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江青被判死刑,陈云极力反对:如果非要杀,请写陈云不同意

文|木鱼

编辑|逸屹川

“非常时期,应当采取非常手段。”

在陈云的提醒下,华国锋果断做出最终决定,立即粉碎四人小组。

于是就在1976年10月6号晚上,一个破坏祖国安危,扰乱国家秩序的顽劣组织被彻底铲除了。

当时,华国锋以“保护审查”的名义,将四人小组绳之以法,但在后续审判中,却争议颇多。

党内不少人建议直接对于江青处以死刑,但是,陈云同志又坚决反对,认为江青不能杀。

究竟是为何让陈云对这件事持反对意见,这背后又有怎样的隐情?

1980年11月份的一天傍晚,正在家中休息的陈云突然接到了中央打来的电话,让他抓紧时间去参加一个十分紧急的会议。

立刻让秘书备车出发的陈云一刻也不敢耽搁。在车上,陈云大概也知道此去所谓何事。

虽然电话里没有说明会议内容,但应该还是讨论“四人小组”的立案审查问题。

自从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后,“四人小组”就更加猖獗,加快了篡党夺权的步伐。

如果不及时铲除祸患,势必再一次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产生威胁。

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当选为中央纪委第一书记的陈云,在会议上持反对意见。

当时党内大部分人都参与了发言,对于“四人小组”中江青的审判,大多老同志的意见和社会上的声音基本一致,那就是处江青以死刑。

而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江青必死无疑,且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的江青确实判死一百次都不为过。

但陈云在此时却说:“如果你们非要判处江青死刑,那就在会议记录上写:陈云不同意”。

此话一出,掀起万层波。

难道陈云和江青私下有什么关系吗?他们到底有什么恩怨纠纷?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大多老同志都向陈云讨要一个说法,而让大家稍安勿躁的陈云也缓缓道出了自己的考量。

其一,粉碎“四人帮”是党内斗争,是党内同志之间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原则性的分歧与对立的斗争。

在党内一切要讲道理,一切要讲清楚道理,一切要有道理可讲,不能随便就大开杀戒。

第二点,报复性的杀害行为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体现,这对后人会树立不好的先例。

陈云表示,在他们走上错误道路之前,也曾是与我们并肩作战的伙伴,直接杀掉,不利于党内和平与团结。

而把他们作为案例留下,或许还能对后人起到一个警醒作用。

再一个,如果就这样处置江青或许太简单了,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江青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没有表现出后悔的情绪,建议考虑无期徒刑。

让她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忏悔。

三点建议一出,参会众人都陷入沉默,很多人也都意识到,相对于陈云而言,自己确实有些思虑短浅,没有做到充分的长远考虑。

而有这样长远眼光和大局意识的陈云,能扛得住众人的压力,做出如此有胆识的决定,与他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

陈云,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主持着我国的财政工作,更是被称为“中国经济的大管家”。

但是,这位大管家的学历和出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1905年,陈云出生在上海青浦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两岁时丧父,四岁时丧母,十分不幸的陈云完全是靠着舅舅抚养长大的。

舅舅廖文光是个裁缝,平常靠着那裁缝手艺来维持两人的生计。

舅舅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很是清楚知识的重要性,他省吃俭用只为让陈云能够读得起书。

他不图陈云将来当个多大的官,只希望至少不要像自己和他父母那样,没有什么文化只会种地。

明白舅舅良苦用心的陈云,进入学堂后便很是用功读书,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也会及时请教先生。

他没有那个年纪孩子的顽劣性,只是一心扑在学习上,不愿辜负舅舅的苦心。

陈云的老师也很欣赏他,对于这样思想端正,勤学好问的学生,老师自然很喜爱。

在舅舅已经无力支撑陈云继续念书时,他的老师在这时对陈云伸出援手,为他申请到了一次免费读书的机会。

对舅舅的支持和老师的帮助心怀感激的陈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读书上,希望用傲人的成绩回报帮助过自己的恩人。

在陈云的学习生涯中,有一位思想开放的陈老师,对陈云影响颇深。

在他的课堂中,这位陈老师不会讲那些沉闷无趣的典故,反而经常讲一些为国捐躯,改革创新的英雄事迹。

在这位老师的深刻影响下,陈云的爱国热情熊熊燃烧。

他也意识到了,在那个军阀混战,国家内忧外患的年代,社会上最需要的就是一批思想先进,敢于革命的“觉醒者”。

在陈云听说党中央要发动第三次北伐战争时,他也想借此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陈云立刻加入到上海商务印刷馆的工人队伍中。

在上海商务图书馆工作的人们大多都具有先进的意识,积极参加党中央组织的革命运动。

陈云在图书馆积极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与参加运动的人员多有交流。

当时周恩来总理亲自到现场视察情况,与大家一起商讨行动方案,也是在周总理的指挥下,此次运动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正是通过此次起义,周恩来总理与陈云结识,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当时十分年轻的陈云,做起事情却是沉着冷静,有勇有谋,党组织对陈云也很是欣赏,很快他就升职为中央的高层领导。

1931年顾顺章叛变,当时整个中央政治委员局的成员都有暴露的风险,好在陈云同志及时力挽狂澜,顾顺章叛变很快被平复。

党中央再一次看到了陈云那出色的能力,将他提升为特务科的领导。

陈云上任后,第一时间修复之前破碎的关系网,清除暗桩,并培养出了新的一批核心特务人员。

在陈云的不懈努力下,烂摊子被及时收拾好,党中央的耳目又重新亮了起来。

在特务科恢复工作完成后,陈云又接到了要秘密转移鲁迅夫妇的任务。

之前便对鲁迅颇为崇拜的他,在见到真人并与之攀谈后,不断感叹思想又得到了升华。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陈云更是为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所折服。

在这之后陈云便大力弘扬“鲁迅精神”,不断开展新青年的建设工作,大力支持学生们读书。

因为他知道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代表着国家的生命力,而读书能让孩子们见到更加宽广的世界,从小培养爱国情怀,这样才会让年轻一代更加的团结有力量。

在这之后,陈云职位一直高升,但他仍旧不忘初心,一直为国为民。

在陈云的努力下,一批又一批新鲜血液填充到党组织各阶层里,努力为老百姓做实事。

觉醒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其中有不少都是陈云的功劳。

在军队里,陈云先后担任过红军的军委纵队政委,主持1944年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工作,为我国抗战时期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解放战争时期,陈云更是在东北担任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

东北解放后,陈云为恢复东北地区经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举措,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在当地取得了极好的成效。

陈云常年在幕后工作,没有像那些在前线带兵打仗的大将军们那么出名,一直以来甚至没有多少人认识陈云。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回到中央,当时中央提倡清正廉洁的作风,很少有人愿意接手财政工作。

因为一搞不好就会被扣上贪污受贿的大帽子,而且面对整个国家的财政大权,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心无旁骛,专心工作。

但是毛主席对于国家财政这一方面尤为看中,当时便下令让常年主持财政的陈云来继续工作。

同很多人想法一样,陈云一开始并不想接手如此大一个烂摊子,但是上任后,陈云才明白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经济百废待兴。当时上海的资本家们不欢迎新的人民政权,不甘心自己的经济特权受到侵害,便用尽花招。

他们先让人民币兑换成金元券,等人民币兑掉了金元券后,再用黄金、白银、美元打击人民币,使人民币也走金元券的路,变成一堆废纸。

用银元倒换人民币的他们,手里掌握着大量银元,随意抬高物价,进行投机倒把的买卖不成问题。

并且在他们的恶意操控下,各大商业机构都不收人民币,这就让人民币的信用值大大降低。

那些资本家也就是想要利用这两种手段挤垮人民币。

而清楚地知道那些资本家想法的陈云,冷静并又快速的分析当时上海的金融形势,实施一系列强有力的方法,端掉了上海资本家的大本营。

陈云还顺藤摸瓜,把那些零星的小商小贩也一锅端,从此上海街道上再也见不到银元贩子,人民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除此之外,陈云还指示华东、华中两局采取以下措施:

  1. 命令铁路、公路、上海公用事业,一律收人民币。
  2. 征税一律征人民币。
  3. 在上海首先发行实物公债,其他一些地方也要发一些公债。
  4. 通令各私人银行检验资金。
  5. 开放全国各地区之间的汇兑,用已经较稳固的老区货币支持新区货币。

政治和经济两手并用,陈云很快就把上海资本家掀起的银元风波平息了下去,稳住了当时的金融市场。

除了银元之战,还有棉粮之战、抑制通货膨胀之战等等,通过一系列经济战争,我国的经济建设也逐渐走上正轨。

也正是在陈云的正确指挥下,我国资本家再也不敢向政府发起挑战。

也只有治住资本家,才能更好地团结资本家,为50年代前期对资本家进行利用、限制、改造打下一个好基础,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经济建设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没有经济基础,哪里会有良好的上层建筑。而发展经济不仅有利于党政工作的扩大,更是能有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满足人民的幸福感,扎牢国家之根本。

陈云秉承着自己一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提出了许多针对国家现在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这些办法实施下去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后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云同志还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不耻下问,积极向人民群众学习,提出许多切合实际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1962年一月份的七千人大会议上,毛主席讲:

“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上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但陈云同志,特别是他,懂得很多。他的方法是调查研究,不调查清楚他就不讲话。”

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陈云多次向中央领导和地方领导传授调查研究的方法,反复强调调查研究很需要。

陈云之所以能够发现和得心应手地运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经济规律,并在实践中一次次取得成功。

从思想方法论的角度看,主要是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而就是这样一个一心为民的国家英雄,在文革期间也深受迫害,下放到江西的一家机械厂做一位普通工人。

在此期间,他没有任何架子,与百姓们同吃同住,但还是遭到了不公的待遇。即使这样,陈云在回到中央时仍旧实事求是,公事公办,没有掺杂任何私人情绪。

即使惨遭迫害,陈云仍然心怀大局,力排众议,坚决反对道:“不能杀,否则后代不好办!”

徐向前元帅也提出,从国际国内的大局考虑,建议不杀江青。

1981年1月,经过党组织几个月对“四人小组”的审判,最高法院最高法庭进行宣判。

作为“四人小组”的主犯,江青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事实证明,老一辈革命家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思考,小心谨慎而又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家的稳定做了巨大贡献。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剩下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到

往期链接

日本停产凯美瑞?广东人心目中的神车,被日本人捏住了咽喉

国产飞机C919为何被停飞100小时?现实的残酷,往往让人无法接受

50万美军靠近中国,解放军两大动作亮明态度,冲突后果美承受不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党中央   鲁迅   银元   资本家   党内   经济建设   舅舅   死刑   上海   小组   财政   人民币   中央   思想   国家   工作   江青   陈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