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个高考状元,公费留学后加入美籍拒回国,晚年却想落叶归根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您讨论分享,持续关注每日优质内容~

文|漫聊知识

编辑|漫聊知识

«——【·前言·】——»

"我不后悔加入美国国籍,但人总要落叶归根······”

1977年,上海市首个高考状元袁钧瑛因成绩优异,获得公费赴美留学的机会。

在此期间,她偷偷更改了国籍,成为一名美国人,推动国际生命科学技术进步几十年。

而如今,她却频繁回国,甚至开始物色国内优秀学子,颇有落叶归根的意味。她的心愿能实现吗?

«——【·袁钧瑛生平·】——»

袁钧瑛1958年出生在上海,家里都是知识分子,父母都是上海医科大的教授,可以说是书香门第。

而有这样家庭背景的袁钧瑛自小接受的教育就不一般。因为家人从小就开始对袁钧瑛的学习严加管教,所以袁钧瑛从小就对父母的工作感兴趣,甚至想在学业有成后和父母在同一大学进行教授。

但是,事情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袁钧瑛十岁时,变故突生。

停止高考的消息传来,仿佛袁钧瑛几年的努力就是个笑话。

但是袁钧瑛毫不气馁,她还有时间,总会有一天高考可以恢复,她可以等。

但是,家里人此时却因为他人的嫉妒而被刻意针对。

袁钧瑛的父母就此每天 郁郁寡欢,以泪洗面,袁钧瑛的父亲也因此染上重病,遗憾离世。

袁钧瑛的家庭也因此一落千丈,和以前的生活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为了补贴家计,她只好入工厂做一名技工。

即使这样,袁钧瑛也从没有放弃学习,虽然家庭已经拿不出钱来供她上学,但是她仍在下工后坚持自学,希望可以拉进与他人的差距。

见到女儿每天如此疲累,袁钧瑛的母亲也从失落中走了出来。

“没关系,我还有瑛瑛,说什么我都要把她供出来。”

就这样,袁钧瑛母女两人一边打工一边等待再度崛起的机会。

1977年,机会终于降临。

邓小平为了实施改革,宣布恢复高考。当时还在工厂进行劳作的袁钧瑛听到这个消息,立马高兴的又跳又闹,很久才平复下来。

下工后,袁钧瑛马上向家中跑去,激动地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

“我一定要参加高考。”袁钧瑛坚定地告诉母亲自己的想法。她不想做一辈子的工人,她想出人头地。

母亲十分支持她,她也立马辞职在家专心备考。

就这样,四个月过去了,袁钧瑛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掌握了所有的知识点。

有志者,事竟成。袁钧瑛的努力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她成为了那一届的上海状元。

而她为了方便照顾家庭,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复旦大学生物学。

但是当时国内的教育水平并不高,袁钧瑛除了问老师,只能去图书馆翻阅外国图书才能充实自己的知识。

长此以往,袁钧瑛渐渐萌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

«——【·出国留学·】——»

为了可以外出留学,学习更多的知识,袁钧瑛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了学校外出留学的学生之一。

当被选中的消息传来,袁钧瑛的母亲破天荒的给摆了个宴席,庆祝袁钧瑛梦想终于实现了。

袁钧瑛在离开祖国的那一天,在机场与母亲抱头痛哭,久久不能自已,她看着渐渐远去的中国板块,缓缓闭上眼睛。

所有人都认为,当袁钧瑛学业有成的那一天就会回到祖国,但是这一等就是几十年。

哈佛大学的教育自然是顶尖的,袁钧瑛的导师罗伯特更是诺贝尔的获奖者,面对袁钧瑛这样聪慧且努力的女子,罗伯特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倾囊相授。

袁钧瑛也不负老师的精心培养,在1989年获得了哈佛的博士学位。

但是袁钧瑛并不满足于此,她认为学无止境,面对生物这个山峰她还未到山顶。

所以她选择进入麻省理工大学进行深造。

在面对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优秀的教育环境和先进的科学器械后,袁钧瑛的回国心渐渐产生动摇,她知道,当时国内的科技水平是个问题,根本赶不上国外的名校。

一旦回国,她就再也触碰不到这样优秀的器材。恰逢这时,她的导师也看出了她的犹豫,不断在她耳边进行劝说:

“你可以想想中国现在的科学环境,没有优秀的实验室,你回去所有的努力可就白付出了。如果你愿意留下来,我们学校也希望你可以留学任教,我们会给你的研究提供全部的支持。”

袁钧瑛一开始并没有答话,也可能她的心里也很纠结,一边是国家,一边是更好的教育和实验环境,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就在此时,国家的回国邀请传来,袁钧瑛身边的国人渐渐回国,而她却以想要继续深造的理由婉拒了回国邀请。

当时消息传回国内,一些人心里还是存在侥幸的,认为袁钧瑛的国外研究还未完成,袁钧瑛没有回国情有可原。

1990年,袁钧瑛还是没有回国,选择在哈佛大学任教,并成为了哈佛的终身教授。

2005年,袁钧瑛在美国报刊发布文章,本来应该是让国人高兴的事情,但是国内却发现:袁钧瑛的署名不是拼音,而是英文。

原来袁钧瑛早就已经放弃中国国籍,成为了一名美国人。

国人对于袁钧瑛的行为痛骂不止,仅仅为了获得更好的资源,就甘愿放弃国籍,难道不是极度的利己主义吗?

有些人甚至认为袁钧瑛根本就没有把国家放在心里,更没有回国报效的心。

想当年国家科研条件比现在更困难,为何钱学森没有更改国籍?哪怕被美国软禁5年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在回国后没几月就投入研究。

钱学森做得,为何袁钧瑛做不得?

面对国内的谩骂,袁钧瑛视若无睹,继续在美国开展研究,哪怕国内的谩骂影响到家人也没有有什么行动。

在她的努力钻研下,很快便又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

但是国内人却依然对他破口大骂,袁钧瑛越优秀,就让国人越心痛。

但是事情并不永远都是被阴霾笼罩的。

«——【·落叶归根?·】——»

因为袁钧瑛的丈夫在国内工作,所以为了探望丈夫俞强,袁钧瑛不得不两头奔波。

平时俞强在教室上课,袁钧瑛就在办公室等着。

袁钧瑛的知识渊博,一有空闲的时间就有非常多的同学会向她请教。

袁钧瑛待的时间非常短,同学们为了可以获得指导,拼命冲到最前。

而袁钧瑛看见国内的孩子也如此好学,也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尽心帮助他们。

苦于自己国籍的问题,袁钧瑛没有更多的时间教导学生,而此时她的俞强也问她:“愿不愿意回到中国教学。”

一开始她是有些犹豫的,但是看见现在国家发展迅速,科技水平也提高,而她也希望中国的下一代可以获得更好的知识,她也同意了丈夫的建议。

就这样,06年,她接受了中科院的邀请,成为了一名有机化学的教授。

在教学过程中,她对所有的中国学子都一视同仁,将自己的所学全部教授给他们。甚至在国外,她也通过邮件或者视频的方式给学生答疑解惑。

为了可以将自己的成果和经验让更多学生知道,于是她在12年再度回到中国,成立了科研中心,并将自己的心血全部投入进去。

当然,这个举动也引起了国内的重大反响,有人认为,她就是来中国捞钱的,是不是在美国混不下去了?

也有人认为:袁钧瑛年纪已经不小了,前几十年都是给美国做贡献,难道现在是想落叶归根?因此来中国刷好感?

虽然有很多人对于袁钧瑛的行为感到些许不满,认为她不配回国。但是无论如何,一个拥有如此如此成就的科学家对我国的发展还是大有裨益的。

面对网友的众说纷纭,袁钧瑛没有任何的解释,她只做自己该做的,剩下的交给时间来处理。

随着重心的转移,袁钧瑛的回国次数越来越长,渐渐的,国内对她的风评也渐渐好了起来,面对她的贡献也不再鸡蛋里挑骨头了。

更多的人也希望袁钧瑛可以重新加入中国国籍,为中国做贡献,但是有可能这只是众多网友的梦想罢了。

直到现在,袁钧瑛依然还是美国人,虽然已经在中国任教10年之久,但是有可能她还是放不下美国的事业。

虽然众多网友对她的做法褒贬不一,但是我们都不可否认的是,袁钧瑛的科研中,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重大贡献。

«——【·结语·】——»

回看袁钧瑛的过往,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当时国内的科研技术确实落后,如果袁钧瑛没有选择留在美国,或许就不会获得今天的成就。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身为中国人,仅仅因为国外的科技更好就放弃国籍,在国家强大后仍没有改回国籍,这何尝不是一种背叛呢?

但是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当时也面临和袁钧瑛同样的选择,我们当中或许有一部分人抱有和她一样的想法。

如果她真的想要落叶归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如果她真的愿意改回国籍,并将所有成就给予祖国,或许所有人都会原谅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落叶归根   哈佛大学   罗伯特   美籍   公费   美国   国籍   晚年   上海   中国   国人   高考状元   教授   母亲   努力   优秀   时间   国家   知识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