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丨马莲:难得一见的好书,以诗育人的力作

难得一见的好书,以诗育人的力作

——读《穿行岁月之海》

文/马莲

《穿行岁月之海》张国祚先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本诗集。张先生是中国文化名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名家。《穿行岁月之海》不仅闪烁着文化的光芒,还透射着以诗育人、以智启人的哲理。该书没有空洞苍白的说教,尽是充满诗意的熏陶;没有矫揉造作的空谈,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没有生搬硬套的古板,尽是才思敏捷的构思。若没有走遍大江南北的丰富阅历,若没有贯通古今的广博学识,就不能穿越时空去深入思考、挥笔成诗。所有这些都源于他对文化的省思,对史、时、事、势的理论洞察,对祖国和人民的执着深爱。

《穿行岁月之海》中的“岁月”,不仅印刻着生命的长度,诠释着生命的宽度、还蕴含着生命的厚度、映射着生命的温度与高度。通读《穿行岁月之海》,主要有7个“统一”。

一、深厚情感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诗人唯美的浪漫,渗透在诗文的高远格局和家国情怀之中,映射出“穿行岁月”的核心价值和人生态度。心理学家荣格说:“人类存在的底蕴,就是在黑暗的实存经验中,找到向晚烛光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并不是自动生成的,只有去发现探索,从经验中寻找才能启动心灵的流转。《穿行岁月之海》不仅仅以诗记录所经所历,也以诗抒发所思所想所悟。我想,在这人世间,唯有爱与美不能辜负这岁月之悠长,诚如诗人在“品赏盛景”“思考人生”“情寄家国”“缅怀先贤”“放歌时代”“追思友谊”中所表达的洞察人生、直抵性灵的思悟。诗文中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丰富的阅历吸引读者仿佛与诗人一起徜徉于流金岁月,感知生命的厚重与广博。

二、生活流动与思想沉淀相统一。《穿行岁月之海》的诗是生活的映照、是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积淀。作者始终着眼变化的实践,而形成独具一格的哲理诗句。作者在《岁月》中写道:

岁月无形无声,却无处不有。

岁月无始无终,却从不停留。

时光在诗人的笔下,仿佛一圈圈生命的年轮,形成岁月的基本特征,语言美和韵律美将时光的一去不复返刻画得如此生动——“逝者如斯夫!”在诗人的笔下,岁月是“硬盘”、岁月是“存储器”;岁月本无形,诗意却有形,这无限的岁月蕴含着有限的人生:

伴随岁月的推移,随时都有选择的路口;

应该经常思考,脚下的路如何走?

那么,时光飞逝,应该怎样面对着时光推移的昨天、今天、明天和明天的明天呢?诗人启迪每一个生逢其时的青年朋友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乐观前行,即便偶有失意和不快,也不纠结,不彷徨,不停步。在《过去》中就有这样的诗句:

“过去的你,

假如已被别人忘记,

不要太在意。

因为呀,

在意你的,你当然要在意,

不在意你的,你又何必在意?

如果你真的太在意,

那你就谅解你在意的不在意。”

这些阳光向上、豁达大气、充满哲理、精心凝炼的诗句总会给人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

三、宏大叙事与细致描写相统一。《穿行岁月之海》充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汲取、精神的滋养,映射出诗人对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认知与运用。读《丽江古城》《平遥古城》《桃坪羌寨》《千灯古镇》《上海豫园》《西冷印社》《密印禅寺》《晋祠怀古》《东林书院》等诗篇,仿佛都能和诗人一起身临其境,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体验各地风土人情,泛舟历史长河,品鉴文化厚重。作者很善于由弘至微的写法。在《阆中游》开篇写道:

先秦保宁,

汉后阆中,

两千岁月越时空,

天府之国北障屏。

嘉陵江曲玉带绕,

三面临水四山迎。

这样宏大的开篇布局,必然诱使读者渴望了解阆中古城的千年历史、文化底蕴、传奇人物。果然不负所望,作者继之以高度凝练且细致准确的诗句阐发了阆中历史上在天文学、农学、医学、科举取仕、军事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及其贡献。这使我想起了法国作家埃克苏佩里所说:“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你先要做的不是催促人们去收集木材,也不是忙着分配工作和发布命令,而是激起他们对浩瀚无垠的大海的向往。”《阆中游》的妙笔正在于此。

四、道法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统一。张先生对自然有独到的理解。听过他的演讲:老子《道德经》的精华在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庄子对自然的理解在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荀子强调:“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白居易有诗曰:“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张先生认为,无论老子、庄子、荀子或者是诗人白居易,都强调自然是终极之法,人必须法自然,热爱和保护自然。在《黑山谷》中,诗人笔下的自然是沧桑的,他呼吁真爱当守护。特别是作者面对甘肃至塔格拉玛干大沙漠的干旱,他立足历史考察和科学推论,反驳了“喜马拉雅山挡雨说”,而归因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挥笔写下极富哲理的《征服与保护》一诗

陇望西北荒原多,

风沙肆虐土瘠薄。

千里戈壁无植被,

西域死海白骨没。

世界屋脊难挡雨,

长久干旱谁之过?

人与自然须和谐,

过度征服乃打错。

阳关已非边塞城,

文明交汇埋大漠。

这首诗的哲理呼应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观点:“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张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位自然辩证法专业的博士,通过文献检索,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文章《从科学与哲学的分界看爱因斯坦与玻尔的论战》早已于1986年在《光明日报》理论版被刊发,这样的学科背景、长期的学术积淀和天生的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性使得他对自然有了更宏阔更深刻的见解,也成为他理解自然之哲学基础。令人深以为然。

五、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张先生的诗词育人,有哲理的深刻,有润物的艺术。《俯瞰》,引导读者观察事物要站位高;《深与浅》,阐发交流表达要深入浅出的真谛;《放风筝》,揭示放松与收紧的辩证关系;《盆莲》,启迪人们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三猫扑鸟》,生动描绘出分工不同而团结协作的成功奥秘。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敏锐观察,透过重复和繁琐的表象,对日常生活进行重建,对日常生活进行引领,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沉淀成有趣且富有哲理的诗意,是人在艺术熏陶中感悟思想的启迪。

六、“诗”与“诗人”相统一。张先生在《穿行岁月之海》“自序”中写道:“‘诗’如何,取决于‘人’如何。”这话很有道理,因为“诗”往往是“诗人”思想情感最本我的抒发。朝气蓬勃、乐观自信、奋发进取,是张先生鲜明的个性,因此,这一个性在《穿行岁月之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在品读其中诗作时,会因教育背景、个人经历、思维方式等产生不同的理解。但无论有着怎样的不同,我们都能够从诗集中看到一个博物洽闻、通达古今,热爱生活、勇于担当,重情重义、豁达通透的诗人,他带领我们穿行名胜古迹、欣赏大好河山、回顾历史趣事、感受节日氛围、对话先贤名人、缅怀民族伟人、领悟沧桑巨变,讴歌时代之辉煌。美哉,穿行岁月之“诗”;壮哉,穿行岁月之“诗人”。

七、艺术表达与政治导向相统一。原来,诗歌不仅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也可以成功履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这是《穿行岁月之海》给我的突出感受。张先生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笔耕不辍,用他的诗意灯塔之光影响年青一代的成长,用他独有的文化精神传承给年青一代。比如《党史百年颂》,通过“长夜破晓”“星火燎原”“旭日东升”“改革春风”和“复兴号角”等五个恢弘篇章呈现出“中国共产党真能”的大历史观;再如《年轻,不可战胜》,传递着青春奋斗观:“我年轻,我追求,我的梦和民族伟大复兴梦一起跳动。我是什么形象,中国就是什么形象。”激励青年勇担民族复兴伟业的大任。还有《往事》中的“任凭征途多坎坷,胸有朝阳笑对天。”激励青年面对困难挫折要乐观豁达、坚定自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遇万千人,历万千事,作万行诗的岁月”岂能复制?《穿行岁月之海》是人生阅历、哲理思考、艺术审美和语言韵律的有机结合,是引领精神、塑造品格、培育价值和生成智慧的育人力作。该诗集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衷心感谢张先生为广大读者奉献出如此美好的诗词“大餐”,好看、好读、好听、陶冶情操、直击心灵、启迪智慧、升华灵魂。

附:《穿行岁月之海》内容简介

《穿行岁月之海》

作者:张国祚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是张国祚先生继《沧桑足音》之后出版的第二本诗集。该诗集荟萃了作者在丰富的人生阅历中穿行岁月、品赏盛景、思考人生、情寄家国、缅怀先贤、放歌时代、追思友谊、感悟哲理、激励青年等诗作;循着岁月、穿行、览胜、史韵、节点、名人、缅怀、放歌、时评、友谊、岳麓、境外、哲思的逻辑线索,本诗集共分13个专题,这充分展示了作者关于“诗言志、诗叙事、诗抒情、诗颂美、诗歌德、诗会友、诗寓理”的创作理念。

张国祚,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文化软实力》主编。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咨询委员。曾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出版《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纲》《理论思维与文化软实力》《科学独立史论》《人才管用权变系统论》《用人之道新探》等专著,出版诗集《沧桑足音》。

马莲,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荀子   先贤   阆中   马莲   诗集   启迪   力作   阅历   诗句   哲理   好书   诗人   岁月   自然   生命   人生   作者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