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这两个现象,行业每个人都要重视

犀牛娱乐原创

文|南如珉 编辑|朴芳


五一档首战结束,但并不能用首战告捷来形容,尤其是28日新片开画当天,显然是未能达到预期的。


在预售成绩喜人的情况下,基本上每个人都对接下来的五一档充满了信心,但实际首日票房下来之后,遗憾、不及预期无疑是两个更普遍的词汇。而正式进入假期之后,整个五一档新增了更多的影片,彼此的竞争亦是愈演愈烈。在如此规模和力度的片海之下,五一档已经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五一档两个突出现象?



相信等到五一档结束之后,将会有一系列更多的问题存在,但就在刚刚启动的时刻,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或者说不同于往常的问题,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在颠覆。转变是在循序渐进的,而今年五一档则达到了一个全新的节点,它事关整个市场走向,同样也对观众评价体系有一定的颠覆。


首先第一个现象是关于影片的预售。


自从电影预售成为了营销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后,对电影预售概念的扭曲,或者用力过猛可谓时有发生。电影预售当然非常重要,它能够在影片上映先期,试探出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初步印象和感受,观众的每一张电影票都是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认可。


预售阶段,属于开盲盒阶段,观众对开盲盒既兴奋又恐惧,兴奋自不必说,这是对未知的一种本能期待。至于恐惧倒也算不上,但如今这个年代,观众碰上烂片的概率并不低。因此当观众在开盲盒阶段都敢于支持,证明了这部影片一定在某个点上符合了观众的需求。


说了这么多预售的重要性,自然片方和宣发方也会非常重视。抢预售就等同于抢排片,好的预售成绩,等同于拿到了影片在影院方的第一印象。因此大家在不遗余力的往预售层面努力,继而往“想看人数”上努力。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它忽视了内容本身的力量。


(五一档新片预售情况)


从今年五一档4月28日的表现来看,预售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崩塌,或者说大家过度追求的高预售等同于高票房的逻辑有些崩塌。因为每部影片的类型、阵容、热度不尽相同,导致了所谓的系数不同(系数即首日票房/首日预售)。纵观整个行业的影片来看,首日系数基本在3左右,即首日预售1000万,首日票房大概会有3000万。


那么来看看今年五一档的情况,系数基本是全面崩盘,而且完全不是个例,甚至大部分都是1字开头,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预售在总票房中占比过高,绝不是好事情,这意味着除了它自身所带来的受众、粉丝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购买力可言,破圈效益太弱。


系数太低,就今年五一档来说,犀牛娱乐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如今片方过度重视了预售的价值,都想通过预售来提前占据排片,将大量的精力和预算都放在了抢预售上,很明显这种盲目的抢首日预售是性价比很低的营销方式。


第二便是今年五一档有些特殊,是后疫情时期首次长假,这种史无前例的旅行潮堪比春运,很多人在流动中,这就造成了存量观众被大幅压缩,很多人五一都有很强的计划性,看电影也被提前计划了,于市场端的反应就是提前锁定了预售,真正到了影片的上映,反倒失去了散户购买力。


总之,预售票房,哪怕是首日票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这仅是开盲盒的第一步,一旦开出的盲盒不行,不符合观众的胃口,那么首批盲盒的规模越大,越是一种伤害。随着时间的推进,首日系数明显呈下降的趋势,如今甚至普遍来到了1+的时代,这当然不是好的信号。


第二个现象关于影片的评分。


电影评分,尤其是观众评分,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何精准的体现这一评分,其实是个大难题。在猫眼、淘票票出来之前,观众更多在格瓦拉等小众软件上购票、打分。人数少、评分不多,反倒数据显得相对精准。如今线上购票大规模出现之后,人多眼杂,信息不对称等,难免会有不精准的情况发生。


(五一档新片口碑情况,数据截止到4月28日)


看看今年五一档这些新片的评分,有一个明显的现象,那就是绝大部分影片都未达到预期,但奇怪的是,两大平台的评分却非常高,这一高一低的对比还是很明显。如果单从线上观众口碑的层面来看,今年五一档基本实现了全面过9,某种程度讲算是口碑最好的一届。


如今评分过9已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过9基本是刚刚及格的范畴了,观众打分越来越手松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一个档期,每部影片都保持清一色的高分,如此整齐划一,还是非常震撼的。但高评分最终得以换回高票房为基准,不能拿到高票房的高分,显然没有任何意义。


经此一役,可以说评分体系在某种程度上遭受了一定的冲击。其实行业大部分人都过度在意线上评分了,认为它在市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犀牛娱乐始终认为线下口碑才是更精准、更能决定市场走势的。观众口口相传的力度要大得多,而不是看完电影回到平台打分留言。只有观众会有主观的倾向性时,才会主动去打分。


高评分,低票房,一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影片自身没有那么高的评分,但在前期受众用户的高分保护下,造成了一定的评分虚高。而低票房也很容易理解,如此的内卷情况下,基本上每个片都无法拿到自己既定的市场目标。


之前犀牛娱乐曾担忧,但没想到实际情况可能更加糟糕。从目前的局面来看,甚至大部分影片将出现破亿难的困难情况。要知道这些都是至少中等体量起步的项目,都是各大公司储备的种子级选手,都2023年了,依然处在破亿难的时代。这里需要重新思考一下档期分布的问题。合理科学的档期分布,不再盲目扎堆于热门档期,已经是刻不容缓。


虽然五一档未能达到预期,但扑街至少比片荒好太多了,也是一大进步,一旦有好的项目,市场将立刻满血复活。在2023年如此宽松的政策下,片海将时有发生,期待后面暑期档有精彩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犀牛   档期   首日   精准   系数   票房   观众   评分   重视   现象   影片   情况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