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县花70万为日军战犯立碑,五壮士跨越千里怒砸碑,结果怎样?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悍然进攻中国东北。张学良遵循南京方向给出的“不抵抗”政策,未放一枪一炮,使得东北三省落至日寇之手,万千东北百姓沦为亡国奴。

之后,日本对中国步步紧逼,寸寸蚕食,狼子野心昭然若揭。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图|卢沟桥事变日军进攻路线

从1931年至1945年,这是属于中华民族整整十四年不堪回首,满目疮痍的血泪史。直到21世纪的现在,提起日本当年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每个炎黄子孙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愤慨。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荒诞不经。作为受害者的中国,居然会立碑纪念几十年前骑在自己头顶上的加害者!

2011年7月30日,一则消息在网上迅速发酵,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愤慨之情——黑龙江省方正县,为满洲开拓团逝者立纪念碑。

图|方正县日本开拓团民亡者纪念碑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全中国人民都被方正县的厚颜无耻、背祖亡宗气到了,无数网友在网络上对方正县口诛笔伐,还有一些人,迅速采取了实际行动。

2011年8月3日,5名男子来到方正县,对着两处纪念碑一顿又打又砸,还泼上了油漆。全国人民非但没有谴责,反而个个鼓掌叫好。

方正县为何敢冒全天下之大不违,做出这等数典忘祖的事情?当年侵华日军又在东北犯下了何等罪行?方正县砸碑事件的后续又是如何?

一切,还要从1931年9月18日的那天晚上开始说起。

一、延续千年的搬家梦

“918”事变之后,因为东北军听从南京方面的指令,放弃抵抗,退入关内,日本关东军没费多大力气,就成功占领了东北三省。

众所周知,日本本土位于东亚边缘,是个岛国。这地方风水不好,地震多,台风频繁,还有火山喷发。日本人对于老祖宗留给自己的这块地方,意见很大,一直很想搬家

至于搬到哪去,隔壁大陆上的中国领土不仅大,耕地也多,能够养活很多人口,那么,就决定是中国了!

日本的这个梦,唐朝时就开始做,结果在白村江之战中,被唐军教做人。自此摇身一变成为大唐的狗腿子,遣唐使派了十几次,就为了学点东西回来。

图|白村江之战

被大唐狠狠教训一顿之后,日本老老实实待在本土上,当了快一千年的孙子。直到大明中后期万历年间,它们决定再度尝试,出兵朝鲜,却被大明朝派出的明军打得丢盔弃甲,险些掉进海里喂鱼。

中国的实力还是太强了,不如,再等等?

这一等,就等到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在明治维新的余荫下,日本终于赌赢了一回,从腐朽的清政府里拿到了大量战争赔款,成功发育。

图|中日甲午战争——画面参考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清朝灭亡。可是,世道并没有像革命党人所想象的那样好起来,反而是变得更乱了。

大小军阀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地,各自为战,你方唱罢我登场,整个中国陷入动乱之中。

趁你病要你命,眼看邻居家四处漏风,日本非但没有感念千年前大唐的教化之情,反倒起了趁火打劫的心思。

1931年,它们终于把这份心思付诸于实际行动,开始准备“搬家”。

日本想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因此,在最开始的武力征服过后,日本开始向东北三省实行移民三省。除了派遣大量的军队驻扎,他们还有组织有规模地将国内人民强行迁移至东北。

日本政府把这个移民计划分为四步:从1937年起,以五年为一期,20年间移民100万户,人口500万人,从思想、文化、民族上彻底占领、奴役中国。

它们大肆宣传、鼓舞,甚至强行征召本国村民组成“开拓团”,来到中国东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谁不想待在家里好好过日子,何必要跑到异国他乡,亲人分离,甚至妻离子散。

因此,虽然日本政府大力宣扬移民的好处,国内还是鲜少有人响应。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它们才一共向中国东北移民约10万户、32万人,连最开始目标的零头都没有。

图|满洲开拓团

“开拓团”的规模并未达到日本政府所期待的规模,但它给中国人民乃至日本人民带来的痛苦,都是巨大的。

二、“开拓团”带来的血与泪

满洲开拓团中的组成人员,以农民和小生意人为主,还有部分退役军人。

这些退役军人,平日里下地干活,农闲时加紧操练,到了战争时期,就能作为士兵上场打仗。他们的存在,完全是日本政府不信任本国国民,以及妄图奴役中国人民的最直接的证据。

开拓团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强行赶走当地的农民,然后侵占他们的土地,没有任何补偿,也没有任何理由。

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为了养家糊口,中国农民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这些穷凶极恶、不讲道理的日本殖民者,受尽压迫和剥削。

最大的剥削,就体现在粮食的分配上。作为产粮大区,东北地区负担着日本、朝鲜移民的口粮。

此外,根据关东军的要求,伪满洲国每年还要向日本提供1000万吨以上的粮食。这么多的粮食,要从哪里才能征集到?答案是,从中国老百姓的嘴里一粒一粒地抠出来。

图|开拓团民农忙时期

那个时候,中国人吃米就是犯罪,一旦发现偷吃,就捉起来一顿痛打。甚至还有更过分的,某些地方只提供类似动物饲料那样的东西给中国人,相当于变相让他们自生自灭。

很多经历过那段痛苦岁月的老人,迄今回忆起往事来,都是泪眼斑驳。

他们打死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祖祖辈辈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的地,有朝一日,就变成了无权无势、受人欺凌的下等人,甚至连自己亲手种出来的粮食,都没资格吃上一口?

如果说,日本政府这样压迫中国人,是为了给自己的人民谋福祉,那么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上,它们还算是做了一件“好”事。然而,即便是日本人,提起开拓团,也是骂不绝口,怨气冲天。

渡部宏一是个生长在中国的日本人。原本,他也不想来中国的。

他五岁时,他的父亲听信了日本政府的蛊惑,带着妻子孩子从家乡来到东北,他们一家人满以为能在这里获得富足的生活,却没想到,这个决定使得一家人阴阳两隔,相见无期。

一来到东北,渡部一家人就发现这里并不像政府宣传的那样美好:到处都是铁丝网,他们这些团民被日本兵严加看管,冬日天寒地冻,夏秋洪水滔天,日子过得很苦。

渡部一家人本以为,等再过几年,局势稳定了,生活就会慢慢好起来。然而,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但在投降之前,它们还想最后挣扎一把。

渡部的父亲作为壮丁被强行送上了战场,母亲带着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仓促逃命,准备漂洋过海,回到家乡。

图|日本投降

可她一个妇道人家,带着四个孩子逃命,简直天方夜谭。除了路上的艰难险阻,头顶的苏军空袭,最直接的危险,居然是来自于自己那些道貌岸然的同胞。

日本政府奉行所谓的武士道精神,那些战败了的日本军人,打不过苏军,就回过头对着自己的同胞下死手。

一旦遇到这些逃命的老百姓,日军就会逼迫他们自杀,让大人掐死自己的孩子,或者亲自动手,把他们集体枪杀,以死报效天皇。

讽刺的是,就在日军对着开拓团民赶尽杀绝的时候,是中国民间武装,那些隐藏在深山里的游击队、赤卫队接纳了这些走投无路的老百姓们,不仅给他们粮食,还帮忙遣送他们回国。

图|东北抗联

渡部宏一跟着母亲一路南下,这一路上,厄运接连不断。

某天,他的小妹妹突然不见了,不知道是被那些饿得发疯的难民抓去吃了,还是被某些见财起意的人贩子偷去卖了。

随行的大部队嫌弃这个女人带的孩子太多,某天早上,偷偷丢下母亲和三个孩子,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辗转来到奉天之后,一家人住进了难民收容所。本以为厄运终于结束,结果有天晚上,母亲被突如其来的闯入者用刺刀捅伤了身体,没过几天撒手人寰,扔下仅仅十岁的渡部宏一与两个弟弟。

母亲死了,最小的弟弟也被人贩子抢走。就在渡部宏一万念俱灰之时,一个穿着中国式棉袄的男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男人收留了可怜的兄弟俩,给他们吃了一顿饱饭,让他们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

从此,渡部宏一改名王林起,落户中国家庭中,成为一名被日本政府遗忘在异国他乡的日本遗孤。

万幸的是,收养王林起的这户人家,对他很好,没有因为他的身世,对他有歧视或者非议,反而视如己出,悉心呵护。

长大以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在两国政府的努力下,王林起回国探亲。临走前,他的养母贾凤朝告诉他:不要心有顾忌,你想回家,就回家。

王林起告诉母亲:放心,我会回来的。

在他的心中,中国的家,才是他的家。他的生身父母给了他第一次生命,他的养父养母,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对他来说,生恩没有养恩重。

图|王林起与他的家人

渡部宏一是幸运的,但对于大多数滞留在中国东北的开拓团团民,他们的命运是不幸的。

1959年,日本政府公布了一则公告,宣布那些居住在中国的未归还者,一律归为战时死亡,取消在国户籍。

中日恢复建交之后,日本政府的口风有所松动,但依旧很嘴硬。它们规定,公费回国的日本遗孤,必须有日本亲族的同意。

换句话说,如果日本国内没有亲族,或是没有亲族愿意担保,即便你身上流着大和民族的血,日本政府也是不认的——你就是个中国人。

1989年,日本政府通过了一项更为离谱的法案。它们规定,只有与日本本土人有血缘关系的嫡子,才能允许回国,至于那些被收养的养子、继子则被排除在外。

要知道,中国境内存在大量迫于生计,与中国人组成家庭的残留妇女,她们有的是开拓团民的妻子、女儿,有的是日本派到东北的女学生和大陆新娘。

现在,日本政府要拆散她们新组成的家庭,让她们再一次与亲人分离。

由于这事干得太过离谱,法案一出,引起了许多国民的不满。迫于压力,日本政府只得再次颁布法律,弥补漏洞。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想要回国与原本的亲人团聚的,都陆陆续续地回到家乡。至于那些运气不好,因为各种原因不得已滞留在中国的,也只能接受现状,在中国继续生活了下去。

本以为,这段痛苦的过去就会尘封于历史之中,被人慢慢遗忘。但是,2011年,一个位于中国东北的县城——方正县,又将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再次呈现到了世人面前。

三、五壮士砸碑

2011年,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的“中日友好园林”内,一座刻有日本“满洲开拓团”逝者名字的石碑被立于“日本人公墓”旁。

图|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

这座公墓内,埋葬着战败后在回国途中死亡的“开拓团”成员。

战争是残酷的,无数的人被战火波及,被迫卷入了这场噩梦般的纷争,对于这些不幸丧命在战争中的普通人们,我们表示惋惜。

但是,惋惜并不意味着放弃尊严,无视同胞的滔天怒火,为这些日本人立碑纪念。

更让人气愤的是,这座石碑是由方正县投资约70万元人民币建成。

70万元人民币,这笔钱用来做些什么不好,自己同胞的血海深仇还未得报,就将仇人的姓名纪碑留念,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方正县曾是大量日本开拓团民滞留并最后选择生活的地方。当时日本宣布投降,大量开拓团的老人、妇女、儿童结队出走,寻找回国途径。

约有1.5万开拓团民来到方正县,这些人因长途跋涉、体力耗尽,加上队伍中传染病流行,约有超过5000人病死此处。

中国人民以德报怨,收留了这些日本人,还将尸骨收集起来,掩埋在公墓中。后来,部分团民回到日本,但少数妇女儿童没有找到办法回国,只能继续待在此处,繁衍生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方正县逐渐演变成黑龙江省华人华侨和归侨侨眷人数最多的县。

虽然方正县政府说,建纪念碑一事是为了警醒教育后人,以史为鉴,珍视和平。但不少民众认为,方正县是为了争取日本华侨的投资,才做出此等背祖忘宗,大逆不道之事。

中国人敬重祖宗,也敬重那些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先辈们的血绝不能白留。若是让这块纪念碑继续存在,他们的牺牲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2011年8月3日,五名号称“湘军五百”的男子冲入公墓,砸毁了纪念碑。

图|五壮士砸碑

这五名男子来自河北、湖南、河南、江西几个地方,在看到方正县做出的荒唐事后,怒不可遏,萌生了想要砸碑的想法。

几个在网上的兄弟一拍即合,从五湖四海坐火车赶到方正县,最后一起联手,砸了这块辱国辱民的纪念碑。

五人的砸碑行为很快被警察发现,并与之起了肢体冲突。被警察制服之后,五人坚持不承认自己这是犯罪,警察也明白五人这样做完全是出于爱国心,便也没有强迫他们在笔录上签字。

口头警告之后,警察派出警车,将五人送出了方正县。

五人中年纪最大的陈富乐说,他们理解警察的做法,但如果方正县不肯拆除纪念碑,他们就会继续履行作为中国人的义务,直到纪念碑被彻底拆除或者砸毁。

图|砸碑五壮士

2011年8月6日,方正县政府决定暂时关闭园林,对名录墙进行处理。这场“中国式碑剧”,终于告一段落。

总结

距离那段屈辱的历史,尚未过去百年。然而,我们看到,已经有很多人,在不知不觉间跪了下去,忘却了曾经的压迫和仇恨。

有人曾说,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不要沉溺在仇恨中无法自拔。和平来之不易,我们理应珍惜,但请不要忘记,没有先辈们的流血牺牲,和平永远不会到来。

现在,理应珍惜;过去,不可忘记。

孔子曾云:九世仇,犹可报也。作为后人,我们没有资格,替那些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前人们,去原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方正县   关东军   满洲   战犯   日本人   日本   纪念碑   日军   中国   日本政府   移民   中国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