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顶尖大咖云集!深圳这场论坛看点满满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在深圳开幕,论坛以“光明·筑梦未来”为永久主题,以“创想”“起航”“逐梦”为年度主题词,云集全球顶尖大咖,共话科技发展前沿。

(宋春雨/摄)

院士齐聚 建言献策

论坛开幕当天邀请了多位院士进行主题演讲。

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院士作了题为《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与思考》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大科学时代”离不开先进的科学装置,要强化深圳特色,从国家层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大科学装置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集群效应,打造多学科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以实现技术变革,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院士在题为《创新科技开拓深港合作新天地》的演讲中表示,深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双方进一步深化创科合作,对国家战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深圳和香港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她表示,深圳和香港在创科领域一直都保持紧密的交流和合作,并从融合发展、联通世界、面向未来三个方面分享了关于深港创科合作的思考。

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兼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院士发表题为《光明科学城的医学科学研究——打通基础与临床的一些探索》的主题演讲,她表示,深圳医学科学院将立足“四个面向”,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打造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创新高地,致力于建设立足深圳、带动湾区、辐射全国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科技战略机构。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院士作了题为《先进光源的发展及科学应用》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光源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先进光源在物质科学、材料、能源、生物以及新技术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一代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必将对前沿科学和关键技术的发展起到引领性作用。

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入驻

(宋春雨/摄)

论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入驻仪式的举行。至此,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入驻光明科学城。此外,论坛还举行了合成生物产业基金发布仪式、光明科学城母基金发起仪式、深圳市光明致远科技基金会等重要基金会揭牌仪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邀约仪式等系列活动。其中,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设施共有9个,包括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精准医学影像大科学装置、鹏城云脑、超算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等。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明科学城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布局最集中、创新动能汇聚最迅速、综合创新投入力度最大的区域,建设合力越发强劲。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光明科学城多个大科学装置平台和创新载体近日均传来新进展。其中,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设施将于今年投入使用。超算二期已开工建设。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等设施将于今年启动建设。“鹏城云脑Ⅲ”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目前,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光明科学城,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已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

国内首部针对科学城专项立法获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论坛开幕前夕,国内首部针对科学城专项立法在深圳获表决通过。4月26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从2023年6月1日起施行,为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其中,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创新方面,《条例》提出设立光明科学城开发运营企业,负责统一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成果转化等工作,并支持开发运营企业通过市场化运营,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国内外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共享。为打通科研要素流通壁垒,促进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明确了“推行二三产业混合用地,实行科研、生产等主导功能设施与宿舍、商业、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混合布局”等规定。此外,为确保科研用地真正用于科研创新活动,规定“采用划拨或者协议方式供应的科研用地,应当严格限制使用人的条件和土地使用用途”。在科技创新上,《条例》也做了一些探索,比如明确支持在光明科学城探索开展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支持光明科学城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独立法人科研机构探索实行“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

在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条例》也提出多项制度,包括支持设立在光明科学城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成为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引入技术经理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服务,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按照规定利用与本人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在职创办企业。

在保障与服务方面,《条例》在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功能、大力促进科研要素流通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等方面也有明确规定。在人才环境方面,探索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编制光明科学城人才发展规划以及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实施按需精准引才计划。

责编:叶舒筠

校对:高源



2023证券时报创投金鹰奖暨创业企业新苗奖评选正式启动

↓↓↓


乘全面注册制东风,证券时报官网全新升级

隆重上线“信披+”频道↓↓↓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股事会专栏投资小红书e公司调查时报会客厅十大明星私募访谈近8年来首次,9000亿巨头涨停爆了!2万亿资产突然猛拉,什么信号?1分钟地天板,啥情况?人民币大消息!美科技股涨嗨,微软一夜暴增超万亿!又崩了,再暴跌30%!海创药业“十年磨剑”,两大核心技术突围创新药赛道真诚是必杀技!淄博“劝退信”爆了、酒店坐地降价…河南一地开会学习AI崩了!新能源大爆发,医疗板块也拉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深圳   科学城   基因组   科学界   光明   院士   基础设施   证券时报   仪式   装置   条例   科研   材料   科学   国家   科技   论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