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钢:从央视名嘴沦为阶下囚,人最大的愚蠢,是错把平台当本事

“崇德而定势,行忧而忘利,修修而忘名。”对于狱中的芮成钢来说是要牢记一生的话。君子处于世,无外乎修内处外两件事情。如何处外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但是修内才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芮成钢出版过一本书名为《虚实之间》,正如书中所说他似乎是从虚实之间向我们走来。这本书创作于他出事之前,那个时候的芮成钢还是公众视野中的青年的标杆人物,按他本人的阐述,这本书更像是他的一本日记,记录的是这么多年人生和工作的感悟。他说人生如钟摆,在虚实之间摇摆反复。

我觉得这句话用于现在的他也依旧适合,“实”在于他有目共睹的渊博学识,不凡谈吐;而这个“虚”则是他追名逐利中浮躁的心,立于世却有着超越于世的狂妄。如果说他见识浅薄,不然,他接触到的世界顶尖大师数不胜数,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会学到很多。

可是大师的身份不是靠鲜花掌声堆砌起来的,而是需要藏于喧嚣之外潜心修炼。

于是他走的路却渐渐地偏离了正确的航线,迷失在名利的大海,站在巨人的旁边不代表可以站在相同的高度。少年鲜衣怒马,春风得意,原本以为可以扬鞭驰骋,却没想到身败名裂就在一朝一夕。

少年春风得意,马蹄疾

似乎如他姓名那般,百炼成钢,芮成钢从小学习成绩在班里就是名列前茅。在未工作之前他就已经名声在外,在各种国内大赛乃至世界级大赛上都有他的足迹。

他以面试第一的成绩考进了外交学院,在刚进外交学院时,芮成钢的初心是当一名外交官,但是毕业之后,他选择一条在当时并不被看好的路:进中央电视台。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一番话,让他彻底放弃了原始的梦想,奔向了传媒业的大潮,这个人就是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

1997年加利到访中国时在北京外交学院进行了一次演讲,谈到媒体对政治的影响时,加利说美国的CNN应该是安理会的第六个常任理事国,就因为这次的演讲自此改变了芮成钢的人生方向。

进入央视之后,芮成钢凭借自己勤劳刻苦的工作态度和国人的智慧,成为了央视的红人

在 2001 年,芮成钢第一次前往瑞士报道达沃斯论坛时,被称为是“达沃斯” 的观察者与思考者;2005年,工作成绩突出的他获得了去耶鲁大学进修学习的机会,一年后满载而归,被称为是最年轻的耶鲁世界学者;做财经专访时,与曾任澳大利亚总理的陆克文成了忘年交。

不料乱花渐欲,迷人眼

小有名气的芮成钢仿佛置身于万花丛中,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掌声冲昏了他的头脑。一句“代表亚洲”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嘘声一片,也将原本就不低调的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年少成名的他背后潜藏了多少嫉妒的眼光,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芮成钢的能力配得上他现在的成就,但他高调的行为和不可一世的态度将他的弱点暴露在大众面前。

2010年G20首尔峰会上,奥巴马在邀请韩国记者提问时,没有记者站起来,场面一度陷入尴尬,这个时候芮成钢果断站起来,当奥巴马表示质疑时,他说他能代表亚洲。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和责问,但也有人为他辩解说这是一个记者的专业素养,包括他本人也回应说,这只是一次救场而已。

在我看来,这确实可以说是他作为一名专业的主持人应该有的临场反应,可是他不该以如此高调的姿态去解决这件事情,尤其是在以谦逊为美德的中国。

2014年,一起受贿被揭发,与之交往甚密的芮成钢也受到了人们的怀疑,在接受检查之后,芮成钢锒铛入狱。

藏在面具下的功利心

在这一件件丑事被揭发之前,芮成钢展现在大众面前的是青年人追求上进的榜样形象。有人说他是红透半边天却依然能保持冷静,有人说他谦逊低调,还有人说他是一个“有意思”的年轻人。

但是,一个人展现在镜头面前的言语动作,背后经过多少次的设计排练,而对一个人行为的解读也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芮成钢在做每期的名人专访时,都会提前给这些名人写上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意以及自己对这次采访的重视程度,并且还要加上自己以前采访过的名人名单。他的采访技巧就是通过套近乎来拉近自己与名人的距离,从而快速了解他们的性格。

作为一名记者,他是百姓与名人之间的传声筒,代替人民群众提问,再将名人思想传达给人民群众;而以一个采访者的身份去跟名人对话,最重要的是去倾听;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接近名人,他所要做的就是虚心学习,绝不是像这般的溜须拍马。

这些事情在有些人看来是他对工作认真态度的体现,但是这不也同时表现他对于名利的渴求。说他低调内敛不如说他善于伪装。

追求功名利禄是人之常情,然而急功近利就是身败名裂的本源。芮成钢高三班主任姜守传老师对他说过: “成钢,你要明白,不管央视给你带来过多少耀眼的光环,你从事的只是一个工作而已。人生在世,每个工作都是谋生的手段罢了。”

他作为一名记者,采访名流是他的职业,做好一段采访是他分内之事。当然,我们不能否定他的工作能力以及他对于工作的认真态度,追求上进是值得受到肯定的,但是他追求东西的太多了,追求的速度太快了。

他将这份工作看成是攀权富贵的台阶,将得到的肯定作为炫耀的资本。

采访名人是央视提供给他的工作,他却把这样的机会当做是自己的身份,与名人对话不是意味着就能与之站在同一高度。或许以后他会有机会去超越面前的大师,但是绝不是现在,现在的他也没有资格在背后对人评头论足。

真正的媒体人

对于媒体人的定义,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头顶星空,脚踏实地,站立新闻现场。真相的寻获,永远是你与人问候的那一刻开始的。”世界上从来就不缺少优秀的媒体人,缺少的是能一直坚守本心的媒体人。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走在硝烟战火中寻找真相的罗伯特·卡帕说过:“真相是最好的照片,最好的宣传。”他是个在战场上用生命做赌注的赌徒,跟随部队一起行走在死亡的边缘,但是他没怕过,因为这就是他作为一名战地记者的使命和信念 。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著名记者柴静说:“采访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身体前倾。这是一种发自心灵的倾听姿态。倾听,我可以更贴近被访者的内心,新闻的背后是心灵。”这种倾听式的访谈不仅仅是对自己职业的尊重,也是对被采访者的尊重,更是对观众的尊重。

媒体人叶伟民老师也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他总是可以用最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最准确的问题。在采访过程中,他能够清晰地定位自己的位置。

作为一名提问者,注定焦点是应该放在被采访者身上的,自己只是一个让主角表达观点的桥梁。适当追问又不纠缠,引领采访节奏却不抢戏。

小结:

2020年底,是芮成钢即将出狱的日子,如今已经40多岁的他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经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应该会重新定位自己。

他从巅峰堕落至此的真正原因我们不能清楚地得知,但是人生还长,如果自己不是大海,就不要嫌弃涓涓细流,一点一点累积,也会有大海的胸怀。始终明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巴马   名嘴   央视   初心   阶下囚   身败名裂   虚实   低调   愚蠢   本事   面前   采访   态度   名人   身份   记者   媒体   人生   工作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