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丨郑家志:太姥山的风花雪月

“常常有人问我,太姥山去过多少次了?我说,去过一百次了。”一位曾经在福鼎市工作了六个多年头的长者文友谐趣地说。一百次,游历一个地方,确实有点多,也许是因为工作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有太多的情结吧。
“千峰石竞秀,万壑草峥嵘。”雄峙于福建东海之滨的“海上仙都”太姥山,确实有一百个值得让你去一百次的理由。每一次踏入那块仙境,不论仰视还是鸟瞰,不论春夏还是秋冬,总是让人沉醉,总是让人甘愿把心留在这儿,总是有一种风花雪月的情怀,久久弥散在闽东的山海之间。

01

“心有千千结,聚散两依依。”登临太姥山,十次有八次都能遇见雾。层层叠叠的雾海弥漫在山谷之间,石隙之间,花草之间,或聚拢或离散,或逗留或流淌,缥缈而变幻莫测,这大概都是因为太姥山有股仙风在吹。

风是太姥山云卷云舒、缥缈仙境的幕后导演。沿着古朴的山间石板古道拾级而上,走到半山腰,在某个石径拐弯处,便有古树名木静卧道旁,迎风招展,你会忍不住驻足凝望它。自从读过唐颐先生写的《树犹如此》后,我就特别喜欢欣赏古树名木了。我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喜欢抬头仰望苍天蔽日的树冠,俯头注视撼地遒劲的树根,探头亲近日月沧桑的树皮,与古树来一场旷日持久的时空对话。观赏间,眼前就会有云雾聚合而来,远山和近树顿时淹没不得见。我伸手驱赶云雾,张嘴吹散云雾,不曾想就在此时,灵光闪现,风动而云雾散。此情此景,像极了徐志摩的诗所描写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此情此景,恍若人生,经历过迷茫,云淡风轻处,忽然看清了前行的路,风景就在前方离你不远。

风还是大自然的工艺美术师。太姥山之所以成为天然的石雕艺术殿堂,多半缘于风。这些奇峰怪石千年万年经受风雕雨琢,深深地烙下岁月的印记。还有一些石头以风命名,其中风动石就有两块,一块在山顶,称为乌龙岗风动石,另一块在半山,名曰迎仙台风动石。关于风动石,据说全国有六十多处,福建特别多,其中漳州、东山、长汀、厦门东坪山、南靖县船场镇、莆田仙游莱溪岩、平潭岛等地都有。这些风动石,千万年来悬空而立,当狂风吹来时,摇摇欲坠,倾而不倒,确也牵动过无数人的心。

还有些石头,历经风雨,简直通了人性,好比那块夫妻石,每次我都忍不住驻足凝望,风过耳边,一段亘古的爱情故事不断传说。

02

春风过处,太姥山是一个花的海洋。乍暖还寒,太姥山夫妻峰广场、国兴寺边、将军洞前,梅花争相绽放,幽幽空谷,暗香浮动。暮春时节,紫藤吐艳,正有“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的浪漫。

其实,太姥山最值得看的花,是樱花和杜鹃。

樱花开时,山川粉黛,远远望去像是绯红的轻云。我想,每一个爱浪漫的人,在太姥山的春日里,都值得拥有一段“樱你而来”的冲动。

有一次登山,巧遇一位观赏樱花的女孩,她问身边的一位男孩:“你知道樱花飘落的速度是多少吗?”“每秒5厘米。”“那你知道樱花等你观赏的时间有多长吗?”......是的,樱花花期很短,从盛放到凋零,不过七天光景。从这个意义上说,“赏樱”似乎不仅仅是对花朵的赏玩,而其中触动人们心境的,恰恰在这一季又一季的樱开樱落中,让人真切地体味到生命如花,弥足珍惜。

在中国的审美中,杜鹃花被誉为“花中西施”,总会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太姥山的杜鹃,在每年五一节前后,会用热烈的花朵染红半座大山,迎接人们潮水般的热情。走在山路上,漫山的杜鹃花扑面而来,让人眼花缭乱。这样的日子,约上几位好友,感慨也罢,惆怅也罢,总会勾起你很多的情怀。曾经有个导游告诉我,杜鹃花的花语是——永远属于你!这代表了爱的喜悦。据说喜欢杜鹃花的人都非常天真无邪,如果哪一天你看见漫山的杜鹃花了,那就代表着你的爱神即将降临。

但愿青春常在,莫负时光;但愿杜鹃常开,爱满人间。

03

有句话说得好:春赏繁花,夏戏萤;秋观枫叶,冬品雪。在南方,赏雪是很奢侈的事情。有一年冬天太姥山下起了雪,应朋友之约,我们匆匆登山观雪。我们踩着铺满积雪的石阶,慢慢走向高处。这是一个洁白的童话世界。

太姥山中,万顷茶园,白雪过处,一青一白,真可谓“绿雪含芳、母仪天下”。我在想,太姥山的雪,拥有“绿雪”这一诗意的名字,大概就是这种意境了。

何为绿雪?从观赏形态上看,“绿雪”它是雪洒绿色大地的美丽写照;从审美价值来看,它又象征着人的品质,代表着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的追求。熊明遇特别钟情“绿雪”一词。查阅有关资料显示,明万历四十八年,熊明遇治兵福宁道时,曾两度登太姥山,“鸿雪洞”三字摩崖石刻,就是他外放闽东时所题刻。熊明遇后来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绿雪楼”,还把自己的著作取名为《绿雪楼集》。他在《绿雪楼记》中写道:“熊子居东皋之里,构楼焉曲池之上,题其中日绿雪……雪也,风雪之声也,月雪之色也,日雪之光也,烟雪之情也,云雪之意也,雨雪之质也,何必不雪也。楼前之竹哉,得风而成韵,绿之声也,得月而朗润,绿之色也,得日而疏秀,绿之光也,得烟而凝碧,绿之情也,得云而深郁,绿之意也,得雨而含晕,绿之质也,又何不绿也?……非雪之雪,非白之白,则吾楼之梅也,柳也,茶也,孰不雪也。”可见内涵极不一般。

传说“鸿雪洞”旁的一棵野生古茶树是福鼎大白茶的始祖,称为“绿雪芽”。明代陆应阳在《广舆记》有记载:“福宁州太姥山出茶,名绿雪芽。”此后,在中国茶道文化里,衍生了鼎鼎有名的“绿雪芽”茶文化,绿雪芽茶成了中国名茶。

太姥山老茶树 付明峰 摄

关于“绿雪芽”的传说很美。很久很久以前,太姥山下才堡村住着穷家女子蓝姑。一天,蓝姑偶遇鸿雪洞口荒草丛中一株与众不同、亭亭玉立的茶树,爱之惜之,为它锄草培土,并用鸿雪洞口的丹井水浇灌。春去秋来,那茶树长出绿雪似的晶莹碧透的叶芽,采之制茶,用山泉泡茶,清甜芬芳,还可治病,称为“仙茶”。蓝姑是个乐善好施之人,她把这茶树种传给山下穷人栽种,代代相传,恩泽一方。蓝姑也被人们尊称为“太姥娘娘”。

花开花谢,月圆月缺,蓝姑羽化成仙。后来,人们很感念她,不仅用塑像来记念她,还在夜深人静山月皎皎时,在山谷中呼唤她。这一声声呼唤传到天上,蓝姑听了很感动。于是,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她将在望仙桥上与人们会面。这一天,便成了人们朝圣太姥娘娘的盛大节日,源远流传。

有人说,太姥山是有灵性的,她的心思应该是那一轮明月。然而,我来的几次,太姥山的夜晚偏偏云雾蒙蒙,我看不见太姥山上的月,我也没法猜透她的心思。

但这又何妨,我的心思,全都写在太姥山的风花雪月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南靖县   仙台   平潭   树名   樱花   杜鹃花   此情此景   茶树   娘娘   杜鹃   云雾   风花雪月   中国   心思   代表   喜欢   郑家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