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观察」在漫长的季节里,听到时代的回响

“东北的秋天太短,而他们的人生太长。”

《漫长的季节》的故事,发生在东北工业小城桦林,从王响等几位“老人”的视角追寻十多年前一宗旧案的真相,过程中也回望了他们的人生,以及那个不断变化中的时代。

剧中所有的人物,都有特定的职业背景、社会身份、生活状态。悬疑是个引子,案子嵌入他们日常生活,看似把现实的一切打乱,其实是借此打捞尘封的过去,用两个时代的对照勾勒,凸显了时代对人的巨大影响。

东北老工业区的破败,小人物在时代转型中的命运起伏,或不适、或隐忍、或豁达,让一部时代的挽歌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解构。

剧烈的时代变迁,往往与每个人休戚相关,并真实地发生在这里的人身上,只是他们一开始并不是什么都知道。

善恶并非无中生有,标签化的地域色彩、脸谱化的人物背后,都有其深刻经济社会原因。其实,很多国家都有这样一条锈蚀带,经历大多相似。

以铁西为代表,它们的故事扎根土地。早年凭借资源禀赋,一骑绝尘,不费吹灰之力走在了别人的前头。

后来,转型困难重重、环境破败变成铁西的本色,他们无奈、挣扎、彷徨,带着产业工人的荣耀与辉煌隐入尘埃。

浓烟滚滚、铁水横流中的旧厂改制,暗示着老工业式微,新经济蓄势。工厂倒闭潮从那时起一直蔓延到新世纪,颓废的旧工业符号被市场经济勃兴的商贸活力高速抹去。

经济体制转型的阵痛期里,无数个铁西并没有逃过老东北重工业基地衰败的宿命,与崛起的新经济的差距被加速撕裂。

走向解体的是,曾经具有强大组织力、先进生产力的东北国有工业经济,而茁壮成长的则是与在良好政策环境和资本流动下,迅速成型的外资开放和民营经济。

老工业生产效率低、产品竞争力差、经营陷入困境,新经济处在改革开放前沿,更擅于利用资源、整合资源甚至创造“资源”,把产业做强,把蛋糕做大。

时代进步引领我们一路向前,但也要不忘回首。新老工业总要更迭,走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无数个王响生于斯长于斯,命运与土地牢牢捆绑。

从《立功》到《平原上摩西》再到《漫长的季节》,当初《白日焰火》《无证之罪》的惊艳并非昙花一现,东北产业工人生存困境在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中被关注。

这种回望的姿态,提醒着世人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03年l0月,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下发,正式拉开东北振兴的序幕,至今正好20年。

那些用镜头记录下来的时代影像,仿佛已隔了漫长的岁月光影,悲喜交加聚散离合的人间万象,却依旧清晰。探讨关于东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为了让失落的铁西们,与全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摩西   桦林   东北地区   西街   旧案   万象   漫长   产业工人   时代   新经济   困境   季节   命运   土地   工业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