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花700元爬泰山”事件引热议,我看到了令人窒息的家庭教育

还记得几个月前,“女孩因为父母不给自己买200元的鞋而跪地崩溃大哭”的事件,引发了全网热议。

而最近,又有一位女孩在网上诉说起了自己的伤心事:她想要花700块钱爬泰山,但父亲“长篇大论”的说教却让她陷入了自我怀疑。

难道真如她的父亲所说,“爬泰山就是幼稚”吗?

最近,年轻人的“特种兵式”旅游一举带火了泰山。

爬一次泰山,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还能欣赏壮阔山河。

读大学的小丽(化名)也不例外,小丽计划和几个朋友一起爬泰山,周六出发。

但是那天学校不放假,请假要和家长核实。

于是小丽和父亲说明了缘由,详细地列出了这趟旅行的花销和时间,并且说明有同学陪伴。

她没想过要父亲在金钱上有什么补贴,这700元也是自己从生活费里省出来的。

但是没想到,就是这么一说,闹心的交流开始了。

父亲怒气冲冲地给她发来一连串的消息:

“你只算了经济成本,你算过别的成本吗?700块钱能爬泰山?你问过别人没有?

“我下个月的生活费,可不可以不用给你?

“你太幼稚了。”

父亲认为,女儿700元就决定爬泰山的举动太过幼稚和冲动,她把事情想得都太美好。

甚至还以不给下个月的生活费作为威胁。

而女儿则耐心和父亲解释,表示自己在大学待了这么长时间,也想出去看看风景,开阔视野,对自己增长人生阅历总是有帮助的。

女儿以为自己苦口婆心的解释会换来父亲的理解,但没想到父亲却说了这样一番话:

“大学是最考验人的社交能力、统筹能力的,你每一次行动都决定了你在其他人心中的地位和价值。

“一个会说不的人和一个不会说不的人,以后在这社会当中产生的价值永远是不一样的。攀比永无止境,如果你只能在一个地方攀比,那你永远也赶不上。”

言下之意,就是让女儿“考察”清楚和自己出行的那些同学身份、地位、背景,少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

而且这位父亲认为,女儿这次想去爬泰山,纯粹是虚荣和攀比。

但是,女儿认为,自己只想简单地和同学一起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和攀比心有什么关系?和社会交往地位又有什么关系?

只是爬个泰山都要被牵扯到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和学业,满满的压抑感和窒息感,隔着屏幕都已经感受到了。

但是没想到,评论区网友的嘲讽更胜一筹。

有的网友站出来给女孩解释道:“有什么不明白的?辛苦挣钱给你上学就不错了,还想出去玩?不可能,一分钱都别想多花!”

还有网友直接说道:“父亲应该多出去看一看,爬泰山就是攀比,那要是想多出去旅游不是更过分,女孩的一辈子要毁在这样的爹手里。”

想起一句话:

“父母总以为自己在扮演庇护、疼爱着自己孩子的上帝,其实却演成了控制欲极强、向孩子施暴的恶魔。”

为人父母,我们总担心孩子在外被欺负、受委屈,却没想过有些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个“霸凌者”。

父亲这个年纪的人,总觉得自己已经活了大半辈子,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都多,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自己更是熟门熟路,所以才会出现“爹味说教”。

明明只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远没有必要探讨到类似社会地位如此深层次的话题。

至少对于这个女儿来说,爬泰山,高高兴兴地去,感受美丽的风景、锻炼身体其实就足够了。

如果真的想要对孩子进行教育,不妨换种方式。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就比如前些时日发生的,因为父母不给自己买200多元的鞋,便崩溃跪地大哭的女儿。

起初,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女孩的行为,觉得女孩是在无理取闹。

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28岁的女儿每个月都把工资上交给父母,再从父母那领取零用钱。

而她只是想买一双鞋,父母却果断拒绝了她的请求。

女子一时情绪崩溃,开始跺脚,哭诉道:

“我的钱都让你们拿去存着了,现在买双鞋你们都不让,你们真的好奇怪。”

面对女儿质问,父亲只是冷冷地说:“你正常一点!”

女儿听到父亲这样说一时情绪失控,摔手机砸向父母,跪地抓着头发痛哭。

他崩溃大喊:“我28岁了买一双200多块钱的鞋也不行吗?我的脚就那么廉价不配穿这么贵的鞋?”

对此,一位网友一针见血地说:

“她崩溃不是因为这双鞋,是因为二十几年被控制的人生。”

美国的一位心理治疗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哭穷的父母就像沉默的暴君,虽然不会大吼大叫和故作姿态,但他们的行为会让我们受伤、困惑和愤怒。”

今天提到的这位父亲,便是在哭穷与打压中掺杂着对女儿的控制。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问题:父母抠门会让孩子自卑吗?

而评论区的回答则让人心痛不已:“会自卑到骨子里。”

父母会一直和孩子说:“看我对你多好!这么贵的汉堡,我自己都舍不得吃,就买给你吃!你以后要好好报答我!”

这句话表面看起来是父母告诉孩子要孝顺,可实际上却是在进一步加深孩子的自卑心理。

父母这样说其实在变相地告诉孩子“我这么痛苦的生活都是养你造成的”。

这让我想起《正面管教》中的那个振聋发聩的提问:

“想让孩子变得更好,难道就要让他感觉很糟?”

物质生活的贫穷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无时无刻不把贫穷渗透到孩子的思想中。

让孩子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好的东西,不敢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更要背负上这个年纪不该有的负担。

当父母的爱成为一道道枷锁,这种伤害便会弥漫孩子的一生。

“穷养”和“富养”其实是两回事,“富养”是锻炼孩子的精神和品质,告诉孩子自己的努力值得换来更好更珍贵的东西。

精神富裕的孩子,不会被物质世界的贫困打倒。

父母爱孩子,但不应该用爱绑架孩子。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段话: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你是独立的个体,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对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爱一个人,当如他所是,而非我所想。

共勉。

来源:万能学爸(ID:wannengxueba)。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泰山   女儿   块钱   生活费   家庭教育   自卑   幼稚   父亲   地位   父母   同学   事件   孩子   女孩   网友   人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