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给家长们安利一部热播剧和一个纪录片,值得陪孩子看

#五四青年节# 节前在学校食堂无意中听到几个高三学生聊天,说“五一放假可以去看看王鹤棣演的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他长得太帅了……”听起来是某个流量小生的粉丝行为。我刚想回头劝她们都要高考了,别分散精力,等考完再看不迟,突然听到“西南联大”四个字。

我一打听,原来刚刚上映了一个讲述西南联大历史的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终于又有人用电视剧的方式来演绎那段传奇历史了!这一回,我支持他们去看。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再给大家推荐一部采访多位已经年过90的亲历者,讲述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大学的爱国知识分子辗转长沙、昆明传承教育薪火的纪录电影《九零后》,建议学生们可以配合着看。

我衷心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把自己带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因为新剧的热度而去考古西南联大,去揭秘为什么一所只存在了8年多、只培养了3882位毕业生的大学,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难以超越的珠峰,从而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队进驻北平,占领了北大清华,轰炸了南开大学。“偌大的华北,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1937年9月,“为使抗战中战区内优良师资不至无处效力,各校学生不至失学,并为非常时期训练各种人才以应国家需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了一个临时的综合性大学,设在长沙。

1938年2月,由于长沙也不再安全,学校开始迁往昆明。300多名师生步行68天,翻山越岭1800公里抵达昆明。迁移路上,师生们饥寒疲惫、风餐露宿、颠沛流离、尝尽艰辛,即便如此,学生们依旧充满活力与热情。

校舍是简陋的土墙泥地稻草顶,一下雨便漏水,日寇飞机频频前来轰炸,一边上课,一边“跑警报”成了日常,食物、药品也经常短缺。教授和学生要一起种菜充饥。

然而这些艰苦更加激发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对祖国的爱。他们和那些从戎的士兵一样,把满腔的悲愤化为学习的动力,内心中只想着再也不能让祖国母亲因落后而受人欺凌。

到抗战结束,这所大学培养出了3882位毕业生,他们当中最终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8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4位两院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师。

【心中没有大我,就撑不过苦难,更不懂幸福的意义】

西南联大的师生们面对着一个充满苦难和不确定性的时代,但是他们心中有一个确定的声音,知道战争一定会过去,中国人一定会胜利,而胜利之后满目疮痍的祖国等着他们来建设。

他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绑在一起。因为他们有着对未来的希望,有着报效祖国的决心,所以能对这些困难与艰辛都甘之如饴。

反观现在在和平环境里衣食无忧,享受着家长呵护、老师绞尽脑汁辅导的学生,物质生活的丰富却带来了很多孩子精神上的 “空心病”,学习目的狭隘,找不到方向,没有奋斗的动力。

如果一个学生,他好好学习就是为了进名校,希望毕业找到舒适高薪的工作,心里天天想的是“小我”的需求,他永远在跟别人比物质,永远觉得自己可悲、不幸,活得自然没有动力。

所以,家长如果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给他们灌注家国情怀的正能量,才能给孩子建立起心态的防火墙,让他们不受网络上的浊流污染腐蚀,不看重攀比物质享受。

当孩子能心怀“大我”,打开志向格局,把小我的未来融入家国命运的时代使命中,他就具有了真正坚不可摧的精神内核。

西南联大的学子正是在这种精神内核的支撑下,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最辉煌的教育奇迹,我们的孩子如果能有这样的精神内核,他们就能轻松克服学习上和环境中的任何困难。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战火中的青春》里面的演员,建议可以陪他们一起看看这部剧,和孩子讨论讨论,如果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会这样去求学吗?听听他们怎么说。

如果能因为对明星的喜爱,让更多青少年、大学生们去看剧感受西南联大精神,我说是件好事。与其不知道为什么读书而枯坐在桌前,不如用这些历史换换脑子。

看到很多剧评说演员选得不好,没演出北大清华学子的气质,扑街了。我倒觉得这可能是制片方的一片良苦用心。因为最该看这部剧的观众不是在头条上发表评论的中老年人,而是当今的中学生、大学生。但是他们学业繁忙审美中二,革命教育题材的影片估计让他们很难主动去观看的。找个有热度、让他们喜闻乐见的演员去演,不失为让年轻人接触这类题材的一个办法。

如果一部影片能带领他们走入那段烽烟热血的历史,让这些孩子更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分子勤学报国的责任担当,将是对他们人生理想的一次升级重塑。

【少年兴则科技兴,少年强则国家强】

“为什么军队在日军炮火下显得不堪一击?北平怎么就一夜之间沦陷了?”这是《战火中的青春》剧中人物抛出的一连串问题。 答案是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是当时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

时至今日,我们的国家在工业农业和制造业以及科技等领域都有所建树,已经跃升为综合国力世界第二的发展中大国,但相比美国,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科技上还相对落后,如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高端技术人才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

二十大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离不开科技人才,这也是当今这一代中学生的使命与重担。西南联大精神正是对宽高教育“厚德承世,砺志报国”校训的生动注解。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形势很不平静,这个时候更加让我们感到一个强大的祖国是我们个人生命财产、事业家庭最大的保障。

无论是大熊猫丫丫回家,还是苏丹撤侨,都在告诉着我们,个体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回首过去,中华民族遭受百年屈辱的历史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会挨打,强大才有主权。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个雄首先是心态担当上的雄起,然后才是在能力和作为上的称雄。

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心中有了对国际形势的明判,对祖国和民族兴亡的使命感,对先贤巨匠的理解与敬佩,对当今学子考大学选专业必然会注入更大的冲刺动力。

也只有如此,在他们考取大学之后才更有动力在大学、研究生、博士生乃至工作生涯中通过刻苦钻研,成为攻克制约中国科技发展一道道难关的领军人物,成长为杨振宁、李政道、陈省身、邓稼先、朱光亚这样的科学巨匠,为我们的国家开创科技全面领先的新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北平   南开大学   孩子   青年节   联大   昆明   长沙   纪录片   战火   祖国   落后   命运   精神   动力   国家   历史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