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存进银行,4个月过去仅剩6毛2,法院判决:储户需承担责任

前言

银行相信我们都不陌生,是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金融机构。

赚了钱我们都想先存进银行然后再慢慢处理,这是因为一来存入银行可以获得一些利息,二来银行是相对来说最安全的地方,自己的财产存在里面能获得一份安心。

但是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李女士却对银行恨之入骨,因为她把1000万存进银行后,短短四个月就只剩下了6毛2。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故事经过

一切还要从头说起。李女士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因为从小吃过亏,她从小便努力学习,期待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长大后李女士考取了一所名牌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她就在一所国际贸易公司工作。

工作了几年后,因为工作努力、业务能力强,一直受到公司的重视,逐渐李女士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后来认为时机已到,她决定自己辞职创业。

创业是不易的,但李女士在之前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随着她的努力,逐渐地她的公司发展壮大,最终她积累下了一千万元的财富。

赚到了钱,李女士最先想到的就是把钱存进银行,因为一千万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思来想去也只有银行是最安全的。

后来她打算把业务发展到国外,所以在存完钱后,她就坐飞机前往国外,进行自己的业务推销。

因为李女士的能说会道,逐渐地在国外也开始有了客户,李女士就打算让国内的工厂开始定做客户要求的产品。

工厂开工也需要资金,李女士就打算先转100万给工厂,但是在进行转账的时候却发现,别说一百万了,一百元都转不出来。

这下李女士赶紧去手机银行APP上看是什么情况,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自己四个月前刚存进银行里的1000万元此时只剩下6毛2!

本来以为是APP出现了bug,李女士赶紧给银行工作人员打电话,但那边查询到的余额和李女士在手机上查询到的一样,都是6毛2。

这可是自己这几年辛辛苦苦赚下的血汗钱啊!而且还是自己继续创业的根本保障,李女士顾不上难过,她赶紧买了最早一班回国的飞机,她要去看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到了银行,工作人员帮李女士查询时发现李女士的钱在这四个月之间一直有不间断地转出,从一万、两万到十万、二十万,整整转出过几百次。

李女士傻了眼,这几个月她人一直都在国外,且自己的银行卡都是自己随身携带,密码也是只有自己知道,一千万怎么可能会被人转出去呢?还有一个情况让李女士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一般来说钱被转出去自己都会收到短信,但是这次转了几百次钱,都没有收到一次短信。

而银行那边认为,是不是李女士已经把钱转出去了,这次又来到银行无事生非,所以话里话外都带有一些夹枪带棒。李女士当然不同意银行的说法,在一番争执之后,她选择向派出所报警。

在派出所李女士说了自己的遭遇,民警也是很奇怪居然会发生这种事,但报案金额一千万也不是一个小数,民警赶紧和李女士来到银行进行调查。

银行工作人员看到警察来了,赶紧带警察和李女士来到贵宾室,在贵宾室里,民警询问了银行工作人员相关信息。

银行工作人员无奈道:“这个钱目前确实是被转出去了,我们也不知道李女士把钱转到哪去了。但李女士说的那些比如没有短信通知什么的简直匪夷所思,根本不可能。”

听了银行的人还在推卸责任,李女士火了,她情绪激动地说银行工作人员含血喷人,肯定是把自己的钱侵吞了,并让警察赶紧把银行的人都抓了,带去审问。

民警当然不能随便抓人,他们开始调阅相关信息,突然一个信息让民警很感兴趣。

原来在李女士存入银行的信件中,有一份授权书,上面的授权是委托银行将钱分次转入一家信托公司,而这个授权书中有李女士的签名。

但李女士却称自己根本没有签署这么一个授权书,授权书上的签署日期当时自己还在国外并没有回国。

所以民警认定,这是一起伪造授权书并盗窃巨额银行存款的刑事案件!

而在对于银行工作人员的询问中,一个员工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自己这几个月经常被通知将李女士的银行卡中的钱转到一个账户中,而通知她转钱的人真是客户经理韦某。

民警赶紧行动,最终在韦某的家中将他抓获归案。

面对民警的审讯,韦某对于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原来韦某生活中是一个虚荣心极强的人,他喜欢穿名牌,出入高档酒店,逐渐地他开始追求更高档的生活,他也想像那些有钱的客户一样开豪车住豪宅。

但是他虽然是银行的客户经理,但一个月累死累活也赚不了几个钱。这时候他想到可以把客户的钱偷偷转出来,然后用来投资信托公司,这样可以在客户不知情下不知不觉获得很多收益。

说干就干,所以找李女士套取了她的个人信息,伪造了一份授权书,将李女士的钱都转到一个信托公司中,而为了防止李女士发现,她又找人修改了银行内部的程序,把发给李女士的信息拦截了下来。

这样一切真相大白,但这些钱警察了解到,因为疫情原因经济不景气,李女士的钱在信托公司已经所剩无几了。

后来李女士将银行告到法院,希望追究银行银行的责任,对自己进行赔偿,一审法院认为虽然银行对自己的员工管理不到位,但李女士也将个人的重要信息透露给韦某,对此案也负有责任,判定银行承担一半责任赔偿李女士五百万元。

李女士平白损失了五百万当然不愿意,她将进行上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案法律分析

这个案件引来了轩然大波,有人认为李女士真的太冤枉了,就因为被人利用透露了自己的信息,就损失了五百万。

本案中蕴含的法律信息很多,首先韦某伪造授权书对李女士的钱进行转出到信托公司的行为涉嫌触犯了盗窃罪。

在我国盗窃罪是最常见的犯罪行为之一,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盗窃罪并不是指小偷小摸的那种行为。在刑法中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而盗窃罪在我国的立案标准因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整体来看一般是以两千元为立案标准。而本案中,涉案已经达到了一千万元,这种属于重大刑事案件,韦某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那么这时候有人要问了,假如有些人为了逃避法律对于立案标准的限制,每次偷窃金额都不超过一千元,这种可以制裁他吗?

其实这种在法律上也是有定义的,该行为被称之为徐行犯。徐行犯在法律上的定义是指为逃避法律追究,把本来一次可以完成的犯罪行为,在特定的空间范围、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分数次来完成的犯罪。

所以盗窃罪中特意将数次盗窃的情形设置为盗窃罪的既遂形式,就是考虑这一点。

而有人要问,为什么明明是韦某背着公司进行的不法行为,最终银行要承担责任呢?

这是因为民法中规定了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人员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韦某是在对客户服务中制造了对于被害人李女士的损失。应当承担对于李女士的赔偿责任。

但是法律也为了保证用人单位的权益,又规定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进行追偿。所以银行也是可以向犯罪嫌疑人韦某追偿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防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窃取,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信息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对于个人信息的窃取伪造带来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大。

除了国家加大打击力度、银行自查自省自纠外,每个公民也应该从自身做起,注意对自己的个人隐私保护。不要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的机会,也不要随便相信任何陌生人。

结语

存入银行的钱就因为自己的大意被人给套取信息进而造成了五百万的损失,我想李女士应该也是很悔恨。而法院的判决也是有待商榷,希望李女士可以早日维权成功,追回自己的损失。

也希望银行能用更合理的方式保护储户的安全,毕竟如果连银行都不能保护公民财产安全,那带来的社会问题将是巨大的。

#律师来帮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银行   责任   盗窃罪   授权书   储户   民警   判决   犯罪行为   法院   工作人员   损失   警察   国外   客户   业务   法律   公司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