傀儡般的依附着吴国,在两国战火暂息干戈之后,让越国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而私下里勾践对却自己兵败吴国之事耿耿于怀,一直在压制内心想要复仇的欲望,卧薪尝胆的静静等待光复越国的机会。

终于越王在吴国韬光养晦三年后,范蠡向勾践上谏了对吴王夫差使用美人计的策略,而这个计划的关键人物就是西施。由于吴王夫差随着吴国的不断壮大,渐渐迷失在荒淫腐败,沉湎于性欲酒色之中,而西施这个角色美人的出现,无疑把吴王迷倒神魂颠倒,想要得到吴国的政治要闻和军事机密简直如探囊取物般轻松。

果然在“头号色情间谍”西施的挑拨下,不仅让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助其攻城略池的赫赫战绩,赐给多次求见吴王却被拒之门外的伍子胥一把宝剑,令其自杀;还帮助勾践的大军长驱直入吴国都城,消灭了往日的死敌吴王夫差,最终成功的完成了复仇。

而西施为越国作出如此大的牺牲和贡献,绝对算得上勾践复国的第一大功臣,按理说她是女儿身就算没有被加官进爵,也应该会得到越王勾践的优厚和奖赏。但是西施却在那之后消失不见了踪影,似乎她在吴国破灭的那一刻,也在历史的长河被抹去了痕迹。

对于西施的真正下落,世人有诸多猜测,有的人认为在越王攻打吴国的时候,西施正身处于吴国的王宫之中,所以没来得及逃走就在战火中死去了。还有的人认为,西施在勾践灭吴之后,跟随范蠡一起隐居了起来。因为在西施被送往吴国“迷惑”吴王夫差之前,她曾与范蠡产生过深厚的情感,但当时的范蠡为了帮助勾践灭吴复国,便抛下了自己与西施的爱情。

于是在越国重建建立的那一刻,便选择辞官离去,带着西施一起归隐山林,最后不知所终。虽然众说纷纭,到底孰是孰非,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第三位”销声匿迹“的鬼谷子关门弟子-徐福。

徐福是秦代著名的方士,不仅在医学、航海方面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还是鬼谷门派创始人鬼谷子的关门弟子,而所谓的“方士”,就是专门炼制长生不老丹药的人。正如古训所言:“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意思是擅长游泳的人容易溺死,擅长马术的人容易摔死

,而徐福的“消失”也无疑与不死仙药息息相关。

相传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从鬼谷先生那里得知一种可以让人起死回生的不死草,可以达到一株草救活上千人的功效,吸引当时已经高枕无忧的始皇,开始对那虚无的长生之术有了幻想和追求。于是当民间有名的著名方士徐福抵达咸阳城之际,便被秦始皇受命东渡,为其寻找可以长生不死的仙草。

徐福带领近千名的童男童女,以及够用三年之久的粮食物资出海寻药,不料一行人没多久便不知所踪了。有的人传言是徐福寻草未果,担心被秦始皇清算,便一直沿琅琊东去,最后落脚在日本,成为日本人的天皇,也就是日本历史上所传言的第一位“神武天皇”。不过这一说法至今都没有得到证实,虽然如今的日本确实有徐福墓,但该墓的成立年代却与徐福东渡的时间不符,以至于被世人推测是后人为了佐证“徐福来日”的传说特意建造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徐福确实找到了能够起死回生的不死草,在自己高超的炼丹技术下也炼制了不死丹药,但是这仙丹最终被徐福占为己有了,毕竟没有人不想让自己长生不老的吧。直到传说中的仙人沈羲在得道成仙之时,才看到徐福乘白虎马车来人间接沈羲升天,众人才得知徐福在出海东渡之后,自己获得了长生不老的能力得道成仙了。

第四位”销声匿迹“的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也是被朱元璋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但是朱允炆并不是做皇帝的料子,再加上登基的时候太过年轻,所以引来朱元璋其他儿子的不满,甚至燕王朱棣直接对其起了杀心。于是在朱允炆即位后没多久,他逐渐压缩各个藩王势力的举动,便让原本就有谋反之心的朱棣开始兴兵造反。

果然在之后的靖难之役中,朱棣成功带兵攻下南京都城,而朱允炆担心被朱棣逮捕后,死法过于残忍和不堪,便在战火中选择自焚而亡。然而在明成祖朱棣当了皇帝之后,有人曾告知他那具焚烧的尸体并不是朱允炆的,而是他的妻子马皇后,真正的朱允炆其实早趁乱逃走了。

而朱棣为了寻得朱允炆的下落,将其主录僧溥洽抓起来严刑拷打,终于在监狱里十年之久的折磨下,溥洽无奈说出了朱允炆”削发为僧“的真相。可是朱棣先后派遣航海大家郑和,以及户科都给事中胡濙寻觅16年之久,均未找到朱允炆下落。

直至朱棣驾崩前的一个晚上,得知胡濙寻人归来,便将其单独召见在卧室之内,从他的口中的得知,当初朱允炆在逃离紫禁宫之后,便被主录僧溥洽所救,后周游到江苏吴县普洛寺内削发为僧,自此堕遁入空门并无复国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吴王   鬼谷子   勾践   道德经   西施   方士   吴国   销声匿迹   音讯   下落   老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