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之巅”脚下的野生茶供不应求,茶商感叹:收茶竟要靠“抢”

村民在采野生六垌茶。 蒋家龙 摄

六垌茶是生长在猫儿山脚下的野生茶。谷雨前后,正是野生六垌茶采摘的好时节,在当地村民忙着采摘茶青的同时,不少茶商争相前往收购。因为优质茶青太抢手,不少茶商发出感慨:“收茶不得不靠‘抢’!”

华江瑶族乡位于兴安县西北部,在“华南之巅”猫儿山脚下。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从原始森林中流下来的那条河,叫六垌河。一年四季,整个六垌河流域终年浸润在云山雾海之中。数百年间,无数野茶树在这里生根发芽,产出质量极佳的茶叶。野生六垌茶正是其中之一。据兴安县县志记载,六垌茶的特点是叶子久煮不烂,茶水一周不馊;其品质优良,香气浓郁,在清代享有“贡茶”之美誉。

时下,正是采摘野生六垌茶的好时节。4月7日上午,华江瑶族乡同仁村委的村民们,背上背篓,三五成群地前往深山采摘野生六垌茶。据同仁村委的村干部介绍,清明前后,只要天气允许,该村基本上每天都有60到100个村民在山上采摘茶青。

村民韩玉成和丈夫也跟着乡亲们进了山。当日下午,当韩玉成和村民们背着装满茶青的背篓下山,早就有不少茶商走上前来争相收购。很快,茶青就被茶商抢购一空。

“以前我们采了茶青只是自己制茶喝,卖不出好价钱。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商前来收购,我们根本不愁卖。”韩玉成说,当天,他们夫妻俩共采摘茶青10余斤,按照70元/公斤的收购价,收获350多元。在当地,在短短一个月的野生六垌茶采摘期,村民每户单是依靠采摘茶青,就能实现增收2000元到1万多元。

张利锋是桂林六垌桥茶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之一,从2015年开始,他就开始前往华江瑶族乡收购六垌茶。这几天,他也忙着进山收购茶青。让他紧张的是,近段时间,华江瑶族乡各个乡村,竟然云集了六七十名来自各地的茶商。这让他忍不住感叹:“来采购茶青的老板,比上山采茶的村民还多。”

茶商云集,要想收到优质茶青,张利锋不得不使出各种“抢收”的绝招。为此,他四处联络村民,采用代收的方式拓宽采购渠道。目前,他所在的公司每天能收购野生六垌茶茶青1000-1500斤,已算是“抢购大户”。

据华江瑶族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介绍,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六垌茶受到了越来越多茶商和游客的关注,政府也开始大力支持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该乡大力发展林下野生茶种植,截至目前,当地野生六垌茶种植面积超15万亩,年产值2000万元,产业覆盖全乡各区域。与此同时,华江瑶族乡政府依托新时代实践站(所)开展采茶、制茶的相关技能培训,全乡1000余户茶农通过种植、采摘、销售茶叶增加收入达1200万元以上。曾在深山无人知的野生茶,成为瑶乡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华江瑶族乡还持续加大茶叶加工设施的投资。如今,该乡已经成为集产茶、“游茶”、品茶于一体化的茶产业区,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在保持传统茶制工艺的同时,该乡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重视品质和生态,推出新型茶叶,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六垌茶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桂林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茶商   兴安县   瑶族   同仁   背篓   全乡   华南   乡政府   供不应求   村民   茶叶   脚下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