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五一口号”发布后,他们作为台盟代表北上“奔赴”新政协

75年前的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发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热烈响应。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迅速响应“五一口号”,积极推动新政协运动,北上参与筹备新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应有贡献。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台盟代表。左起:田富达、杨克煌、谢雪红、李伟光、王天强、林铿生(候补)。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

1947年下半年,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与此同时,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方兴未艾,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已经形成。进入1948年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捷报频传,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已经曙光在前。

1948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快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中共中央都会通过新华社发表宣言、口号。当时担任新华社社长的廖承志,随即给中共中央发来一封十分简短的电报,询问“五一”劳动节快到了,中央有什么重要事情发布。电报引发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重视和深入思考: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崩溃,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该是对外公布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新中国政权蓝图的时候了。“五一”国际劳动节提供了这样的契机。于是,毛泽东指派胡乔木等人着手起草“五一口号”。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口号共23条,其中第5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并非一个单纯的宣传口号,而是筹备建国工作正式启动的标志。

当日,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新华广播电台同日进行了全文播放。5月1日,《晋察冀日报》头版全文刊发“五一口号”。5月2日,《人民日报》等解放区各大报纸也在头版刊发。

1948年5月2日,《人民日报》全文刊载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

迅速响应“五一口号”

“五一口号”一经发布,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拉开了多党合作的序幕。

1948年5月1日,台盟在香港出版的《新台湾丛刊》第6辑,开卷首篇为标明“新华社陕北三十日电”的新华社电讯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第二篇题为《一个响亮的号召》。这是最早发表“五一口号”并予以热烈响应的刊物。

《一个响亮的号召》一文指出:“中共中央在纪念今年‘五一’劳动节的口号中,除了又一次提到巩固与扩大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外,并郑重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一响亮的战斗号召,对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疑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呼吁:“一切爱国的民主党派、民主团体、民主人士和社会贤达,必须在这个胜利的前夜加强各方面的工作,加强和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更虚心地去征询和收集他们对于将来人民代表大会和联合政府的意见,准备好一切迎接新形势到来的必要条件。让我们为担负起历史所赋予我们这一代的重要任务而胜利前进吧!”

署名为“一个台湾人民”在《响应伟大的号召》文章中明确表示:“今年劳动节由中共中央发布出来的纪念口号,是给全中国人民的一个奋斗指针,而对蒋管区的全体被压迫的人民,无疑的也是一个鲜明的标志,全国人民无一不在希求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赶快实现。所以听到这个伟大的口号,我们觉得每一个中国人民都必须立即更加团结起来,为着争取全国的胜利而共同奋斗。”

1948年5月7日,台盟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指出:“中共中央发表了这个号召,正切合全国人民目前的要求,也正切合台湾全体人民的愿望”。号召台湾同胞“赶快起来响应和拥护中共中央的号召,配合全国人民的革命战争,广泛地展开反对美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反对台湾分离运动的各种斗争,准备参加‘政协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和‘民主联合政府’”。

在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同时,台盟表明了强烈反对“台湾分离运动”的政治态度。《告台湾同胞书》强调:“美帝国主义者又为了准备反动政权垮台后侵占台湾之计,拉拢少数亲美分子,阴谋‘台湾分离运动’,以‘反蒋不反美’为目标,来分裂中国民族统一战线,制造台湾民主阵营的混乱状态,台湾的手脚正被国内外强盗捆绑得动弹不得,而且连喉管都被拢住了。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不但要反蒋,更加要反对美帝的侵略。‘反蒋不反美’不但不能解放台湾,反而促进台湾成为美帝的殖民地。”

1948年5月1日,由台盟主办的《新台湾丛刊》刊发《一个响亮的号召》和《响应伟大的号召》,迅速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

积极推动新政协运动

聚集香港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和组织下,多次召开座谈会,围绕新政协的性质、影响、任务以及召集者、召开时间、召开地点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建议,迅速掀起了一场以筹备新政协会议为核心内容,以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为目的的新政协运动。

当时,台盟总部派出许多干部,到香港各地访问各人民团体及各界民主人士,说明目前国际形势,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发展情形,及新政协与台湾的将来等,极力推动新政协运动,获得了各人民团体及各界开明士绅的赞成和拥护。据《华商报》报道:“七月四日,台盟邀请各人民团体内的进步干部及各界士绅,在某地开过一个广泛的座谈会。各人意见总结如下:(一)出席各团体及社会贤达一致拥护中共号召,准备派代表参加。(二)未参加团体,今后共同努力劝其参加并广泛征求人民意见。(三)扩大宣传‘新政协’的意义,同时发动群众斗争,配合新政协运动。”

1949年2月24日,在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两周年前夕,台盟向新政协提出处理台湾问题意见,表达了鲜明的政治态度。其中指出:“台湾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分,即必须实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台湾是中国一行省,台湾未得到解放以前,不能称为‘全国胜利’,不得停止军事进攻,同时也不容许任何外国帝国主义干涉台湾问题。”

1948年5月22日,《华商报》刊登台盟于五月七日发表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告台湾同胞书》。

1949年7月16日,《华商报》关于台盟展开新政协运动的报道。

北上参与筹备新政协

“五一口号”不是宣传口号,而是“行动口号”。这个行动的具体内容,就是邀请、部署和组织民主人士前往解放区,筹备和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在香港开展的新政协运动,为民主人士北上参与新政协的筹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1948年9月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协助安排下,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陆续从海陆两途北上赴解放区,参与筹备新政协。为了完成好中共中央交给的任务,中共香港分局在香港工委下成立了一个专门领导小组。这个小组由5人组成,具体分工是潘汉年掌管全面,夏衍、连贯负责与各民主党派领导人物的联络,许涤新负责筹措经费,饶彰风负责接送工作。

1949年2月16日,谢雪红、李纯青以及宗教界人士吴耀宗等人离港北上。一个星期后,谢雪红一行到达朝鲜的南浦港,再从南浦乘火车前往平壤。在平壤,他们参观了一些名胜古迹。几天后,在朝鲜政府的护送下,他们离开平壤,经过中朝边境的新义州,越过鸭绿江大桥到达安东(今丹东)。“瞬间车已到桥的另一端,我解放军战士笑容可掬地迎接我们的到来。啊,过了国境线啦,进了家门啦,大家都欢呼起来,谢雪红环顾着大伙,咯咯地笑出声来。”在安东,谢雪红一行参观了造纸厂、橡胶厂和托儿所后,乘火车到了沈阳。在沈阳,他们参观了许多工厂,生活方面被照顾得很周到。3月7日,东北人民政府专门安排一列专车开往北平。

3月10日,谢雪红等人抵达北平。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谢雪红以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副主席的身份出席,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6月19日,李维汉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草案)>的说明》,提出:“党派单位方面增加了三个: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三个单位应该增加。”同日,会议通过《关于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决定台盟作为一个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代表名额5人,候补代表1人。从此,台盟就由原来的地方性政治团体,成为全国性的政治组织,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经过广泛协商,最终确定谢雪红、杨克煌、李伟光、王天强、田富达、林铿生(候补代表)作为台盟代表出席新政协。

1949年9月7日,新政协筹备会副主任周恩来在北京饭店向参加新政协的代表作《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指出:“凡是在去年‘五一’前就建立了组织或已开始建立组织,并且很快地响应了‘五一’号召的,就可以作为参加单位。……台盟是一个革命的组织,‘五一’前就从事台湾人民的解放运动。”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对台盟的肯定,使谢雪红等台盟代表备受鼓舞。他们围绕重要文件认真讨论,忠实履行代表职责。据李伟光回忆:“共同纲领、人民政协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于7日夜里送来,我们六个代表于8日一早就开始讨论。”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会议通过主席团提议设立6个分组委员会,谢雪红在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杨克煌在政协组织法草案整理委员会,李伟光在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田富达在宣言起草委员会,林铿生在政府组织法草案整理委员会。

台盟首席代表谢雪红在大会上发言

9月23日,谢雪红代表台盟在会议上发言,表示:“将要宣告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完全根据中国人民的要求和利益而产生出来的。全台湾省人民完全拥护这个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完全支持这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并完全同意这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9月27日,田富达代表台湾高山族人民在大会上发言,他激动地说道:“我是参加政协的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单位中的少数民族——高山族人民的代表。在这个会议中能有人口仅三十万左右的高山族人民自己的代表参加,使我极感到从来未有过的无限的兴奋与光荣!”据田富达回忆:“当时我心情很激动,一方面感到自己作为长期受内外反动派凌辱的高山族同胞,今天能在国家的最高讲坛上发表意见,这是破天荒的事;另一方面也深深感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我们高山族才能有‘出头天’,才能和汉族同胞一样享有平等权利。”

1949年10月1日,谢雪红等台盟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与天安门广场30万人一道,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从此,台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台盟中央宣传部)


原文刊登于2023年4月27日《人民政协报》第9版春秋周刊

作者:郭海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台盟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高山族   政协   口号   民团   中国共产党   民主人士   中共中央   代表   民主党派   台湾   新中国   号召   民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