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烽火台,何以出现“汉唐对望”的奇观?

拉依苏烽燧(烽火台)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城西约20公里,由汉代和唐代两座烽燧和一个小型戍堡组成。这处看似不起眼的烽燧遗址何以出现 “汉唐对望”的奇观?它们又见证了怎样的风雪边关与家国情怀?

视频加载中...

01

大美新疆的“冷门”烽燧遗址

一提起新疆,人们大多都会想到喀纳斯、赛里木湖等热门景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旅局副局长何淼,带大家去打卡一个冷门遗址:巴州境内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烽燧遗址之一——拉依苏烽燧遗址。

△拉依苏烽燧遗址全景

在天山南北的丝路古道上,一座座烽燧、戍堡、卡伦(哨所)构成了壮阔的画卷。拉依苏烽燧遗址就在巴州轮台县城西约20公里,由两座烽燧和一个小型戍堡组成,两座烽燧东西距离大约100米,戍堡位于两座烽燧之间。

△汉代烽燧和唐代烽燧遥相呼应

两座烽燧距离虽近,却是雄汉盛唐两个朝代的对望。汉代遗存的烽燧由夯土筑成,烽燧平面略呈方形,残高约8米,边长6至7米。

△汉代烽燧

唐代遗存的烽燧由土坯垒筑,烽燧平面呈梯形,残高约14米,约等于五层楼高,基底宽约7米。

△唐代烽燧

两座烽燧中间的小型戍堡遗址内,曾出土过铁犁铧、石磨、铁刀、陶器、铜饰、汉龟二体五铢钱和开元通宝钱等遗物。

△小型戍堡遗址

02

“尚思为国戍轮台”之轮台

轮台位于天山南麓的交通要道上,历史文化悠久。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乌垒城(现轮台)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这里飘扬过张骞凿空西域的旌旗,回响着郑吉屯垦戍边的号角。因为烽燧的作用在于传递信息,所以在古代新疆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都有烽燧。

拉依苏烽燧遗址便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军事设施,是中央政权统一、经营西域的历史见证。

△西域都护府(图片来自于网络)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写下“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的诗句,回味伫立雪野为挚友送行的情景;南宋时,陆游写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诗句,这里的“轮台”,已经被用来泛指边疆。

03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等你来一睹风采

古老烽燧娓娓诉说岁月山河,一座座戍堡、卡伦(哨所)讲述万里边关的家国情怀。

新疆段的长城虽然没有高大的“墙体”,但它们同样是长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维护边疆安定、保障丝路畅通的重要作用,凝聚着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边疆、维护边疆安定的宝贵精神,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何淼介绍,目前,拉依苏烽燧保护修缮项目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工程。“期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新疆段)和新疆奇伟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一起,成为新的文化地标。”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介绍,新疆轮台的拉依苏烽燧是新疆境内至今保存得比较好的一个烽燧。在拉依苏烽燧南侧附近残存有汉代房屋遗址,那里曾经出土了很规整、数量也比较多的剪轮五铢钱,烽火台四周为屯田遗址。“汉代后期经济困难,铸钱用的铜短缺,便将五铢钱的外轮廓凿下来再去铸别的钱币,因此,今天我们收藏古钱币时就把这种钱称为‘剪轮五铢铜币’。”

△剪轮五铢钱(图源:巨野博物馆官网)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刘黎 章成霞

记者丨韩雪莹 蒋雪娇

视频丨轮台县融媒体中心 拉苏荣 张文才 杨虎林 蒙正威

摄影丨轮台县融媒体中心 杨虎林 张文才

编辑丨刘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轮台   巴音郭楞   西域   轮台县   烽燧   天山   蒙古   烽火台   遗存   长城   新疆   汉唐   边疆   汉代   唐代   奇观   遗址   历史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