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划定的公务员范围:这八类人员才属于公务员,其它都不是

公务员大热之后,也产生了新的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公务员呢?中组部给你答案。

公务员范围

2020年中组部发布《公务员范围规定》,其中对公务员进行了范围的规划,整体社会群体中以下8类人员才是实际的公务员。主要分为党与政两个大类。剩余的都不是公务员。

其中有四类属于是与党有直接关联的人员,也就是党各级机关人员、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常务委员会机关工作人员、政协机关工作人员、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工作人员。

而与党有直接关联的他们,实际上与一般民众的生活较远,但是作为各种会议中的必要存在,对社会的影响力也较大,虽然作用属于间接,但策略以及规划方针往往出自他们。

剩下的四类就较为常见了,他们的工作与民众生活直接产生联系。分别是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各级监察机关工作人员、各级检察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各级审判机关工作人员。

而第一类则是民众较为熟悉的公务员,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工作地点在地区的办事大厅,是直接与民众产生链接的,属于是执行者。

而后三种较为特殊的是检察和监察机关,在2020年以前两个部分被民众称为两院,规定之后对于行为以及身份有了划分,检察机关更多的是监督公职人员的工作。

而我们常说的公检法中,公安为什么没有出现呢?实际上整体公安工作人员中只有领导岗位和正式民警以及文职人员是公务员。

而协警或是辅警属于是临时聘用人员,虽然报考条件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但是当辅警或是协警,想要成为正式民警时,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才能成为公务员。

而本身公安并不属于单独系统,在定义上他们属于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虽然公检法经常被联系,但公安属于行政系统。

为什么关注公务员

那么公务员为什么值得关注呢?截止2023年2月25日,全国27地公务员招录笔试结束,总计报名考生超过500万,录取人数达168476人。最大竞争比例已经超过1:60。

一个平均每个岗位的竞争人员在60人,意味着整体考生群体的压力增加。

与2022年相比,虽然扩招幅度达到20%,但如果情况延续,那么此后的现象是,岗位不停增加,报考人数逐年上升,但是压力进一步增加。

公务员的魅力又是什么呢?旱涝保收以及职业看法是两大原因。

前者更多的是在疫情之后,民众对于风险意识的增加情绪并没有改善,在一季度的储蓄数据增加的背后,也表明民众的风险意识依然较高,储蓄大于消费的同时,市场运行效果下降。

有人表示,不断扩招之后,更多的公务员出现,才会让经济好转,民众才有更多的消费意愿给到市场。

想法说的通,但是在公务员数量不断提升后,市场中的经济参与者将大幅下降,税收减少之后,财政压力进一步增加。

而此时旱涝保收已经成为过去,大幅度的缩编将成为主要的解决办法。

劳动力本身如果有比较优势,甚至是完全优势,那么生存能力不会受到影响,但如果优势较低,或者没有明显优势,结果可能很糟糕。

职业看法则是在舆论环境中,一般情况下对劳动力的看法是,工作是否有面子或是收入的具体数字是几位数。

而两者之中,民众往往更在意前者。看法也关联到了婚姻、家庭生活质量等方面。虽然部分不是公务员的职业收入颇丰,但是民众给到的看法是比不上公务员。

看法也并不是现在所表示的唯结果论,而是一种传统认知,从此前的士农工商、到现在的仕商、农工以及普通人的社会评级表现。

三个群体中的优势依次排开之后,劳动力显然成为了另一种不涉及直接买卖的商品,也让不少的公务员为身份感到骄傲。

但这种骄傲是没有必要的,在一个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国家中,只要个人职业可以站在阳光下,就可以骄傲,但更多需要的是自信。

公务员确实有存在的必要,但如果劳动力完全以公务员为目标追逐,那么这样的情况可能是糟糕的。

不是这个职业的选择有错,而是劳动力在没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发展后,整体社会经济过于单一,生产活力也在不断下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后,与这个现象或不无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旱涝保收   公务员   人员   公检法   中组部   劳动力   民众   机关工作人员   岗位   骄傲   看法   优势   公安   职业   更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