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爷3万卖老房,17年后拆迁赔1135万,贪心想反悔,判决一波三折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皮特休

编辑|皮特休

«——【·前言·】——»

“当初的买卖合同法院都说无效了,而且这房产证上始终是我的名字。如今有了拆迁赔偿,也是该归我。”

北京的于大爷,对着调解的人员高声说着自己的理由。而一旁的现任房主王女士则是气的直掉眼泪。

原来,2001年四川的何先生、王女士一家从于大爷的手上花费3万元钱,买下了顺义村里的540平老宅子。没成想17年后,当地拆迁时给出的赔偿价值高达1135万,心有不甘的于大爷找上门来想反悔。

那么,最终于大爷真的能“得偿所愿”么?

«——【·拆迁遇到了“钉子户”·】——»

2018年,北京市顺义区的柳各庄村启动了一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意在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而且,政府还给出了相当“诱人”的拆迁补偿条件。按照70%的宅基地面积直接兑换商品楼房。

一听说政策这么好,大家全都踊跃签约,当年就完成了100%的搬迁协议签署,可是两年过去了,却仍然有一户始终没有完成搬迁。

要知道这可是涉及到了1547户,3535人的大事情,就因为一户的耽搁,大家所有的计划全打乱了,难道真的是有人“贪得无厌”想坐地起价么?

说起迟迟不肯完成搬迁的原因,房主何先生那是一肚子的委屈。

原本,听说村子里的房子可以直接兑换成商品房,他们一家人那是喜出望外。而且经过核实、计算他们能够获得房产及现金补偿总共1135万之多

这笔天降财富,对于两个普通打工人来说,几乎是做梦都没想过的事。

每天除了被笑醒,哪还会想着坐地起价索要更多呢?用两口子的话讲,那是恨不得立马搬走拿钱、拿房啊。

可明明心急早点搬走拿钱的一家人,为何却整整拖了两年,最终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钉子户”呢?

这还得说回到两年前,当时何先生兴高采烈的签署完协议,回家后就和家人们一起大餐庆祝,中间畅想着以后的美好生活。

就连哪套房子自住,哪套房子给孩子当婚房,哪套房子租出去收租都纳入了计划

可就在一家人充满美好遐想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找上了门

来的人,他们夫妻俩很熟悉,但却是眼下最不想见到的。因为那是前房主,于大爷

于大爷这次来可不是为了上门道贺,而是意图染指这笔拆迁补偿的。

明明17年前,就白纸黑字的写明了买卖合同,也当面钱货两清了,可如今眼看房子值钱了,又想着反悔收回去,天下哪有这般好事。

何先生夫妻那是气的直哆嗦,可是于大爷见面后却张口闭口都是,房产证上写的是我名字,就算闹到法院也是支持我。

大家看到这里肯定好奇,为啥何先生买房都过了17年,还没把房产证名字更改过来呢?是不是何先生一家有什么理亏的地方呢?

其实,事情还真不是这么回事,一切还要从2001年说起。

«——【·为子治病,进京安家·】——»

家住四川的何先生一家,原本在老家也有房有地,日子也算满足

只是2000年儿子的出现,给这个家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说不出的忧愁。一次意外用药,儿子的听力丧失了。

焦急的父母抱着孩子跑遍了本地医院,但都效果不理想。医生看他们实在可怜,给指了条“明路”

离家去大城市、大医院去看看吧。不过要有心理准备,这个病不是短期就能治好的,估计得做好持久战打算。

爱子心切的他们变卖了家中房产,带上全部的积蓄,赶赴了首都。

别说这趟还真没白来,在北京的医院里,他们儿子的病真的出现了转机。虽然不能说立马见效,但总算是有了点盼头。

可是这份“持久战”却是给年轻的夫妻俩平添了很多麻烦。

由于经常要去医院复查,孩子身边离不开人,本就微薄的收入,刨除了房租开销,积蓄明显的看出捉襟见肘来。

恰好这时,身为邻居的于大爷找上了他们

当时的于大爷还是个热心肠的北京大爷,有着骨子北京人好管闲事的劲。

眼看他们夫妻为了孩子不远千里进京求医,深受感动。就想着顺义老家的房子,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直接卖给他们他们夫妻。

也算是在北京有个安身立命之地,不至于每天担惊受怕的惦记房东突然赶人。

而夫妻俩回头仔细一琢磨,算了笔账,也就欣然同意了下来

就这样,于大爷在顺义柳各庄的老宅子,就按3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他们夫妻。

在当时顺义下面的柳各庄还是个纯纯的农村,北京也没开始大建设,就连四环都还没影呢。自然大家全都不会想到后面北京房价会涨成这个样子。

由于政策的原因,村里的宅基地不是能私下转让买卖的,也不能去到房产局办理过户手续

当时,双方也考虑到了这个原因。就十分郑重的写下了房屋买卖合同,也找了见证人签字。同时于大爷还亲笔写下了,自愿买卖,永不追回的条款

只因当时国内房价波动不大,自然大家也没听说过因为买房反悔的事。大家全都想当然的认为房屋买卖,就是在合同上签字画押完就算成了。

为了表示诚意,于大爷还把房子的红本一同交给了何先生保管。虽然房产证名字没有变,但双方都表示此后各不相欠。

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了10年,住在顺义县城的于大爷一家窝在90来平的楼上,日渐感觉拥挤,不太方便。

而换大房子改善居住环境,又是力不从心。北京的房价短短几年时间就涨到,本地人都望而却步的程度。

全民疯狂的时代,于大爷是每天都后悔当初的决定

刚好这时,他又听到了风声说,柳各庄的房子可能要拆迁重新安置。一想到,几百万元可能就这么白白错过了,他就心疼的难受。

不知怎么的他就听说了,法律上对于民间宅基地私相买卖是不支持、不认可的。突然一个念头就冒了出来。

«——【·诉诸法律判产权,平白错过好机会·】——»

2011年,多年不曾联系的于大爷突然找到了何先生。此时,何先生完全没意识到对方的来意,还精心备了满满一桌子酒菜答谢于大爷当年的深情。

自知沾了大便宜的两口子,在酒桌上那是好言相谢。而于大爷也是豪气的表示认头,全都是命。

酒足饭饱后,于大爷才挑明了来意。他说最近听到村子里说拆迁要按人头分钱,而自己一家的户口还在村里,就想着把压在两口子手中的房产证先借出来开个证明,用一下。

自己只是想要人头钱,至于房子啥的绝没想法。

看于大爷说的真诚,两口子也就没有多想。找出来了房产证交给了对方。

说好了两天就还,可一等就是多半个月,期间还各种搪塞、推脱。

总算这天于大爷再次登门了,可没想到的是,房产证没带回来,带来却是张法院的传票。

何先生两口子莫名其妙的成为了被告,而起诉他们的正式原房主于大爷

算是彻底撕破脸的两家人,都在开庭前信心满满。于大爷认为房产证在手,肯定能把房子重新“赎”回来;而何先生两口子更是自认握有购房合同,白纸黑字、签名手印,那也是万无一失。

可是开庭后,经过双方申诉、辩解。法官给出的最终判决却是出乎双方的意料。

简而言之就是各打五十大板。于大爷认为的“法宝”房产证却是有用,法院也认定了当年的购房合同无效,于大爷仍是房屋产权的所有人

但同时也认定,何先生夫妻对房屋有使用权。假若于大爷要收回房子,就得向对方提供相应的补偿。

关键问题就出在了补偿金额上。

于大爷想当然的表示,既然当初3万元卖的,我现在还花3万买回来就行了。就当是房子租给了你们十年,不收房租好了。

何先生夫妻当场就被这番胡搅蛮缠给气的说不出话来。

幸好法官还是明理、公证的,直接说明补偿金额不能这样计算,要参照如今房价涨幅后的实际价格来计算。

经法院细致的计算得出,于大爷要想收回房子,应支付对方不少于70万,不高于80万的钱款才行。

也就是说,于大爷想要房子的产权国家法律上是支持的,当得先付何先生不少于70万的补偿金。

何先生当场就表示自己不能接受,凭啥房子你想卖就卖,你想买就买啊,如今自己住了十年的家说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哪说理去。

令大家没想到的是,不仅何先生不接受这个裁决,就连于大爷也是表示不同意。

因为当时虽然有风声柳各庄要拆迁,可是具体拆不拆,啥时候拆全都没影。立马要让他拿出小百十万来把老宅子重新买回去,他也觉得自己亏大了。

就这样双方都不乐意,也就不欢而散,没了下文。

而何先生也就默认为于大爷放弃了房屋产权的诉求,这事就这样过去了。

没想到7年后,柳各庄真的拆迁了,而当初3万元卖的房子,如今价值达到了1135万之多。于大爷这下子是彻底坐不住了,他怎么也要找上门来,就算不能全部拿走,也至少得分一杯羹。

«——【·调解纠纷,圆满和解·】——»

就这样,于大爷仗着房产证上是自己的名字,多次三番的搅乱拆迁办公室

而眼瞅着村里其他人都拿到了补偿款,就等着开开心心的搬进新居了。可何先生一家的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

一晃两年的时间就这么耗过去了。

拆迁进程被拖得实在走不下去,没得办法,拆迁方请来了媒体和当事双方,想着当面把问题说清楚,找个最终的解决办法出来

调解一开始,于大爷就对拆迁办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你们拆迁房子,房产证上写的是我的名,补偿问题也该给我谈啊

而拆迁办也有理有据的表示,像这种特殊情况之前并非是没有遇到过,惯例都是谁主张使用,拆迁过程给谁造成影响,就赔偿给谁。

至于,房屋产权的归属,你们两家之间怎么协商,那是你们私下的事

听到这,于大爷直接打断、呛声道,

你咋不把钱先赔给我,让我私下和他们再协商?

一听这是要来不讲理的了,围观群众都纷纷出言指责。甚至还有同村的大娘仗义执言,我当年也卖了房子,现在我就认头,咱们办事要讲信誉

于大爷不屑的回了句,你那是卖给的咱同村,这不一样。

眼看现场要出现混乱,主持人连忙开口让专业律师讲几句。

律师开口就抓到了重点,虽然当初的买卖合同从法律上讲不作数,而且2011年法院也判决过于大爷能收回产权,可是当时他不乐意,默认放弃了

如今17过去,何先生一家享有实际的使用权,拆迁的本意是改善使用者的居住体验。也就是说,何先生一家作为拆迁受益人的权利是毫无质疑的。

至于,于大爷今天索要拆迁的收益,从情理上讲大家不太能接受。但从法理上讲,当年何先生买卖过程中,的确也存在了过失,给今天的尴尬局面留下了漏洞。

所以最合适的办法就是按比例分配拆迁的收益。

一听说,自己买下来17年的房子,如今还要分利益给前房主。何先生、王女士那是气的简直背过气去。

两口子都是老实人,也不懂得什么法律,大道理。但就是想不明白当初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的合同,咋就不作数了。

两家人是你一言,我一语的僵持了足足大半天,眼看天都黑了,还是没能谈拢

就在大家认为调解希望不大的时候,何先生在外上学的儿子,发来一个提前准备好的视频

17年过去了,当初进京看病的小男孩也长大了,虽然听力最终也没能完全恢复,说话的发音也不是很准确。但孩子阳光自信的样子还是令在场所有人眼前一亮。

儿子在视频中用手语辅助,努力的发音告诉父母。

他理解两人之所以这么在乎房子的归属,也是为了他将来的打算,但现在儿子想告诉他们,自己已经长大了,会好好努力,照顾他今后的生活

这17年来,父母辛苦了。他不想看到父母为了这个房子再耗费心力了,希望他们也能释怀、放下,就当是放过自己

孩子的视频令双方都冷静了下来,于大爷当年也是见过这孩子的,恍惚间大家都看到了曾经融洽的样子。

平复下来的何先生夫妻,决定和自己和谈,同意了分出部分拆迁利益给到于大爷。

最终律师起草了一份协议,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字,按了手印。

协议中拟定,双方按照利益3,7分成。具体就是拆迁后分得的全部4套房子归何先生所有,而370万元的赔偿款全部给予于大爷。

«——【·后记·】——»

终于一场闹剧算是彻底落下了帷幕。在孩子诚挚的眼神面前,双方被金钱蒙蔽的心总算是清醒了过来。

谈不上谁对谁错,只能说于大爷确实握住了法律的漏洞,换来了实在的利益。

但何先生一家也算是凭空得来了一次泼天富贵,就当是破财还愿好了。

只有放下,和自己和解,人才能变得通透。不然再多的钱财也填不满欲望的沟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北京   大爷   顺义   宅子   宅基地   两口子   房产证   房主   贪心   判决   法院   当初   年后   当年   儿子   房子   夫妻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