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永专栏|点亮童年的油灯

因工作原因,我家随着调动举家搬迁。

整理家什时,我打开一口木箱发现,里面有一盏藏着满身污垢、鼓着大肚的翠绿色的油灯。望着油灯,童年时候在油灯下的一幕幕情景像电影里的镜头一样,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童年时期我对电灯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不知道电灯到底是什么样,只知道家家户户用的都是自制的煤油灯。自制的煤油灯大都由灯芯管、灯芯、盛油器具三部分构成。灯芯管是用废旧瓷盆的铁皮做成,灯芯是由细棉线搓成的,装油的器具一般都是废旧的墨水瓶。有了这三样东西,一盏简单的油灯就算完成了。

每当夜幕垂落,农家就会点亮自制的油灯,油灯的火焰宛如一朵朵盛开的小花,点缀在漆黑的山村夜晚里,为寂静的山村夜晚增添了一丝丝别样的美丽和浪漫。

小学入学时,县城工作的表叔来我家,特意送我一件礼物——一盏翠绿色的油灯。当时这盏油灯可算得上是一件现代化的工具,特别之处在于油灯能调节亮光和防风吹,能起到节省煤油的功效。这盏油灯大致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上面是一个玻璃灯罩,灯罩中间一部分鼓鼓的,用来防风吹;中间有一个支撑灯罩的盘,盘的四周支架用于固定灯罩,在支撑盘的边上有一个小手柄,专门用来调节油灯的亮度;油灯下面鼓鼓的,用来盛煤油,底座宛如唢呐口,这样放置时不易侧翻。

就是这盏油灯伴随着我小学的学习与生活,也给我带来无尽的遐想和乐趣,更成了黑夜里陪伴我学习的“知心朋友”。

每当夜晚来临,我就习惯性地将灯罩取下来,将灯罩擦亮,然后装好煤油,点亮油灯,油灯的亮光划破漆黑的夜晚,昏黄的灯光洒满屋子的每个角落。时至今日,我还清楚记得,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这盏油灯边的情景。

每当我在灯下学习时,母亲就找来板凳,端着她的针线笸笸坐在我的对面,为我们一家大小纳鞋底,缝补破烂的衣裤。每当母亲纳一会儿鞋底后,感觉针不容易刺穿鞋底时,她就将针举到头顶,在白发间来回滑动着,减小针与鞋底的摩擦力。有时母亲在纳鞋底时,不小心被针尖刺破手指,她就会毫不犹豫地将手指拿到口中,用力吮吸一下,接着又继续干手中的针线活。

那年月,我们一家大小脚上穿着的鞋子和衣裤都是母亲在这盏油灯下一针一线缝补出来的,穿在脚上巴巴适适,穿在身上舒舒服服。

在油灯下学习时,我也会偶尔走神。每当不想学习,我就会对着这盏油灯凝神思考,那跳跃的火焰在我眼前一闪一闪的,宛如老师的眼睛注视着我,父母教育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话语萦绕耳边,在脑海里翻滚着、跳跃着,于是我不得不继续在油灯下完成未尽的学习任务。

在油灯下困倦时,我就望望油灯上跳跃的火焰,仿佛油灯上的火焰就是老师奖励的一朵朵小红花,面对灯花,我的学习热情倍增,困意全无。多少个寒来暑往的夜晚,这盏油灯陪着我写呀、画呀、读呀,我是那样痴迷,又是那样陶醉。

在油灯下休息时,母亲也停下手中的针线活,给我讲《岳飞传》,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高尔基的《童年》。每当我抱怨油灯昏暗时,母亲就会给我讲晋代车胤好学不倦的故事,那时车胤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他看见室外飞舞着的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萤火虫装着吊在书本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苦苦读书。油灯下,我在母亲的故事里成长,在母亲故事里懂事,在母亲故事里明理。

有时候,父亲也会来借油灯的光亮准备他劳作的农具,编织背篓、簸箕等。每逢春耕,父亲从未因农具的破旧影响他的生产。

夏季到来,蚊虫也在我学习的时候飞来凑热闹,还时不时的叮咬我的肌肤。为了消灭蚊虫,我举着油灯追赶它们,被惹怒的蚊虫朝着油灯火焰凶猛地扑来,只见蚊虫在油灯上扑腾一下,噗嗤一声,再无声息。

而今,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我的老家早已用上了电灯,各家各户的油灯随着时代的变迁也纷纷退出舞台,我把表叔送给我的那盏油灯和童年时候玩过的一些自制玩具一同装进一口木箱里,随着时间推移渐渐遗忘了它们。

搬家那天,尘封了几十年的油灯,突然破“茧”而出,我小心地用抹布轻轻地擦掉灯上的灰尘,油灯霎时再展当年英姿。我深知这盏油灯在以后的日子里再派不上用场,但却舍不得丢弃,它毕竟陪伴我走过了无数个学习的夜晚,温暖了我那一段苦涩的读书岁月,更照亮了我求知的童年。

(作者系奉节县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油灯   童年   针线活   表叔   灯芯   煤油灯   翠绿色   煤油   蚊虫   灯罩   电灯   鞋底   火焰   夜晚   母亲   专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