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毕生展现“剪辑的力量”,珠影老艺术家杨幸媛荣获终身成就奖

近日,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指导,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主办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剪辑的力量”论坛于北京举办。

本次论坛围绕“剪辑的力量”这一主题展开,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剪辑师一同展开交流,深入探讨了剪辑艺术对拍摄影像的二次创作、在系列电影中的不断创新、大型项目工作流程与团队协作等关键问题,充分发挥电影剪辑工作在电影制作中的三度创作功能,用新的理念不断推动中国电影的叙事发展,用心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还向四位与中国电影共同成长的老一辈剪辑师们授予了“终身成就荣誉”,其中就包括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名誉会长、珠江电影集团老艺术家、国家一级剪辑师杨幸媛。

杨幸媛是我国著名剪辑师,自1962年起进入电影行业。一开始,她被苏里导演选中出演《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中的小兰。此前,杨幸媛是山西话剧团的一名演员,丰富的话剧演出经验让她在演绎小兰这一角色时得心应手。

“这对我来说是个永生难忘的机会,因为它改变了我的从艺道路。”

这一部电影,不仅改变了杨幸媛的演艺生涯,还让她与片中扮演王二狗的演员、导演孙羽结缘,相伴一生。

之后,杨幸媛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但她并没有继续演员道路,而是逐渐改行做了剪辑。

“这是导演创作的一种延伸。”杨幸媛如此理解剪辑工作。

1982年,杨幸媛负责剪辑的电影《人到中年》正式上映。该片由王启民、孙羽联合执导,潘虹、达式常主演,讲述了一名中年眼科医生陆文婷的奉献精神与生活境遇。谈到这部电影时,杨幸媛的感触颇深:“从原著小说到电影,这个故事都非常贴近当时的真实生活,其实就是我们那一代中年人的生活。”

最终,《人到中年》获得了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以及1982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这对杨幸媛和整个剧组的主创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1983年,杨幸媛剪辑的电影《16号病房》获第7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等。

1986年,杨幸媛和丈夫孙羽一起调入珠江电影制片厂,举家迁往广州。在珠影期间,杨幸媛曾任剪辑车间主任、珠影影片技术审查委员会副主任,负责了多部珠影经典影视作品的剪辑工作。

1990年,杨幸媛凭电影《冰上情火》获得第11届金鸡奖最佳剪辑提名。

1992年,杨幸媛凭借电影《周恩来》获得第12届金鸡奖最佳剪辑提名,该片获得了第12届金鸡奖特别奖及第15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

她还负责了《和平年代》《英雄无悔》《公关小姐》等电视剧的剪辑工作,这些剧集都获得过飞天奖、金鹰奖等权威电视奖项的肯定。

一生致力于影视剪辑艺术发展的杨幸媛,在2000年至2013年间担任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并为金鸡奖恢复最佳剪辑奖项一事不断奔走。

2001年,最佳剪辑一奖从金鸡奖评选奖项名单中“消失”,这令杨幸媛等剪辑师感到十分可惜。经过14年的努力,2015年,第30届金鸡奖终于恢复了最佳剪辑奖项的评选,这一奖项被《智取威虎山》收入囊中。

在杨幸媛看来,剪辑是一项“深藏功与名”的幕后工作。在胶片电影时代,一台剪辑机,是剪辑师们唯一的工具,亦承载了中国电影厚重的历史。

“那时候都是手摇的,十本片子要修一个地方,哪怕只有几格(胶片),也得把这十本片子全部过一遍。”

回忆起胶片时代的剪辑工作,杨幸媛表示,虽然十分辛苦,却也令人快乐和感动。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剪辑的力量”,亦看到了中国老一辈电影人的工匠精神。

而杨幸媛的女儿孙依群,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也跟随母亲的步伐,成为一名剪辑师。令人眼前一亮的中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便是孙依群的剪辑作品。

“如今技术发展给我们新一代剪辑人带来了很多便利,但老一辈的那种刻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需要我们去传承。”孙依群对记者说。

【南方+记者】张思毅

【作者】 张思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金鸡奖   百花奖   剪辑   珠江   故事片   人到中年   工匠   毕生   胶片   中国电影   中国   奖项   导演   演员   力量   工作   电影   幸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