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案例告诉你,孩子为什么不能随便骂?丨那些“语言伤害”有多痛②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艺 兰敏/文 尹世斌/图

有了二胎弟弟后被家长忽视、被打骂的小女孩有了偷东西的恶习;三十而立的成年人,每当老板像家长一样对他进行“打压”,他就会心悸心慌,一度需要在医院附近租房居住,最终确诊焦虑症;她忍不住责骂、打压孩子,是因为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不良影响……心理专家用众多案例告诉大家:孩子为什么不能随便骂。

视频加载中...

初三女孩无法专心学习

不久前,一个刚上初三的女孩在妈妈的陪同下,一起来到自治区江滨医院临床心理科就诊。因为情绪问题,她完全没有办法待在学校学习。在逐渐深入的沟通治疗中,该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戴剑发现了原因。

原来,孩子妈妈是家庭主妇,女孩的日常生活学习都由妈妈负责。爸爸很少回家,一旦发现她的学习成绩不如意,就会指责她和妈妈;而妈妈的精神压力也非常大,有时候会将情绪传导给孩子,责怪女儿不省心。父母有意无意施加的压力让她无法承受。

在门诊医生的建议下,孩子住院进行治疗,就连陪护的妈妈也得到了医护人员的开导。一段时间后,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得到了缓和。

医院沙盘治疗室,可以给有心理问题的患者提供帮助。本文图片均由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尹世斌摄

成年男子患上“焦虑症”

父母长时间的言语打压,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多久才能消除?在门诊中,戴剑接诊过一个29岁的病人。这位病人有严重的焦虑症,一旦发作起来,就有心悸心慌的反应。

起初,病人以为是工作劳累引发了心脏问题,最严重的时候一周要跑三四次急诊,甚至干脆在医院附近租房子居住。他辗转来到心理科就诊,最终确诊了焦虑症。

病人回忆说,他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学习也不错,可父母觉得他不够优秀,还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跟他比较,他的精神压力很大。长此以往,他总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甚至无法接受和女朋友经常见面。而最近一年,每当老板催促他赶紧完成工作,他就会心悸心慌。

在进行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后,病人发病的频率降低了不少。戴剑介绍,对病人来说,老板和父母一样都属于“权威”,长期被打压,就诱发了他的焦虑症。

自治区江滨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戴剑分析父母的语言暴力、语言打击,可能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伤害。

四年级小女孩有偷东西的恶习

戴剑还曾接诊过一位刚读四年级的小女孩,因为偷东西被父母带来寻求专业帮助。

交流中,他发现小女孩有一个4岁的弟弟,平时长辈更重视弟弟,难免对她有所忽视,还会说“你看弟弟多乖啊,不像你小时候”这样的话。除了“别人家的孩子”,小女孩还要面对“自己家的孩子”,压力更大。经询问戴剑还得知,在日常的教育中,小女孩的爸妈有打骂她的情况。

戴剑介绍,小孩偷东西在排除了病理性原因后,剩下很可能都与父母的教育、态度有关。有可能是小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寻求父母师长的关注;又或者是孩子对自己的一种补偿心理,觉得自己平时得不到的东西可以通过偷来得到。

她将童年阴影延续到了孩子身上

有时候,家长的语言暴力、打击打压,是一种投射反应,跟原生家庭有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春宁曾接到一位母亲的求助:她的孩子正读初中,原来成绩优异,但是现在不肯上学了,她希望帮助孩子重返校园。黄春宁发现,这位母亲对待孩子相当简单粗暴,非打即骂。然而,面对心理咨询师,她又会分享孩子的变化,询问什么样的举动会让她表现得好一些,让孩子觉得她是幽默可亲的……

一小孩被妈妈骂哭。

黄春宁问这位母亲:“您对孩子的这些观察和喜爱,曾经对孩子表露过吗?”母亲不好意思地回答:“这些话多肉麻呀,我说不出口。”

后来她才知道,这位母亲在童年时期也常常被责备和打压,没有得到过父母当面的肯定和赞赏。在黄春宁的帮助下,这位母亲也察觉到自己的问题,也明白了孩子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决定跟孩子好好进行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孩子   小女孩   病人   弟弟   随便   父母   母亲   压力   案例   语言   妈妈   心理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